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为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对教育培训的新要求、新标准,以提升检察人员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国家检察官学院紧盯实战需求,聚焦履职短板和弱项,积极探索融岗位练兵、业务实训、脱产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训模式,着力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2016年学院首次尝试公诉业务岗位练兵培训,从培训效果来看,此次岗位练兵效果显著,代表参赛的受训学员均荣获当年所在省公诉业务标兵称号。此次岗位练兵新模式的启动,初步树立了学院教育培训服务基层检察实践的新品牌,积极扩大了学院在基层一线检察干警中的影响力。
一、精准选调受训学员精心确立培训内容
岗位练兵是以在职检察官为对象的培训工作, 是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线检察官中开展岗位练兵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科学智力支持。首先要紧紧牵住“为何练、练什么、怎么练”的“牛鼻子”。以此次岗位练兵为例,以全国公诉业务竞赛为培训主线,以提升参赛能力为培训目标。这就需要仔细吃透业务竞赛规程,准确了解各个竞赛单元要求,积极做好案头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深度沟通,精准调训学员。参训的20余位学员均为所在市检察院确定的准备参加全省公诉业务竞赛的种子选手,检察业务能力处于相近水平、接受知识能力基本相同、培训需求也高度统一,即要参加全省公诉业务竞赛。通过与公诉部门的实务专家交流,借鉴有益经验,多角度分析、评判课程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最终确定教学方案。课程安排从公诉工作各个角度选取,极具实务借鉴性。
二、“特质化”选配师资与深度创新教学互动模式
在秉持精挑细选、优中选优原则基础上,“特制化”师资配备工作应与岗位练兵的培训需求高度吻合,以此次岗位练兵培训为例,此次培训的所有课程设置完全遵循真实竞赛环节,以期给学员提供高度真实的竞赛环境。担当主讲的教师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授课反响良好。承担此次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参加过全国公诉人大赛,并取得过优异成绩,深谙比赛流程,他们的课程内容精准聚焦竞赛环节的“陷阱”,竞赛规则梳理清晰,参赛经验总结归纳到位,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此外,选聘的教师高度严谨负责,课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发放了百余页的模拟竞赛材料,提前引导学员进行实训准备,辅导学员制作审查报告。教师们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感染了学员,激发了学员的学习潜能和动力,成为此次岗位练兵培训圆满成功举办的“助推剂”。另一方面,针对学员参与度极高、模拟竞赛环节任务繁重、岗位练兵培训新模式等诸多特点,更要着重强化教学互动的深度创新。此次岗位练兵培训建立了一个包含所有的授课教师、受训学员、教学管理人员在内的微信群,未正式开始培训之前,均对所有授课老师进行介绍,受训学员在授课之前对教师有了熟悉感,减少了适应高强度培训环境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培训时间,保证了学员参与过程的连贯性,确保了教学活动的平稳流畅。此外,事前收集受训学员提交的实务疑难案件,将疑难案件分类整理汇总,每天以“抽彩蛋”的方式,由当天授课教师回答某一类案的办案经验,学员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最后10分钟原本是为缓解学员高强度的精神状态,但实际情况却是更加“烧脑”,学员参与热情极高,教师也是积极回应,正如授课老师所言:“棋逢对手的感觉好久没碰到”,在思想碰撞中教学相长。培训期间授课教师积极参与培训课堂“线下”活动,晚间开放的自习教室随时可见授课教师正在指导学员拟定辩论策略、制作审查报告。创新的互动教学方式对岗位练兵培训的积极推动作用巨大。
三、后期延伸培训效果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岗位练兵培训模式要延伸培训效果的持续性,突破常规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培训效果不中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随时随地组织学习,开展练兵活动,以此次岗位练兵为例,班次内的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频繁,建立了师徒对子、微信实时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后期”培训工作,将培训效果向后期延伸,通过时时学、处处练、层层比,营造全员学本领、练硬功的浓厚氛围。
首期开展的岗位练兵培训,培训效果显著,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最新鲜的培训需求一手资料,形成了岗位练兵培训新模式的有益思考,结合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学院教师的实训教学引导,采取旁听、观摩课程等形式,建立學院“自主研发”的岗位练兵团队,以期形成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自有师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