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慧
摘 要:小说改编电影在当下掀起热潮,本文以严歌苓小說《陆犯焉识》为例,从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叙述角度与叙述手法五方面分析其影视改编的可能性。
关键词:《陆犯焉识》 语言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严歌苓,祖籍安徽,1958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笔名萧马,在20世纪是安徽省作协的成员,母亲则是一位歌剧团的专业表演演员,1970年,严歌苓曾经入伍参军,并且考取了芭蕾舞演员的专业资格。此后,严歌苓数次奔走于我国大西北地域,并参与各大巡演节目。1978年,严歌苓就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为了支援对越作战,严歌苓毛遂自荐成为一名战地记者。22岁时被派遣到北京,以职业作家的身份从事创作。婚后,她就和丈夫移民到国外居住,成为旅美作家,后来在写作中重视小说语言的影像化表达,成为好莱坞专业编剧。
严歌苓闻名遐迩的经典作品《少女小渔》、《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她的作品也确实不负众望,屡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让严歌苓走入大众眼中的是1999年第35届香港电影金马奖获五项大奖的电影《天浴》,作为电影《天浴》的原著作者,严歌苓迅速引起国内导演的密切关注, 随后,严歌苓的小说《少女小渔》被改编成电影《少女小渔》,《无非男女》被改编成电影《情色》等。而导演陈凯歌曾经拍摄的《梅兰芳》,也是从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另外,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权》《归来》等也都改编自严歌苓的作品,而国内播放度高涨的电视连续剧《第九个寡妇》仍然改编于严歌苓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严歌苓在国内影视界也是一名颇受欢迎的编剧和作家,其名号广为人知。2014年,严歌苓与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再度联手电影《归来》,催人泪下的剧情让和电影同时代的人们感同身受。
研究严歌苓的小说不难发现,她的小说之所以被导演所青睐,掀起改编热潮,其根本原因在于小说故事独特的影像化表达,严歌苓的作品涵盖题材广泛,故事性强,悬念跌宕起伏,细节突出,语言简洁、生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特别善于刻画人性,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情感,颇受导演喜爱。在严歌苓的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获得了不同的效果,得到的多重阐释的空间。反观严歌苓小说会发现,其小说有着浓厚的影视化因素,有利于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小说立体的语言描写
作为一名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善于在小说字里行间加入一些电影创作技巧。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人物悲欢哀怨妒都跃然纸上,生动形象,特别是塑造女性角色时,严歌苓非常善于用不同的服装、首饰、外貌等文字描述来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让人一眼就能直白地分辨出每个女性角色的特征。严歌苓在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时,擅长将通感、隐喻、象征等诸多修辞手法纳入其中,这和电影中表现的蒙太奇结构不谋而合。严歌苓十分重视语言的运用,在动作描写和人物语言描写上用功颇深。在小说《陆犯焉识》中,关于冯婉瑜的动作、神态等表述十分到位、细腻。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说道:“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喚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例如:
她看见他,筷子停在膝盖上,朝门里喊了一声:恩烺,焉识回来了!然后她转身快步进了客厅,在门口朝他回一下头,看看他跟上她没有。①113
此段中有关冯婉瑜对自己的丈夫期盼、爱慕的心态和动作都表现得很到位,非常生动传神。
又如在描写陆焉识第一次越狱时司机递给他包子时的描写:
饭盒里还有一个半包子。他很自觉,拿起那半个来。包子刚咬到嘴里,汹涌的口水就把它冲下了食管。他的口腔滑溜得留不下一口包子,只在他的病牙缝里留下了一点儿韭菜。①119
从上述描写中可以看出,严歌苓很善于将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等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将扁平化的人物形象活跃于纸张文字之中,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述鲜活地展现出来,为小说改编成电影提供了重要的特性支持。
二、传奇的故事情节
故事是小说与影视最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之一,严歌苓是一位热衷于讲故事也擅长讲故事的作家。可以说,很多时候的影视改编首先就是对小说中故事的视听转化。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说:“人类身上一直存在听故事的愿望,这与人们对财产观念的认知一样根深蒂固。”在严歌苓所创作的小说作品中,她将故事情节的描摹刻画得非常深入人心,有的故事题材展现复杂的人性,有的作品则描述了奇特的故事情节,还有展现文化冲突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与经典之处,耐人寻味。
小说《陆犯焉识》36万字,讲述了陆焉识从一个上海大户人家才华横溢的少爷变成西北荒漠上一个政治犯,结束二十多年九死一生的监狱生活后,释放归来,经历妻子失忆与死亡、儿女的利用与轻视,最后带着妻子的骨灰再次回到了西北的青海农场。期间,陆焉识经历了两次婚外情,经历了劳改后的逃亡,经历了归来后家人与社会的多种精神折磨的故事。小说颇具传奇色彩地讲述了中国社会历史变迁背景下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故事。作为一部电影的最根本特性,故事性俨然是值得推敲的,失去好的故事就无法拍摄好的电影出来。因此,严歌苓所创作的大量经典的故事情节也是广受读者喜爱的主要缘由。同理,其作品中的好故事也让许多导演乐意将其改编成电影。
三、人物形象鲜明
通常,一部小说是通过人物、故事、环境等三大要素所组成的,通过这些要素来展现社会和历史现实,来展现作品的思想内涵等。所以要想让小说作品吸引读者阅读,那么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必不可少。严歌苓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执着自由的浪子陆焉识、坚守爱情的痴女冯婉喻、心理畸形的恩娘、弑母的梁葫芦、面恶心善的邓指……人物形象不仅多,且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其多面性,如陆焉识,风流倜傥的公子哥、留洋的博士、大学教授、青海农场口吃的政治犯“老几”, 几种形象丰富地展现了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同时,小说人物命运和时代命运紧密相连,小说“完美型”男主人公形象的沦落,“天使型”女主人公形象塑造、“暴徒式”配角形象的毁灭的悲剧都让读者魂牵梦萦,欲罢不能。
四、独特的叙述角度
从严歌苓所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可以看出,其创作题材通常围绕着“文革”和“移民”两大主题来进行写作。之所以这样,主要在于严歌苓早期从军并经历过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再加之其婚后移居海外生活的经历。在小说中,严歌苓往往以冷静的文字使作品创作视角明显异于别人。她的作品文思敏感,饱含着一种世界和民族的情怀。在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中,一开篇就刻画了广阔但是荒凉的草原沙漠环境,随后男主人公登场,“叫陆焉识的中年男人就是我的祖父”,单单这一句话就已经将叙述者的身份表露无遗:文中的冯学峰是男主人公陆焉识的孙女。到小说的后半部分,女孩才出现,她用幽默轻松的语调来铺叙祖父的往事。出于故事情节变化的需要,故事的节奏有所改变,小说随即反转,不时用其祖父的口吻来叙事,变成了第三人称叙事,这种透过第二叙述视角但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结构,也叫上帝视角,被称之为“隐含的作者”。该作品用不同视角之间的转变来叙述故事和情节,讲述了不同地域同时发生的故事,如陆焉识和冯婉喻等人在上海和西北等不同地域的发生的故事和心路历程等。
五、镜头式的叙述手法
严歌苓在小说中叙事时的手段,就像用一台能推拉镜头的摄像机那样,将镜头任意拉远或者拉近,让读者感知到如同电影情节般的故事。其作品所使用的镜头式叙事手法也随处可见。大抵上有两种形式来表现:一是用长焦镜头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二是用特写镜头来刻画人物细节。例如在作品的开头就描述了这样一幕:
紫灰晨光里,绿色大漠的尽头……来了一具具庞然大物……于是,在这大荒草漠上,在马群羊群狼群之间,添出了人群。黑压压的人群里,有个身高可观的中年男人,案卷里的名字是陆焉识。
就在老几快要走出大荒草漠的时候,他看见了一小群野马。它们在枯得发白的草上走,草漫过蹄子,看起来像驾云。
又如对陆焉识狱友梁葫芦的特写:
在我祖父写的随笔和散文里,有关那个叫梁葫芦的男孩占不少篇幅。能读出一个无法无天的少年形象,方脸盘,刺猬头,常年地烂嘴角,眼睛常年地感染因而眼圈鲜红潮湿,谁被那红艳艳的眼光盯一下会觉得被甩了一脸血,只想用水好好洗。
根据上述对小说主人公出場的描述来看,小说《陆犯焉识》里拥有大量的电影镜头语言,是改编成电影的有利条件。
作为好莱坞专业编剧,严歌苓在小说写作中都会有意或无意进行影像化的思维表达,和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不一样,重视语言、场景的画面感,从电影镜头的角度入手,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重视语言的色彩感,让小说的视觉效果呈现出影像化叙事风格,这已成为严歌苓小说独特的审美效果。这样的尝试无疑对文学与影视两种题材的艺术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综上所述,严歌苓的小说的影视改编之所以受到热捧,究其原因是因为严歌苓小说本身的视听性和独特的影像化特征。这是严歌苓独立于其他作家与流派的重要特征。严歌苓善于创造有声音、有色彩、有动作的作品。同时,小说故事情节的传奇、人物形象的鲜明、叙述视角的独特、镜头式的叙述手法都使小说的电影改编成为可能。
注释
① 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2014:113.
参考文献
[1] 严歌苓.陆犯焉识[M].作家出版社.
[2] (挪威)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常溪.论严歌苓小说的影像化特质[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