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静静++蔡薇薇
摘 要:相同的教材内容,因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教者的教学个性呈现出各具“个性”的课堂,这便是同课异构的魅力和内涵所在。通过区“教坛新秀”的评比活动,从情境导入、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取、信息技术的利用等方面对“桥式整流电路”的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同课异构;桥式整流;教法学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1-0051-01
近期,作者参加了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根据评比规则,于比赛前一晚通知各选手比赛课题(指定同一课题,即同课),各自备课,然后抽签“借班”上课。不同选手由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对教材的理解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不尽相同(异构),自然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效果。这种“同课异构”的教学形式,带给作者的不仅是一场视觉、听觉盛宴,更多的是多维角度、迥异风格、不同策略在碰撞中产生的化学反应。
一、同课异构之“同”
(1)“同样”教学内容。此次参评选手指定的是高教版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第一章“二极管及其应用”中的第二节“桥式整流电路”第一课时的内容。
(2)“同等”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评比活动选定了三位教师均未任教过的三个班级,且这三个班级的学生们水平相当,教学进度一致。根据比赛规则,三位教师于上课之前抽签决定上课班级。
(3) “同一”教学场所。三位教师的上课地点都选在了校O2O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及布局,可以使教学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更利于学生分组活动学习探究。
二、同课异构之“异”
(1)“异设”情境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思,即导入环节的设计不仅要贴合授课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三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以学生感兴趣的手机作为切入点,引出手机没电需要充电器进而分析充电器电路,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看,手机充电器的切入点虽小,但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同之处在于,张老师和林老师以手机图片配以自身阐述带领学生认识手机充电器中的桥式整流电路,而吴老师则以《窃听风云》里的一段视频创设了手机没电的情境,更好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2)“异构”教学环节。三位教师对课题的教学重难点基本保持一致,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无关系。林老师将实验器材(变压器、自制实验板、直流稳压电源等)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学知识,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张老师带领学生“探索”实验板的作用、线路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小步子前进。吴老师以任务为驱动,结合电路仿真从“结构——原理——排故”,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学生学习兴趣足,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3)“异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恰当地揭示了“同课异构”的根本,也使教师能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林老师在分析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时设计了两个学生实验:1)当输入电源为交流电U2的正半周时,观察实验板上LED的发光情况;2)当输入电源为交流电U2的负半周时,观察实验板上LED的发光情况。实验教学、师生共同由实验现象、数据总结工作原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张老师在上课伊始便将实验器材发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带领学生逐一认识实验袋中的各元器件。由实验板上的桥式整流电路让学生找出四个二极管的连接关系、二极管与电源、负载的连接关系,小步子探索,循序渐进,把学生的疑团逐一解答。在分析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时,吴老师将电路结构提炼成“左正右负,上下接电源,左右接负载”之类的学习口诀。在课堂总结环节将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路特性以一首打油诗呈现给学生,并让全体学生大声朗读。口诀、打油诗均源自课堂,又高度凝练,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总体而言,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相上下,但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吴老师的教法棋高一着,更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
(4)“异用”信息技术。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环境,三位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模拟桥式整流电路,得出整流波形,既直观形象又极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一举两得。微视频的运用是吴老师课堂的又一亮点。她将设置了故障的两个电路仿真事先录制成视频供学生在课上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相同的教材内容,因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教者的教学个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呈现出各具“个性”的课堂,这便是同课异构的魅力和内涵。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让观者在对比中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琴.《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教学及反思[J].黑河教育,2013(04).
[2]杨玉珍,陈明.桥式整流电路断臂故障诊断[J].电气自动化,1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