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构建学生党建网络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2017-05-06 07:31张煜李田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网络平台新媒体

张煜 李田田

摘要: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使用习惯和处理方式。在这种背景之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学生党建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各种特点与优势,构建新媒体背景下的学生党建网络平台,从而提高党建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式,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平台;学生党建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愈加广泛,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手段使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使用习惯和处理方式有了极大转变,也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因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交流的便捷性,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高校学生交流信息和获取资讯的一个重要渠道。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凸显了目前高校党建工作方式的滞后,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建形式还在沿用过去比较传统的方法,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党建工作与网络资源有机结合,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网络平台,是目前广大党建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新媒体是指利用网络、数字和移动等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与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相比,新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数字化、个性化几方面。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技术的更新速度与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成本更低,同时在传播方式上打破了传统媒体间的壁垒。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按照自身需要自助选择信息内容,并且随时反馈自己的态度和决定,满足了信息传递方和受众之间的互动需求。在受众类型上,新媒体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精确定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另外,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特征,整个表现过程更加丰富多元,可以把文字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融为一体,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数字化工作传播,是多种传播形式的复合形态。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二、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为学生党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表现形式集中了文字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呈现出了形式多样化、信息量大、更新速度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是人们及时掌握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信息可以通过新媒体便捷、迅速地传播到任何地方,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随时接收各种资讯,学生平时获取信息、处理事情以及进行日常沟通,最常用的就是通过网络和手机通讯等新媒体渠道,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可以迅速便捷地获取各种党建信息。

(二)新媒体技术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

传统的党建工作常常拘泥于各种纸质文件的下发和听取讲座报告等内容,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渠道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党建网络平台的形式能够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改变过去的固有形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更大的自由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作为传播工具可以更有力地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的特点,从而节约组织集体活动的成本,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这一新渠道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与党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实现党建工作的互动和交流。

(三)新媒体手段提高了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以往开展的党建工作过程中,各种文件、通知的发布以及组织开展活动方面,都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单向特点,即“自上而下”的模式,接收信息的方式较为被动。传统工作模式的内容较为枯燥,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也不能及时做出反馈,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参与党建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新媒体手段构建党建网络平台,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宣传方式,开展学生黨建工作,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大大提高普通学生和学生党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借助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将各种文件和通知传达到各党支部和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使其可以结合微博话题讨论、网上课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表达观点,使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下的信息真伪难以辨别带来挑战

新媒体具有信息来源广泛、传播具有不可控性等特点,容易造成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存在着一些负面信息和不良论调,多种思想和观念相互影响。而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的阶段,部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能力不强,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建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增添了一定难度和挑战。

(二)新媒体渠道对党建工作效果构成挑战

新媒体技术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形式和特点,多种新媒体手段相互影响,交叉融合,使得高校学生面对的党建渠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选择和倾向,在沟通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高校学生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对网络等新媒体手段产生依赖心理和习惯,反而降低了参与党建活动的主体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渠道结合为学生党建工作服务,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是当前党建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新媒体对党建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

新媒体的特点使得信息的及时传播得以实现,发布信息比传统模式更为迅速和自由,每一个人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目前高校学生群体有着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等特点,通过新媒体手段,他们可以享有更自由的发言权。如果不能做到对信息的有效监管,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党建工作者如何做到甄别信息、有效把控、做好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这也是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党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四、构建高校学生党建网络平台的探索

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结合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容易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法,积极构建党建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以新媒体为载体,构建党建网络信息宣传平台

构建高校学生党建网络平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根据当前工作需要,建立适合当代学生的网络信息宣传平台,如充分运用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认证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作为信息宣传的官方载体,及时更新最新信息,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发布各类国际国内时事要闻,通知学校的党建信息,分享受到广大学生关注、贴近生活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提高党员和广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的网络化、便捷化,为学生党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优化沟通渠道,构建党建网络交流平台

建立党员微信、OQ交流群,开通认证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搭建一个官方的党建交流平台,突破传统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之间、学生与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工作得到加强。利用这些交流渠道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甚至召开支部网络会议等等。这些便捷的沟通渠道,有利于师生进行互动,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交流变得多元化,同时有利于支部书记及时掌握支部党员的思想动态,使新媒体在学生党建工作上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网络信息的准确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仅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管,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建立党建网络平台后,必须明确责任意识,加强对平台的监控和管理。一方面,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要做出快速的响应和处理,及时用准确、权威的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把握好舆论导向,在出现不良信息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四)注重隊伍建设,提高网络平台管理者水平

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不仅要求党建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同时对新媒体的使用水平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多种有效手段,提高网络平台管理者的工作水平,加强党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加强对新媒体知识的学习,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建设和完善党建网络平台,保证党建网络平台质量,从而为新媒体背景下的党建工作提供必备的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做好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当前,新媒体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新媒体在给高校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党建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新媒体工作能力,充分重视新媒体对广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把握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与特点,通过搭建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平台,及时抢占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和成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网络平台新媒体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