“依案施教”助年轻教师快成长

2017-05-09 22:12于骥
体育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学

于骥

摘 要: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胜任工作,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为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配备好的指导教师往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笔者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结合帮助和指导多名年轻教师的亲身感受,总结出“依案施教”这种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依案施教;备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5-02

“依案施教”是指教师依据课前设计、编写好的教案去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可以理解为“备课”和“上课”,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笔者认为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尤其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作为指导教师,我根据日常教学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针对他们发展和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以“依案施教”为主线,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和发展。根据侧重点不同“依案施教”会有以下三种要求。

一、“依案施教”要求之——会用别人的教案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主要侧重于培养青年教师对于多种教学资源的接受、理解、整合和运用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别人的教案”根据其完整程度和来源不同有两类。具体做法如下:

1.听课后能“依案施教”上“模仿课”

“听课”是学校规定年轻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无论是“年度考评”还是“青蓝工程”等各种考核都把听课作为重要内容和指标来评价。可见“听课”是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听课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自己的指导教师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青年教师;听课的形式可以是随堂听课,也可以听各种级别的公开课、评优课以及教研活动中的研讨课等。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听课,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听为己用”,青年教师要将听课所得转化为自身的教学储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听过的课,青年教师会模仿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相似的教学,即会上“模仿课”。这也是“依案施教”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最低要求之一。虽然是最低要求,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虽然“模仿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是别人的、现成的,可以拿来就用,教学过程也已完整地呈现给他们了,但很多因素及生成性的问题会让青年教师在上模仿课时感到困难或疑惑。比如:教学中的技能示范会反映青年教师是否具有扎实、全面的体育技能能力;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的选择与布置、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可以看出青年教师能否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提前做好预设与安排;各项练习次数的要求和教学时间的把控则需要青年教师关注课中学生实际的练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调整等。诸多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会使很多青年教师感觉到“上‘模仿课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让青年教师在听课后“依案施教”模仿上课会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实,要求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把听课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的好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他们来说,如何上课是他们最应了解和熟悉的内容。通过上“模仿课”,青年教师很快会知道一节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以免初登讲台的他们会因为紧张或时间不够而忘记热身或放松环节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出现。给他们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让他们在看完其他教师的现场教学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消化,模仿着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课堂教学,并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观念、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帮助和引导作用。

2.会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整合成教案“依案施教”

当今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很多地区、学校也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教案、微课、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青年教师在使用网络方面是有其优势的,如何将这一优势变成他们成长的助推器,是值得指导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会要求青年教师按照指定的课题上网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和好的教学设计、教案等资源,并且“依案施教”。

他们的第一步是上网搜索。很多青年教师会觉得这样很轻松、很省事,但当他们亲身去做了以后便会知道其实这并不容易。原因是网络上的很多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资源都有其特殊性,有的过于简单和粗制滥造,无法真正付诸于实际教学;有的个性化明显,对于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很高,教学设计不易“复制和拷贝”;有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描述过于简单,青年教师不易理解,更别谈模仿了,所以真正能够拿来就用的资源其实并不是很多。“什么有用,什么可用,什么无用”是需要他们依据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去辨别和筛选的。其实这也就是对他们起到锻炼的价值所在,因为在搜索资源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带着明确的目的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接下来就开始考查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第二步,青年教师需要对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相關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个性化处理,找出其中有关联或可关联的内容、片断、方法(如各种各样的热身活动、放松活动方法,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游戏,各种教学组织的队形及调动方法等)。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进行修改、组合、串联(例如根据教材涉及到的器材选择游戏,针对教材特点设计素质练习等),然后设计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教案(我戏称之为“网络教案”和“网络设计”)。如果这么做下来,这些青年教师一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无论是时间还是阅读的信息量,都要远远大于一节正常备课的量,无形中他们对于课的思考也增加了很多。

第三步,是要求他们根据设计好的“网络教案”或“网络设计”去“依案施教”。这是让青年教师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由于受到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想象他们在将自己通过网络搜索得来的设计、教案付诸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当然也会有许多灵感、火花。譬如,设计的游戏由于组织方法欠妥、规则制定不详或方法介绍不清等原因导致准备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实施和结束;再如,辛苦编好的一套徒手操或器械操由于动作复杂、不易模仿或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学生不能集体模仿或跟做等。而所有这些体验是他们在听课或上“模仿课”时所无法获得和感受到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趁热打铁”,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该如何改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和情绪,帮助和引领他们成长。

二、“依案施教”要求之——独立设计创编教案依案施教”

在这里“依案施教”侧重于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有学年、学期和单元计划之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历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如果要求他们准确把握、合理安排每学年、每学期、每单元的教学计划,可能要求稍高了些。所以要求他们能“依案施教”可能更为合理一些,即“能够独立进行备课,并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依案+施教”,也就是“独立备课+依案上课”。虽然这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在每一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中,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可能有4~5项甚至更多。而且每一个教材的教案也会因年级、学期和教学进度的不同在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方面有所侧重。所以独立设计和编写教案是需要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去慢慢学习、摸索和积累的。当然,如果青年教师能够坚持多听课、多上模仿课,再结合指导教师的指点多看教案,独立设计出优秀的教案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案的设计和编写,说明他对教学过程已经成竹于胸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付诸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验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选择的游戏能否操作,安排的练习是否合适,预设的练习次数、强度是否合理等,力求让自己的教案可行、可依。有了“可依”的教案,另外通过不断地上模仿课和教各种教材,让自己真正做到能够“依案施教”。并以此为起点,在“依案施教”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实现由年青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蜕变。

三、“依案施教”要求之——能帮助他人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应该在青年教师能够达到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主要侧重于“正确判断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处理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性”等较高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青年教师已经能够正确处理教材,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例如他们会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自己的评价,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会有自己的判断,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给其他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如果再去听课就不会只停留在“对着教案看课”和“记录教学流程”这样的初级水平。他们会关注到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前后環节的衔接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规范准确”“场地器材的选择与布置是否科学”之类的细节问题,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评价。由被动性的“接受式听课”转变成主动性的“关注式听课”。在听课后,能够形成自己的评课意见,并能就课中存在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起到帮助其他教师“依案施教”的作用。并能将自己听课的感受与想法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加以整合,形成正确的观点,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为己所用。

综上所述,“依案施教”是指导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中,以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抓手,针对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多项教学能力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目的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

猜你喜欢
备课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