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宏伟
班前会学习安全事故案例
菜单式交接班
近年来,陕煤化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以“挽手贴心”安全文化为引领,以“非高危本安型矿井”建设为主线,以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687”模式为抓手,同心铸安,多极发力,通过理念渗透、全员参与、过程控制、精细管理,实现了安全管理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的深化升华和精准落地,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稳定发展,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虽然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已实现了较长周期的安全生产,但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时刻不能放松。
基于此,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基础上,把实现“零死亡、零伤害”作为企业崇高的安全理念,以安全管理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与员工沟通、讨论达成共识,提出了“安全不能决定一切,但安全可以否定一切”“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管而不严等于不管”“要我安全是爱护,我要安全是觉悟”“做安全人”“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监督检查、凡事有奖惩考核”等一系列安全口号和理念,强调要带着感情,把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去重视安全,千方百计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还把安全理念渗透到制度标准的每个条款中,按照“理念指导制度、制度支撑理念”的思路,在制定一系列制度标准中渗透理念,发挥理念的辐射作用。在制定96条“双危”辨识标准管理办法中,依据“‘三违’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把“三违”和“隐患”按照事故的程序进行责任追究处理,并制度化,有效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加强安全理念和行动的高度融合统一。基层区队每旬召开安全办公会,区队管理干部和员工一起对十天来的工作进行安全反思,自觉查找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分析员工思想中的安全隐患,制定专项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隐患治理信息平台,实现隐患信息“云存储”,消除信息孤岛,做到部门、单位、区队互联互通,及时掌握隐患整改情况。
通过理念的创新、导入、践行,使广大员工逐渐树立了全新的“安全观”,提升了安全管理制度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实现了传统宣贯向注重安全思维模式的转型。
发动全员、依靠全员,是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推行转型升级全员参与、创客活动全员参与、制度标准制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全员参与、经营管理全员参与等措施,充分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由领导指令管理向全员共识管理的转型。
在修订《安全绩效考核办法》时,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广泛征集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题会议审议,形成初稿后再召集各个层面的人员进行反复讨论,用时300余小时,共历时35天。由此,就把文件制定的过程当作了学习和宣传的过程,使各级人员都能对制度有深刻的理解,做到了全员参与、人人出力。
公司一名管理干部说:“在‘四学’活动中,我们每天利用晨会、班前会组织员工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新技术应用、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人人当老师,人人在思悟,员工全年记笔记1万字,管理人员2万字。通过常态化的学习,做到了学习培训全员参与,筑牢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员工的安全素质素养。”
例如在全员创客活动中,公司从管理、技术、营销、服务等方面入手,构建了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依托创客实验室、创客总站、创客工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个线上线下创客空间孵化平台,鼓励每名员工围绕岗位进行创新,真正把岗位危险源变成了创新源,把创新源变成了安全源,使矿区天天有新变化。
公司一位采煤机司机说:“以前安全管理都是领导的事,现在每一项工作都是人人参与,而且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真正成为了安全管理的主人。”
创客人员研究多角度切割机
红柳林公司在实践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687”模式。通过“8”大支撑体系、“7”种精细化技术手段,推动“6”大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了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型,有力确保了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6”大过程控制就是过程系统、节点、程序、流程、岗位、创新控制等。过程节点控制就是抓到要害,使复杂的安全管理简单化。例如,公司通过对物的危险状态和人的危害操作的分析、辨识,创造性地出台了85条“双危辨识”标准,即22条环境危险状态和63条人的危害操作。85条“双危”辨识标准抓到了安全的重要节点,不仅简单实用,还直击要害,有效预防了零敲碎打事故。
“8”大支撑体系就是“心·Xin”文化体系、团队素质提升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管理信息化体系等。例如,管理信息化体系就是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可自动生成10种分析结果,自动提示告知10项管理建议和防范措施,最终自动生成考核结果、汇总报表,实现了安全的“一键化”管理。
“7”种精细化管理技术就是“5E”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工程心理学技术、价值工程技术、人机工程优化技术、系统分析技术、机环双检技术等。公司推行“7”种精细化管理技术以来,各项工作硕果累累。实施机环双检技术,使设备隐患下降了75%。通过建立红柳林员工人体几何尺寸、性格爱好等11万余个人体生理尺寸数据库,员工在本职岗位进行180余项人机工程优化项目,实现了人机相互适配。通过收集1200万余项安全信息数据,利用系统分析技术,对每旬、每月及每年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找漏洞,提措施,提高了安全管理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我们充分重视人的感受和习惯,运用人机工程优化技术,把习惯用左手操作的57名员工,尽量不安排必须右手频繁操作的岗位;对7名肢体异常者,根据其异常部位,安排合适岗位;对佩戴眼镜的228名员工,尽量不安排在工作湿气较大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机、环境界面的高度协调统一,达到人适机、机宜人。”公司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