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尔古寨的文化景观与藏人的空间观念

2017-05-06 20:06杨雪
文史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文化景观藏族

杨雪

摘 要:色尔古寨藏族人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与交通条件下构建了一个较为封闭和安全的生活空间。本文从色尔古寨的功能分区和具体空间分布,讨论了藏族人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藏族; 文化景观;空间观念

文化景观是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所以我们将文化景观和承载它的文化空间(在这里就是藏寨)作为一个整体对象从空间、属性来进行分析研究。居住在色尔古藏寨的寨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里都渗入有空间观念,在房屋建筑以及屋内空间的使用各方面均得到体现。当地藏民的主要文化特点是半农半牧,这种生活模式决定了藏寨的居住密度、碉楼设计等。每户都摆放白石也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现。想要知道色尔古藏寨的空间框架,就要去解构空间形态来认识某种规律,进而了解形成这种空间观念的原因。它不光自身独成体系,更与很多社会文化现象相互结合。因此,藏寨寨民的空间发展与社会的建构关系密切。色尔古寨藏族人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与交通条件下构建了一个较为封闭和安全的生活空间。以下从色尔古寨的功能分区和具体空间分布,来讨论当地藏族人的空间观念。

一、文化景观与藏寨社会生活

1.生态景观

色尔古藏寨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东南大门,与茂县相接,距黑水县城60公里。当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降雨量小。

藏寨依山而建(如图一),山下有猛河对藏寨起天然防御作用。藏寨建在地势较缓且向阳的山坡上,背靠大山,离主要的道路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将整个村寨看做一个空间,那么缓坡下的河流便是空间边界,隔开了外界。色尔古藏寨分为上寨、下寨与娃娃寨,三寨共159户人家。上、下寨紧紧相连,娃娃寨则分布于前者西侧。藏寨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下寨某处碉楼因红军长征时徐向前曾设指挥所于此,红色文化被投影在藏寨这一房间,甚至放大到整个藏寨,使藏寨的实际景观发生变化。各寨都有一个锅庄广场,在上、下寨分别建有男庙和女庙,寨内的所有建筑包括街巷都是围绕广场布局。三个寨的寨楼大体相似,每座房屋独立却又相互连通(并非以亲属关系为原则),每户房舍间形成许多狭小的巷子,顺地势设阶梯。

2.聚落空间功能分区

想要了解当地寨民的空间观念,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人工构建环境与自然地理形势的关系。整个藏寨顺应山势纵向布置,形成与自然、地势协调的高低错落的聚落景观。当地人将山、水、家屋与聚落衔接为一个系统。藏寨实际空间的形成是依据土壤贫瘠肥沃来定的,不适宜耕作的土地用作建造房屋,相反则用作耕地。藏寨选址与当地藏民的生活方式也息息相关。与牧区的藏民不同,色尔古的藏民则是过着农牧结合的定居生活,因此村寨在建设时要考虑区分适合耕地与否来满足生产与生活。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源,在偏远山区的藏寨选址更依赖水源。山下有猛河,寨内有高山季节融雪化水流经,寨民则沿街巷道路挖掘了很多水渠。寨民王保介绍道,水渠的修建全靠祖先的双手,当地没有比山石坚硬的工具,全是徒手挖凿傍山的水渠。因为村寨所在地形复杂,寨民经济与技术水平发展欠佳,故未特地修建围墙来加强防御,而是将各单独房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其间设置道路,这样在外部从视觉上能给人以类似围墙的封闭的效果。

前几年藏寨为吸引游客将原石泥路改为特色石板路(石板从松潘运来)。寨内的街巷联系各空间,并成为空间的一部分,分隔并联系着住屋。每户人家的门券上方都放置有 1—2米长的刻绘着色彩鲜艳的图腾图案及文字的方形石板。从下寨通往上寨的街巷因地势建为阶梯形式,路旁用各色经幡装饰。寨内街巷纵横交错,如水蛇般盘结在各房屋旁,各房入口根据路况与地势而变,有的正对街巷,有的位置隐蔽且地势较高。修建街巷时自然修建为阶梯状,自成一套网络体系。

村寨的寺庙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寺庙,寨民日常的祭祀活动并不在此。男庙,顾名思义就是专供祈求生育男孩的寺庙,女庙则相反;加之本地寺庙只对内开放,故香火不旺。寨民王保说,以前寨子里住户很多,从他父母那代开始年轻人出去打工,寨子似乎成了空楼,人走了寺庙当然就没啥香火了,因此僧人都去佛教发展更好的牧区了,两座寺庙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寨民房屋中都设有神龛且占据面积较大,供日常祭拜。同样,因为当地藏民宗教信仰的原因,村寨并无墓地,仅有一个火葬场,也没有祖先祭祀区。

二、寨内住户空间

村寨的社会组织也会影响整个空间结构。村寨的社会组织形式一般分为血缘组织和地缘组织。色尔古藏寨是二者结合的组织形式,下寨为白姓和陈姓,上寨为陈姓,娃娃寨则为王姓。寨内居民很多都是亲戚;即使不是亲戚,邻里关系也很好,从房屋屋顶设计家家户户相连就可以看出。带我进寨的陈保生说,因为自己记性不好,常常忘记带钥匙,屋顶的门都不会上锁;一旦没带钥匙就从对门的家进去爬上屋顶,沿着相连的路到自己家。藏寨中各住户家中都设有神龛,进香一般在早饭前、洗漱后,且只有男人才有资格进香。神龛(图二)进香对女性的限制当然是一种由旧传统延续下来的不平等关系,体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同时也区分了男性空间和女性空间。虽然藏寨和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一样还存有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但是这里的女性也要从事生產,并没有作为男性附属存在。夫与妻在房屋中乃至整个村寨中的禁忌也只有神龛一处而已。因此,色尔古藏寨的男女之间的尊卑关系实际已然淡化。

前文已提到过寨内的房屋建筑以及楼层都比较统一,一般有三层。从笔者探访过的几家住户来判断,当地寨民的家居布置与装潢都是大同小异的。靠近门处墙体有一凹陷呈类似正方体形,中间有坚硬的木棍,按照屋主的说法是以前有马的时候拴马的。房屋进门处房梁上摆放白石,与藏族人崇尚白石有关。村寨房屋除了有居住功能,还兼有生产和储藏功能。当地房子的空间秩序是由方位、高度以及内部深度来体现的,并通过年龄、性别、辈分、婚姻关系等不同来对家庭成员进行分类。底层为牲畜圈,不过因为近几年色尔古附近水厂的修建为很多寨民提供了打工赚钱的途径,很少有人在圈养牲畜,底层多变为储藏室;或者一屋中有两兄弟的,未成家的兄弟就住底层(在当地结婚的妻子一般住在丈夫家中),底层或者作为招待客人的居所。第二层为主要楼层,家中长辈的卧室在此层(卧室是与大厅隔开的)。一般的生活用具都在此层,有火塘、厨房、洗脸用具、神龛、以及中心柱。这是向来访者展示的空间,是装饰得最用心、最讲究的空间。火塘(图四)在中心柱附近,是整个二层的中心,多为圆形或者方形凹坑,四周设条凳。一些寨民家中二层的火塘上开有天窗。神龛占地面积普遍较广,正对或斜对火塘,上楼后视线第一眼都是神龛。

二层的布局前后关系并不特别明显,以中心柱为中轴线,神龛在前,卧室在后。从一层上楼后,视线是看不到卧室的,卧室设一门作为二层公共活动区域的边界,保护私密空间。第三层则为库房、卧房、粮仓(呈梯形状,图三)。有趣的是,除二层外,其余各层的卧室都没有单独设房门或者门帘来隔开进屋者的视线。三楼开门出去后有晒台,屋顶某角落摆放白石;屋顶之间相互连通,战时可防御,平时则方便邻里来往。值得一提的是,主体房屋内并未设有厕所,寨民在房屋旁单独修建一屋用作厕所,这可能是为了保证主体房屋内神龛的洁净。寨中也有因地势原因建有四层房屋的,最底层也就是地下室作为储藏室或者是家中兄弟姐妹的卧室。

村寨房屋都是碉楼式的,材质坚硬,质量上乘,在2008年地震中几乎没有受影响。虽然村寨选址尽最大可能地向阳,可是房屋窗户很小,采光并不理想。近几年,寨民重新修建房屋,虽外观与老屋大致相同,可是窗户面积扩大了,火塘也变为火炉,楼层也变为两层。一层为主要活动空间,神龛也设在此,主屋也在一层。二层则是客房(供游客居住)与储藏间。除了通过新修建筑改变景观的象征意义以外,以前的景观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可以被赋予新的解释。红军长征时曾经过此地,徐向前居住过的房屋是村寨中特别的存在。其从入口、街巷、房屋布置都成系统,与其相邻的房屋也全部空出作为寨内旅游资源。

三、当地藏族人的空间观念

寨民身体并不矮,但是寨内几乎所有住户的门都很矮小,进出需弯腰,稍有不注意就会与墙体发生碰撞。这种不人性化的设计明显违背人体结构影响空间的观点。整体住房空间空旷,不论卧房还是客厅家具摆放普遍较少。二层作为主屋只有火塘、条凳、橱柜(木柜)、洗脸架、神龛而已。一家人吃饭娱乐休息的地方也在二层,家中长辈的卧室在二层中隔出一个空间以门或者门帘遮挡以免被人直接看到,保证长辈隐私。一层和三层的卧房则直接暴露在视野中,并没有遮掩物。窗户呈外小里大结构,保证通风。色尔古藏寨是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结合的,寨民的房屋并非因亲戚关系来建构。在当代,整个藏寨空间于年轻人看来已较拥挤,因此很多青年离开这里,前往城市寻求自由空旷的空间,以谋求发展。

因为我们太过于了解住宅的形式,所以理所当然会漠视它,以为没有研究的价值。然而,人类日常生活的意义会自然地渗入住宅空间中。因此,研究一个民族的空间观念不可避免地要了解他们的住宅形式。色尔古藏寨依山而建(图五),这一选址与该民族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藏族的空间观念是与其文化息息相关的。这里的文化不仅是指文艺作品或者说高雅艺术,而是广义上的文化。村寨的选址除了与自然景观有关,还与藏民的生产方式、经济水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色尔古藏寨的上下寨与娃娃寨三个寨子,每个寨子各有生活广场作为公共空间,各寨都是以其为中心建造的。房屋因为是石雕楼,似乎更重视向阳性,三寨所有房屋都是向阳的。从个体看,屋内的粮仓类似于碉楼形状,笔者认为这与当地藏民的宇宙观是有关联的。屋内的空间整体呈广阔分散,每个楼层分布不同。二层为中心楼层,除神龛与长辈卧房外,还有支撑整个楼房的中心柱。新中国成立后,寨内住房中拜佛上香是唯一体现性别区分的文化景观,乃男人掌家的男权主义的孑遗。整个住房卧房长幼有序且男女卧室分开,这分明融入了当地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性别观念。藏寨因为有了徐向前的入住改變了文化景观的象征意义,已不再是原来的藏寨。在新中国成立前,当地实行的是土司制度,土司为最高长官,管家随后,其余都是没有人身权利的奴隶。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这一切,旧时的奴隶制、土司制已化做历史的烟云。所以,色尔古藏寨将徐向前入住的碉楼空出,具有政治意义,而因此亦使它成为一种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昭风译,居伊·恩斯特·德波著《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李旭旦:《人文地理学概说》,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3.潘桂成译、段义浮著《经验透视的空间和地方》,“国立编译馆”(台北),1998年版。

4.黄应贵:《导论空间、力与社会》,“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北),1995年版。

作者:西南民族大学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文化景观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