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闫小宁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療硬皮病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方法收集整理近30年经临床验证治疗硬皮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133首,分析中医治疗硬皮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在133首复方所涉及的313种中药中,当归、黄芪、桂枝等22味中药治疗硬皮病使用频率较高。结论目前中医治疗硬皮病以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为主要治则,所用的药物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温阳药为主。
关键词:硬皮病;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益气;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593.2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33-02
硬皮病是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结缔组织代谢异常、血管异常及免疫异常有关[1]。本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硬皮病临床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探讨硬皮病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1986年—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硬皮病”为关键词,以“中医”为主题词,在全部文献范围内检索,重复文献除外。共得文章108 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总结出用于治疗硬皮病的中草药共313味,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133首。
2资料与方法
2.1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硬皮病;(2)以中药治疗为主;(3)药味完整、药量准确;(4)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或实验室检查指标证明中药治疗有效。
2.2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之一者,即不纳入此研究。
3数据统计
建立治疗硬皮病的中药数据库,药物性味归经的判断、分类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为参考,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进行统计与归纳,得出治疗硬皮病中药使用频次、频率。
4结果
4.1中药使用频次分析根据复方数据库数据显示,在313种治疗硬皮病中药,使用频次在19次及其以上的药物中,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当归、黄芪、桂枝、红花、甘草、白芍、熟地、川芎、白术、丹参、茯苓、附子、 鸡血藤、桃仁、麻黄、党参、鹿角胶、赤芍、肉桂、白芥子、生地、山药,此22味药为治疗硬皮病的常用药。见表1。
5讨论
基于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系统分析,笔者认为传统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已较为详尽、全面。综合古代及现代医家对硬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其发病主要因为先天禀赋异常,气血不足,或脾肾阳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之邪,凝涩于经络肌表血脉之间,导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痹阻不通为病。各医家治疗硬皮病治法可归纳为以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为主。治硬皮病的复方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温阳散寒药的有机结合。张鸣鹤教授认为血瘀是硬皮病病变的核心病机,在硬皮病的疾病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活血药要贯穿硬皮病治疗的始终。张景岳曾云“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瘀血的成因可由阳虚、气虚、邪阻所致,临证之中,病情不同、则侧重不同。临证时,血瘀症状轻或无者,常选用养血活血药如鸡血藤、当归、丹参等再加健脾益气之药,使脾健,气血生化有源以治其本;血瘀征象明显者,亦可用活血化瘀通络药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以祛瘀通络;若病久瘀象重者可加用虫类活血药,如水蛭、土元、穿山甲等药以增强活血化瘀力度。可见瘀血既是病因,也是重要病理产物而贯穿疾病发展始终。因此对于硬皮病的治疗,各个时期皆应重视活血化瘀[2]。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王玉玺教授在辨证治疗硬皮病的过程中尤重脾胃的调理,认为“脾主四肢肌肉”,气虚下陷则致病灶局部多有凹陷,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多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只有脾胃运化正常,升降有序,气机顺畅饮食水谷精微才能得以吸收,消化,气血津液能够正常输布,营卫的生理功正常,则腠理致密,邪气难以入侵,才不会导致硬皮病的发生。因此治疗硬皮病应重视应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之类益气健脾药补后天不足[3]。范永生教授认为大部分硬皮病患者都以阳虚寒凝为主要表现,肾阳亏虚,则脏腑肌表经络失于温煦,复感于寒邪,则腠理闭塞,肺气不宣,不能输精于皮毛,加之经脉气血为寒邪所凝闭,气血运行不畅,皮失所养而发病。此时,患者常有面白,畏寒以及手指或足趾出现发白发紫发冷的“雷诺现象”,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端和面部皮肤肿胀变硬。故治疗硬皮病首应温阳散寒。常用药物有桂枝、麻黄、鹿角胶、制附片、仙灵脾、仙茅、杜仲、续断、细辛、巴戟天等。总之在硬皮病临床治疗313种中药中,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的使用频率最高[4]。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从多途径改善患者症状,如可以明显抑制皮肤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从而影响胶原的合成[5]。温阳补肾药可降低胶原合成数量,主要通过抑制患者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的形成[6]。补益药可通过调节或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可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可通过各个途径干扰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7]。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14.
[2]苏海方.张鸣鹤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3]殷红武,冯云倩,王玉玺.王玉玺教授从脾胃论治皮肤病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3,(1):6-7.
[4]吴德鸿,李正富,范永升.范永升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6):1990-1992.
[5]朱鹭冰,李明.活血化瘀中药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4):205-207.
[6]李明,王强,胡东艳,等.温阳补肾中药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2):106-107.
[7]周军.中药补益药的研究概况[J].新疆中医药,2003,(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