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提问的一些思考

2017-05-05 19:11王盛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启发提问数学

王盛祥

【摘 要】 俗话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要培养学生自己提问的能力。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置身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并从中感悟出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些肤浅见识。

【关键词】 数学;教师;启发;学生;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则显得更为重要。

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决非易事。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启发学生提问的一些策略。

一、激“问”之前,要给学生深入思考教材的时间,启发学生自己置疑

一节数学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讲练占去了绝大部份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教师经常认真钻研教材,力所能及的考虑到课堂中应把握的重难点、易错点等,这固然非常重要,但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准备好了吗?他们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教师课前应重视引导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学生一旦在认知上产生了冲突,就有一种希望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正是这种需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大胆质疑。再利用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问题,最后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共同解决。在开始实施这个策略之初,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有的学生为了问题而提出问题,问题没有价值或问题不着边际。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两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养成课前自学的良好的习惯,二是学生敢于大胆的质疑。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暴露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当堂反馈,当堂控制,调节教学。

二、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最开始提出数学的问题时,往往缺乏数学的味道,问题太随意,没有问题的容量。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数学味、有针对性、有容量的问题?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先教会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一)对数学概念的提问

1.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如何定义这个概念?

3.这个概念里面,哪些是关键性的字眼?

4.有哪些等价的定义方法?

5.这个概念使用了哪些已有的概念?

6.能否举出这一概念的一般例子,特别是反例?

(二)对数学定理的提问

1.如何证明这一定理?这个证明方法是如何想出来的?

2.还有什么不同的证明方法?什么证明最好?

3.减少或改变定理中的某一或某些条件对结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4.这个定理的作为一个命题,其逆命题是否也真?

5.这个定理些什么推论?

6.这个定理主要在哪些地方应用?

(三)对数学例题和习题

1.题目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2.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这题所用的方法对解决其他问题是否有什么启发?

3.有没有其他解法?哪种解法最好?好在哪里?

4.解这一问题,除已知条件外,还用到一些什么知识?它们是怎样被利用的?

5.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做了这个题目得到了什么启发与收获?

6.做过的哪些题目与此是同类型的?

三、在比較中发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

比较是确定有关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其过程是先对有关事物进行分析,区分每个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再将有关事物按其特征进行对比,得出哪些方面具有共同性,哪些方面又有区别性,从而鉴别这些事物间的异同[1]。

1.让学生在比较中发展思维

发展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则该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比较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在比较中思考,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在比较中提出问题,在比较中找到方法,促进思维的深化。

2.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思维

认知心理学告许我们,学生对数学的概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对某些问题从多角度去思考与比较,例如: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可以用多种方法求解的,代数的问题可以用几何的思想去解决,如++++……+=(1-),这一道代数题对学生很难,如果学生用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连续按,,……分下去,就使这道题变得非常简单了,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注重通过比较去深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在一些可以多种方法解题时,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质疑精神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所谓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问在当问之机,二是问在当问之人。

问在当问之时:学生如果在独立学习中产生问题时如果不加思考,立即寻求他人的解答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应该启发学生首先经过充分的思考,若仍不能解答,则应该向他人提出问题。当其他人在点拔时又有了想法,应自己独立解决。同时还可以在与他人交流时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听课时产生的质疑,则应鼓励学生当即在课堂上提出来,供全体师生分析解决。三是在学习难点或易错点时,教师则可以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在什么地方还有问题或是自己是否有新的见解。四是在复习阶段重新将一些重要的问题再自己一一解答。

问在当问之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识,学习中的老师可以是自己本人、同学、长辈、学校里的老师等。因此,要鼓励学生把提问的对象扩大,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问在当问之人,可以使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成功在于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从博问中多识,从多识中博问。教师应该把如何启发学生提问做为一个永恒的教学研究课题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蒋宗尧主编《学法指导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

[2]刘显国主编《课堂提问的艺术》中国林出版社,2000.6

猜你喜欢
启发提问数学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