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同课异构看教材的准确定位

2017-05-04 07:05杨和平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

杨和平

【摘 要】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本文以余映潮老师和吴梅梅老师同课异构《祖父的园子》为例,具体阐述了该如何“利用教材”。

【关键词】同课异构;《祖父的园子》;教材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054-03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余映潮老先生说,“语文教师的第一教学功夫,是读出课文中教学资源的能力”“建立教学资源的理念,是语文教师从低端能力向高端能力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叶老所说的“例子”,还是余老所说的“资源”,其本质都是在强调“利用教材”,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去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那么,问题在于,如何去“利用教材”或者是“教材中的资源”?利用教材的关键点在哪里?

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特定阶段的特定目标。这个特定阶段的特定目标,该是我们“利用教材”,或者说“挖掘教材资源”“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需要考虑的。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那么,把这篇课文放在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去教学,该如何“利用教材”呢?或者说,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呢?

余映潮老师和吴梅梅老师“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

我们先看余映潮老师在小学五年级执教的课。

教材编写者给出的单元教学要求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看余映潮老师是如何“利用教材”,“挖掘课文中的教学资源”,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的。

余映潮老师的课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美说课文”。说话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用“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____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句式说话。第二环节是说“文章的字里行间到处都有‘__两个字”。第一“说”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具体内容,附带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实现“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目的。第二“说”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渗透的情感,附带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实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给予点拨总结,给出示范,并进行齐读强化。余映潮老师这种“说”的设计,或给出了具体的说话句式,或只要求说两个字,指向明确,难易适度,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里,“教材”是“说的资源”,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的资源,是教师利用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表达感受能力的资源。

第二板块是“趣学词语”。余映潮老师在课文中选择了两类词语,一类是“虫”旁词语,另一类是“ABB”式叠词。教学第一类词语,教师强调归类学习的方法。教学第二类词语,教师强调叠词“抒情的味道”和“诗意的表达”。余映潮老师这样的教学处理方式,同样体现了他“挖掘教材资源”的主张,这些词语就是这篇课文中可以用来实现某些教学目标的资源。余老师通过这样的归类整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至少实现了三个教学目标:第一,教给学生归类学习的方法;第二,帮助学生高效积累词语;第三,帮助学生“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这样的词语教学,与新课标对学段教学的要求相切合,是非常高明的处理方式。

第三板块是“巧写小诗”。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文中描写精美的小片段,用诗的形式排列出来,并读给大家听。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写,教师给出了“诗歌形式排列”的范例。教师给了学生大约4分钟左右写的时间,之后便是3分钟左右学生分享朗读的时间。然后,教师又给出了六个精美片段改写的“小诗”,引导学生齐读,边读教师边点评。余映潮老师最后总结,“到处都是美好的画面,到处都是快乐,色彩,阳光”“我们通过写诗,就把课文的意味弄懂了一点”。这个环节的教学,教师继续将课文作为“资源”,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美句“巧写小诗”,从而“以写促读”,以“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的形式灵活,“写”的要求简单,学生容易上手,在“写”之中学生既感知了“诗歌的形式特点”,尝到了“写诗”的趣味,也实现了“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的教学目标。

第四个板块是“细读美段”。余映潮老师选择的美段是“一切……都是自由的”。在“细读”前,余老师让学生读了两遍语段。第一遍,自由朗读;第二遍,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就”,并再次自由朗读。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步“圈出关键词”。教师提出“找一个关键词”,学生回答“自由”,然后读相关的句子,教师指出全段围绕这个词来写,让学生把“自由”画一个大大的圈,并划上关键;第二步“提炼好句式”。教师先读句子,给出范例“要……就……”,让学生潜心默读,找出句式。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归纳出段落中的若干句式;第三步“观察写景写物的顺序”。教师将一段话分成若干段,并带领学生读“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四个关键词,提醒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讨论后,教师给予小结点拨,“从低处到高处”“从植物到动物”“从静态到动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依然将教材当做资源充分利用。利用这个资源,进行反复地教学实践,从而在“读”“品”“观察”“提炼”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自由情感”,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精妙手法”。余映潮老师还特别注意到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环节设置上,搭建了很多“脚手架”。比如“句式的提炼”是有难度的,教师就用“范例”和“有重音的朗读”进行点拨。比如,写景写物的顺序理解是有难度的,教师就用“细分段落”和“领读标志性词语‘倭瓜‘黄瓜等”进行提示,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余映潮老师课的收束落脚在“自由”二字上,用了一段话进行概述,“祖父的园子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黄瓜是自由的,玉米是自由的……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这样的概束,照应了余老师的细读美段,與开头说“文章的字里行间到处都有‘__两个字”相比,是主题核心的收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形成某一方面的突出印象。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同课异构”在初中地理学科中运用的作用分析
《从看电视说起》同课异构教案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