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与贵州部分卫所旗军来源

2017-03-24 19:14任柳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练兵

任柳

摘 要:随着洪武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再征云南,东川蛮、越州阿资、湖广九溪蛮被陆续讨平。为稳定西南局势,明廷命开国诸将分驻湖广、四川卫所操练,以防西南蛮。贵州卫所的设置达到了第二个高潮,从湖广等地垛集民丁补充贵州新设卫所屯戍力量,遂成为其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清浪卫、安南卫、威清卫、平溪卫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黄冈县、蕲州、黄梅县、广济县;宝庆府武冈州、新化县、邵阳县;长沙府湘乡县地区垛集大批民丁编入军伍。垛集民丁而来的军人,是贵州卫所军最不可忽视的主体,洪武再征云南,使卫所在贵州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巩固。

关键词:《武职选簿》 洪武二十二年 旗军 垛集 练兵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1-38-45

卫所制度在贵州地区的实践对明清及后来的贵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贵州卫所旗军是构成卫所的主体,是卫所对明清贵州地区族群关系的构建产生影响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旗军的来源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卫所武职、军役调入贵州,是明代贵州移民的重要来源,学术界对贵州卫所的研究往往从汉族移民视角关注贵州卫所,讨论明代汉族移民对贵州地区开发的重要作用。

在贵州卫所移民研究上,罗康隆《明清两代贵州汉族移民特点的对比研究》,指出明清两代在贵州移民的不同特点1。冉光芬《明代贵州历史移民与家庭伦理变迁研究》,从伦理学角度考察明代移民迁入贵州,对贵州家庭伦理的影响2。古永继长期从事滇黔移民研究,在《元明清时贵州地区的外来移民》3一文中讨论了贵州的移民问题。此外还有古永继《明代滇黔外来移民特点及影响探究》等。

学界的研究虽然也认识到卫所移民对贵州开发的重要性,然而,因缺乏对卫所核心史料《武职选簿》4的充分利用,在卫所移民的一些问题上,难以深入。贵州卫所移民具体来自哪些省份,调入贵州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有关研究者往往以零星史料加以推论阐释,未有确论。正如蓝勇在《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与地理特征》一文中指出:“以往研究明清西南移民问题,往往依据个别地方史料立论,未免以偏概全之嫌。”1目前利用《武职选簿》对贵州地区军役群体来源研究问题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文章见孟凡松《明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从武职入安南卫时间、武职原籍、卫军来源2三个角度对安南卫作了细致的个案分析。但贵州地区的诸卫所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进一步对卫所武职和卫军来源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贵州卫所移民的诸多细节,如总旗、小旗和军的来源、卫军原籍、卫军入黔时间、卫军入黔缘由等问题仍待系统性、实证性地认识。

本文据《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所收录的清浪卫、平溪卫、安南卫、威清卫选簿为研究对象,回归卫所移民问题本身,从贵州卫所旗军来源入手,量化分析卫所移民问题,揭示当时在湖广垛集充役的旗军来源历史史实,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学界对明代贵州卫所移民的客观认识。

一、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

随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十二年(1389年)再征云南,东川蛮、越州阿资、湖广九溪蛮被陆续讨平,为稳定西南局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明廷命开国诸将分驻湖广卫所操练,以防西南蛮。在此背景下,再征云南后的诸多将领被派驻湖广进行练兵。其具体操练地区,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命(颍川侯傅)友德驻沅州(今湖南省芷江县)、申国公邓镇驻大庸(今湖南省张家界市),魏国公徐允恭驻常德(今湖南省常德市),曹国公季景隆驻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开国公常昇驻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靖宁侯叶昇驻襄阳(湖北省襄樊市),普定侯陈桓驻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雄武侯周武驻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吉安侯陆仲亨驻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安陆侯吴杰驻茶陵(湖南省茶陵县),东平侯韩勋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东川侯胡海驻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南雄侯赵庸驻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宣宁侯曹泰驻瞿塘(今重庆市巫山县),宣德侯金镇驻施州(今湖北省恩施市),靖海侯吴祯驻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江阴侯吴高驻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全宁侯孙恪驻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南沔城),延安侯唐胜宗驻黄平(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都督张铨、王诚、孙彦驻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忠州(今重庆市忠县)、道州(今湖南省通道县),信国公子汤鼎、六安侯子王威驻长宁(今四川省长宁县双河镇)、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命魏国公徐允恭、开国公常昇、曹国公李景隆、靖宁侯叶昇、吉安侯陆亨、东来侯韩勋、东川侯胡海、南雄侯赵庸、江阴侯吴高、全宁侯孙恪、平凉侯费聚于湖广各卫简阅军士,练习备边3。九月,命前军都督佥事杨春往靖州(今湖南省靖州县)、五开(今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二卫训练将士4。十一月,命宣德侯金镇,宣宁侯曹泰,六安侯王威,安陆侯吴杰,往湖广诸处训练军马,各赐钞五十锭5。十二月,魏国公徐允恭、曹国公李景隆自湖广练兵还6。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命延安候唐胜宗同凤翔侯张龙往贵州黄平、平越、镇远诸处训练军士,提督屯田,相机征剿余蛮1。四月,命千户石山等领酉阳土兵一千五百人置大田军民千户所,隶施州军民指挥使司2。六月乙丑,延安侯唐胜宗等往云南训练军士,置平溪、清浪、鎮远、偏桥、兴隆、清平、新添、龙里、威清、平坝、安庄、安南、平夷十三卫屯守3。同月戊辰,颍国公傅友德等师还,诏将士各还原卫4。同月己巳,召凤翔侯张龙还京5。同月庚寅,尚宝司丞杨镇阅试贵州普定、普安、平越、兴隆五卫及旧平夷、黄平、新添三千户所军马。(杨)镇所阅者官三百七十一,士卒二万九千六百五十九人6。七月,命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土军凡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7。《明太祖实录》记载表明,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三月至洪武二十三年七月,湖广练兵基本结束。这一措施,为随即在贵州设立的清浪卫、平溪卫、安南卫、威清卫提供了重要的军士来源,从湖广地区垛集大量民丁补充贵州新设卫所屯戍力量遂成为其重要举措。

二、贵州卫所旗军来源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再征云南基本结束,湖广辰州、沅州至云南平夷的道路上增加了众多的卫所。《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二载:“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先是延安侯唐勝宗等往云南训练军士,置平溪、清浪、镇远、偏桥、兴龙(隆)、清平、新添、隆(龙)里、威清、安南、平夷、安庄、平坝十三卫屯守”8。贵州地区第二次卫所设置高潮到来。

(一)清浪卫旗军来源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一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置清浪、偏桥二卫指挥使司于思南宣慰司之地”。清浪卫治所在贵州都司境内,而隶属于湖广都司。在万历年间因播州杨应龙叛乱,地方官员相互推诿,贵州巡抚郭子章、川贵总督李化龙等奏议将清浪卫改隶贵州,因此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属贵州都司。但不久湖广地方官员又奏议改隶湖广,清浪卫遂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改隶湖广都司。湖、贵交界处又回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前的管理状态。

万历《湖广总志·军制》载:“清浪卫军六千二百四十四名”,而在整理《清浪卫选簿》资料中,被记载的旗军案例有二十七条,始祖大都来自于湖广地区。其中来自黄州府麻城县有十七名,黄州府黄冈县六名,武昌府嘉鱼县一名。此外,有三名来自南直隶,分别是一名来自滁州直隶州、一名来自淮安府桃源县、一名来自庐州府合肥县。

而分析选簿资料,大多系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充清浪卫军,其中有十六名明确记载始祖系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湖广地区垛集充清浪卫军,具体选簿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清浪卫旗军主要有三个来源地,其一是来自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如王文瑞,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总旗。何保儿,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赵真,洪武二十二年充小甲,二十三年并充小旗。陈福,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中所军。张达、蔡秀二、刘政、华应成、张昇四、卢志,都系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总甲,二十三年并充清浪卫总旗。谢文六,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周得,洪武二十二年垛充清浪卫左所军。袁兴,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前所总甲,二十三年并充小旗。其二是来自于湖广黄州府黄冈县,如陈秀三,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梅添让,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军。其三是湖广武昌府嘉鱼县,如赵八儿,洪武二十二年充清浪卫军。

由选簿资料记载,清浪卫以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民丁充军居多,他们大多来自于隶属地——湖广布政司,并以黄州府的麻城县、黄冈县所占比例最大,从中可知:

(1)清浪卫设置初,必定需要大量的军队来整编,而通常情况下,会首选当地的民丁以充实军伍,这是有绝对的优势的。据选簿资料记载,除三名旗军来自南直隶外,其他布政司全系武官,由此可间接说明当时清浪卫垛集军的籍贯是湖广的。通过明确记载入清浪卫的选簿资料可知,籍贯为湖广黄州府的,不管是来自麻城县亦或黄冈县,绝对多数都是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编军。有的被选充小甲或总甲,后经过在卫短期寄操以后,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充清浪卫,在卫中,有的仍作军,有的通过并枪选充为小旗或总旗,成为清浪卫旗军的主体来源之一。

(2)考察清浪卫的旗军资料可知,调入清浪卫的旗军有一些共同特征,即以军、小旗或总旗的身份,在正统四年1(1439年)、正统六年2(1441年)、正统七年3(1442年)明廷征调湖广军士征剿麓川思任发叛乱,在麓川战役中获功升试百户、百户等较低级别的卫所武职,而另一部分的旗军则是在正德年间征剿贵州香炉山战役4获功升试百户、百户一级较低级别的卫所武职,其原籍皆主要系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及黄冈县。

(二)平溪卫旗军来源

《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三月,“置平溪卫指挥使司于思州”5。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公署》载,平溪卫“洪武二十三年建,隶湖广都指挥使司”6。康熙《平溪卫志书》载:“明时开滇南,初设站、堡。至洪武二十三年,指挥许昇领军来兹,始建卫焉。设立官、军以资防御,属辰州府。其官、军二籍,多江南人,世守兹土焉”7。《清史稿·地理志》载“思州府:冲。隶贵东道。顺治初,因明制,领长官司四,不领县。雍正五年,割湖广平溪、清浪二卫来属。寻改玉屏、青溪二县。8”,卫治在今贵州省玉屏县。

统计平溪卫武职选簿,明确记载调入始祖身份为总旗、小旗或军者十八名,大多来自黄州府蕲州、广济县和黄梅县,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充平溪卫军。这表明,平溪卫“役”的主体来自湖广黄州府地区。《平溪卫志书·旧志序》载:“洪武二十二年,调诸万户于五方,附五所千百户于郭内,铨流职以参军政,籍六郡良家子五千六百有奇以实防守。”9,这一记载可与《平溪卫选簿》史料相互印证。具体选簿明确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入平溪卫旗军来源资料主要有来自湖广黄州府蕲州的汪得,洪武二十二年军。孙文受,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军平溪卫左所小甲,并充小旗,年深,并充总旗。成海,洪武二十二年充平溪卫左所小甲,并枪升小旗。田官音保、韦经、郑原五于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平溪卫左所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王林、陈宝、燕名,于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平溪卫左所总甲,二十三年并枪充总旗。胡宪,洪武二十二年充平溪卫左所总甲,并充总旗。熊天富,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充实授总旗。其次,黄梅县也是其重要来源地,如李宗五,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平溪卫前所小旗。朱铨,洪武二十二年与户名高隆四垛充平溪卫前所总甲,二十三年隆四并枪充总旗。冯兴七,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小旗。此外,广济县亦是其重要来源地,如贺荣,洪武二十二年以户名贺伏三充平溪卫中所总旗。方原美,洪武二十二年垛平溪卫小甲,并充小旗。此外,还有来自山东的,如殷成,山东省兖州府滕县人,洪武二十二年为年深总旗事不与俸,调平溪卫。

据《平溪卫选簿》记载,平溪卫旗军大量来自蕲州、黄梅县、广济县等处,将其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卷》湖广地区地图进行对比分析,这几个地区非常接近,他们的始祖大多数来自同一地区。另外,来自黄州府蕲州地区平溪卫武职,其入黔始祖几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即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被垛集为军,或充小甲、总甲,二十三年并充小旗或总旗。此外,其他地方也有调入平溪卫的旗军,只是不像蕲州地区那样集中。如选簿‘殷龙条载“殷成,山东省兖州府滕县人,前王平章下佥事,洪武元年除百户,拨徐州卫,二十二年为年深总旗事,不与俸,调平溪卫。”

(三)安南卫旗军来源

安南卫原先的建置是尾洒卫,由尾洒卫更置而来,尾洒卫属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平定云南梁王残元势力以后,拟开设的贵州都司卫所之一。《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五年正月,置云南左、右、前、后、普定、黃平、建昌、东川、乌撒、普定、水西、乌蒙、芒部、尾洒一十四卫指挥使司”1。尾洒卫最初选址在江西坡(今普安县江西坡镇),但因地方不利条件的限制,未成功设置,直至洪武二十三年改徙尾洒堡地方重新立卫守之,并易名安南卫。《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置安南卫,初官军征云南,指挥使张麟统宝庆土军立柵江西坡屯守,至是,以其地炎瘴,乃徙于尾洒,筑城置卫守之”2。 治所即今贵州省晴隆县城所在。

据《安南卫选簿》资料记载,调入安南卫的始祖中,身份为旗军的有十九名,其中有十名明确记载其始祖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入安南卫。而从湖广宝庆府武冈州、邵阳县或新化县地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调入安南卫的旗军总计有八名。始祖多系总旗户丁,后因征麓川获功升授试百户、百户等较低职级的卫所世袭武职。从资料可窥视,安南卫“役”的主体来自湖广宝庆府地区,具体选簿明确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调入安南卫的旗军资料有湖广宝庆府武冈州的夏必富,洪武二十二年充安南卫左所军。黄益,洪武二十二年充宝庆卫军,二十三年调安南卫左所。唐任,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调安南卫右所,并枪充总旗。罗高叟,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宝庆卫□操,升安南卫右所实授总旗。贺申子,洪武二十二年充宝庆卫总甲,二十三年调安南卫左所并充总旗。另外有来自湖广宝庆府新化县,如胡成信,洪武二十二年垛集安南卫后所,二十三并胜实授总旗。刘卯一,洪武二十二年编补小甲,二十三年并枪充小旗。此外,还有来自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王伯三,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三十三年并充总旗。湖广长沙府安化县于乔儿,洪武二十二年被垛充为长沙卫前所总甲,旋充总旗。王继保,南直隶应天府溧阳县人,洪武二十二年为事充安南卫军。

考察《安南卫选簿》资料,安南卫的旗军来源主要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二十三年(1390年)间在湖广宝庆地区垛集充军的民丁,这些民丁并没有参加过明朝早期的开国战争。《明太祖实录》在追述安南卫设立过程时提到,指挥使张麟率“宝庆土军”在江西坡立栅屯守1。这里的“土军”二字也间接说明当时指挥使张麟在宝庆地区垛集民丁充军。这些土军“并没有参加过明朝早期的开国战争——无论是陈友谅还是朱元璋一方,他们是安南卫移治尾洒堡之后,从民丁中垛集而来的”2。

来自武冈州、邵阳县、新化县等宝庆府所辖州县地区调入安南卫的始祖都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即“在宝庆卫短期寄操以后,于二十三年被调往安南卫,在安南卫,有的仍作军,有的通过并枪选充为小旗或总旗。”3从宝庆地区垛集而来的军(包括并枪充作小旗、总旗者),分布于安南卫左、右、中、前、后五所,成为安南卫军的主体。除宝庆地区大量垛集军外,安南卫还有湖广宝庆籍以外的地区调入安南卫的军。如选簿中原籍长沙府安化县的‘于乔儿条载,于乔儿,洪武二十二年垛充长沙卫前所总甲,十二月充总旗,后为事以总旗身份调入安南卫4。对安南卫五所而言,从宝庆府地区调入的旗军为主体,而其他如长沙府地区调入的旗军仅是补充。

此外,南直隶、浙江地区也是较为重要的来源地,多为“为事充军役”群体。如原籍南直隶应天府溧阳县‘王印条载,王继保,洪武十八年升总旗,二十二年为事充安南卫军。万历《贵州通志·职官》指挥佥事‘徐伏三条载,徐伏三,南直隶扬州府如皋县人。从军,洪武二十四年男九功升小旗,调本卫。选簿原籍浙江布政司台州府黄岩县‘李春条载,李春次伯李者都,洪武十六年并充小旗,十七年升总旗,为事充军,赦复总旗,调安南卫右所。由选簿分析,不论是南直隶还是浙江省布政司,都由为事充安南卫军。

(四)威清卫旗军来源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六月,在贵州宣慰司辖区分地建置了威清卫指挥使司,令焦琴任威清卫指挥,开设卫所。威清卫地原设威清站,属贵州卫5。随着从湖广长沙府等地垛集的民丁陆续编入威清卫,威清卫的设置基本就绪。之所以有如此判断,是基于对威清卫旗军来源资料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具体选簿记载威清卫旗军来源信息主要有来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的刘祖保,洪武二十二年充军。彭义,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充总旗。胡添寿,入威清卫时间未载,正德间历功由总旗升试百户。湖广长沙府浏阳县汤福,洪武二十二年军,并充总旗,拨威清卫后所。周伯庆,入威清卫时间未载,原役小旗,后纳级、历功升试百户。江达,入威清卫时间未载,弘治间以总旗升试百户。湖广黄州府黄梅县金原二,洪武二十三年为事充军调清浪卫左所。浙江嘉兴府海盐县朱子贵,洪武二十二年发威清卫威清站充军。浙江湖州府长兴县郑忠,入威清卫时间未载,洪武二十三年补父役充总旗,三十一年以年深总旗除威清卫右所世袭百户。

据《威清卫选簿》记载,在威清卫左所选簿中,有三名试百户的始祖系军或总旗一类充役者,一名来自湖广黄州府黄梅县;二名来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据“刘樘”条载,“刘樘,湘乡县人,始祖刘祖保,洪武二十二年充军”,另一名即胡勋,调入始祖、时间缺载,其裔正德十年因程番府功次由威清卫左所实授总旗升试百户。右所小旗一名“龙黑四”,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人,在永乐二十年三月纳级、获功升百户以前为小旗。前所总旗一名“彭义”,湖广长沙府湘乡县人,洪武二十二年充总甲,二十三年充总旗。后所总旗一名“汤福”,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人,洪武二十二年军,并充总旗,拨威清卫后所;后所试百户“江秀”,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人,弘治七年获功升试百户之前为威清卫总旗。可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长沙府垛集而来编充威清卫的民丁,是威清卫旗军的主体。

从选簿透露的信息来看,从长沙府湘乡、浏阳等县垛集的民丁并非威清卫旗军的唯一来源。也有充清浪卫军者,如原籍湖广黄州府黄梅县的“金原二”就是为事充军于洪武二十三年调入的。浙江亦是威清卫旗军来源的重要补充地区,如浙江嘉兴府海盐县朱子贵,“洪武二十二年发威清卫威清站充军”;浙江省湖州府长兴县“郑阿官”,“初征云南有功升总旗,其子郑忠,洪武二十三年补父役,充总旗,三十一年以年深除授威清卫百户”,疑郑忠补役的同时,即从其他卫所调入威清卫。上述三个案例,至少表明威清卫以及稍先于威清卫设置的威清站,部分军役系贬充而来,尤其是洪武二十二(1389年)、二十三(1390年),调入者多有“为事”的背景。

從选簿记载分析,威清卫主体旗军系湖广长沙府垛集而来,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命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土军凡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1。又《黔记》载“旧志卫戍军士皆湖广人,诈而好讼。”2,选簿资料同样表明,从旗军历功升授而来的中低级武职中,有不少是来自湖广长沙府属各县的,由此可与实录的记载相互印证。部分旗军则是威清设卫前后充军而来的,也有参加过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十一年(1388年)前后两次“征南”的部分旗军他们被编入新设的威清卫,构成威清卫的旗军来源。

三、湖广练兵与贵州卫所旗军的关系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湖广大练兵,实质上是在湖广垛集大量民丁。垛集,是明代征发民户为军的方式之一,垛集的时间和地点比较集中3。为稳定西南局势,从湖广地区垛集民丁补充贵州新设卫所提供了重要的屯戍力量。《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可与选簿资料相印证。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九月,开国公常昇奏:“辰州所属籍取民丁编军训练者,合给月粮未有定数,户部援例人月给五斗,上以为不赡命,月以一石给之”4。这句话至少表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开国公常昇驻辰州时,在辰州所属的州县地区垛集当地民丁编入军伍进行操练5。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七月,“命安陆侯吴杰往湖广长沙府训练将士,籍其土军凡一万八千二十三人,分隶平坝、威清诸卫”6,在《威清卫选簿》中,六名试百户的始祖系军或总旗一类充役者,来三名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三名来自湖广长沙府浏阳县。万历《黔记·舆图志四》载,威清卫戍军士皆湖广人7。由此可知,从湖广长沙府湘乡县、浏阳县垛集民丁,构成了威清卫旗军来源的主体。

《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二月癸未,“置安南卫,初官军征云南,指挥使张麟统宝庆土军立柵江西坡屯守,至是,以其地炎瘴,乃徙于尾洒,筑城置卫守之”8,这里的“土军”二字也间接说明当时指挥使张麟在宝庆地区垛集民丁充军。正如孟凡松在《明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一文中指出:“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此‘宝庆土军之‘土字至少可以说明二点:第一,宝庆或者说宝庆卫,并不是这些军来到安南卫之前的中转地,这些军来源于宝庆府各属土著;第二,这些军并没有参加过明朝早期的开国战争——无论是陈友谅还是朱元璋一方,他们是安南卫移治尾洒堡之后,从民丁中垛集而来的。”1笔者赞同此观点。在《安南卫选簿》中,八名试百户的始祖系军或总旗一类充役者,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湖广宝庆府武冈州、邵阳县、新化县地区垛集民丁入安南卫军。因此,选簿资料记载同样表明,安南卫军役群体系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宝庆府地区垛集民丁充军。

四、总结

随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十三年(1390年)东川蛮、普安阿资、湖广九溪蛮被陆续讨平,为稳定西南局势,明廷命开国诸将分屯湖广、四川,防西南蛮 ,垛集湖广民丁补充贵州原有或新设卫所屯戍力量遂成为其重要举措。清浪卫、安南卫、威清卫和平溪卫,均是在第二次征南的背景下设置的。

清浪卫旗军主要来自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和黄冈县,主要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和黄冈县垛集民丁而来。安南卫的旗军主要来自湖广宝庆府武冈州、兴化县和邵阳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宝庆地区垛集而来的民丁。除了宝庆地区外,也有来自长沙府安化县、南直隶应天府溧阳县的旗军。威清卫旗军主要来自湖广长沙府湘乡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湘乡地区民丁充军。此外,还有来自黄州府黄梅县的旗军。平溪卫的旗军主要来自湖广黄州府蕲州、黄梅县、广济县地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集民丁充军。这些垛集的民丁入伍后,有的被选充小甲或总甲,后经过在卫短期寄操以后,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垛充贵州卫所军,在卫中,有的仍作军,有的通过并枪选充为小旗或总旗,成为贵州卫所旗军的主体来源。

在贵州地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叙述中,人们称其始祖系洪武十五年(1382年)从南直隶地区随傅友德调征云南后落居在贵州的,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偏颇。事实上,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征云南时,从南直隶地区随傅友德调征云南并就地留戍贵州的卫所移民,只是明代贵州卫所移民的一部分。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西南大练兵在湖广地区大量垛集民丁编入军伍,是贵州卫所旗军最不可忽视的主体,洪武时期再征云南后,新设立的卫所,从湖广地区垛集大量民丁充军,使卫所在贵州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巩固,构成了贵州地区卫所移民的主体,形成了明清贵州地区族群关系构建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充分重视洪武再征云南使卫所在贵州地区地位最终巩固下来这一史实。

On the Huguang Military Training in Twenty - two Years of Emperor Hongwu and the Source of the Banners Army of Guizhou Wei

Ren liu

Abstract:With the conquer over Yunnan in the twenty-one years of Emperor Hongwu(1388), and then 1389, Dongchuan barbarians, Yuezhou Azi,and Huguang Jiuxi barbarians have been flattened gradually.To stabilize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west,Ming Dynasty ordered their generals to train the armies in HuGuang, Sichuan , in case of southwest minority brute.Hence, more Weisuo,the military camps were set up with the immigrants from Huguang. 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e Qinglang Wei, Annan Wei, Wei Qing Wei, Pingxi Wei from Huguang Huangzhou House Macheng County, Huanggang County, Qizhou, Huangmei County, Guangji County; Baoqing House Wugang, Xinhua County , Shaoyang County; Changsha County, Xiangxiang County area stack set a large number of civilian soldiers into the army Wu. Piling set civilian from the military, is the main body of Guizhou army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Then the rule of Emperor Hongwu in Guizhou, was consolidated.

Key words:Military Officers Selection Registers , twenty-two years of Emperor Hongwu ,Flag Army, native place ,Crib sets , military training

责任编辑:张 翔

1 罗康隆《明清两代贵州汉族移民特点的对比研究》,《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三期。罗氏认为:“明代以军户移民为主、以国家集中为主、移民大多数仅在卫所定居或沿交通线定居。”

2 冉光芬《明代贵州历史移民与家庭伦理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4曰15日。冉氏指出:“明代进入贵州的汉族移民成功地将儒家伦理观念移植到贵州,推动了贵州社会文明化的进程。”

3 古永继《元明清时贵州地区的外来移民》,《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一期。指出:“从迁移时间上来看,以明代迁移为主干。空间上以江南籍、江西籍、湖广籍为最多。”

4《武职选簿》是卫所武职承袭的专门档案资料,获得冠带总、小旗或试百户以上身份者才有资格立簿,登载于选簿之上。目前,利用《武职选簿》进行明史研究已经受到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部分学者的重视,主要代表著有梁志胜《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于志嘉(台湾)《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1 蓝勇《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与地理特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二期。

2 孟凡松《明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孟氏在此文中指出:“武职选簿系卫所武职承袭的专门档案资料,一张完整的选簿由脚辈贴黄与各辈选条两部分组成,脚辈贴黄除了记载各辈承袭的基本信息外,也追述了始祖立功的基本情况,无意间留下了一些关于卫军来源的信息。而脚辈贴黄缺失或‘辈数未全、‘年远事故的选簿资料,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用回溯法考察入黔以后才逐渐在总旗、小旗或军的基础上获得武职身份的人,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获知卫所旗军来源概貌。”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对卫所移民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启示。

3《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六,洪武二十二年四月癸丑。

4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七,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庚辰。

5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丙寅。

6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癸丑。

1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九,洪武二十三年正月乙酉。

2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一,洪武二十三年四月丙寅条载,“置大田军民千户所,隶施州军民指挥使司。先是凉国公蓝玉奏:散毛镇南、大旺施南等洞蛮人,叛服不常。黔江施州虽有卫兵,相去悬远,缓急卒难应援。今散毛地方,大水田与诸蛮洞相连,宜立置千户所守御。至是,命千户石山等领酉阳土兵一千五百人置所于大水田,镇之。”

3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二,洪武二十三年六月乙丑。

4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二,洪武二十三年六月戊辰。

5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二,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己巳条载,“召凤翔侯张龙还京。先是命龙往云南置驿传,既而命同延安侯唐胜宗于云南训练黄平、平越、兴隆、镇远、贵州等卫军士,经理屯田,讨捕未附洞蛮,至是召还。”

6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二,洪武二十三年六月庚寅。

7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三,洪武二十三年七月乙卯。

8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二,洪武二十三年夏四月辛酉。

1 如赵昊,麻城县人,洪武二十三年收充小旗,正统四年麓川杀贼头功二次升清浪卫左所试百户。《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十三册,第424页。

2 如张权,麻城县人,洪武二十三年替充总甲,正统六年征麓川反寇攻破上江刀招汉贼寨,杀败夷冦,閏十一月克破贼首思仁发巢穴,当先刹败贼众,正统七年升清浪卫右所试百户。《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十三册,第426页;卢英,麻城县人,原系未并枪总旗户丁,正统六年征云南麓川上江刁招汉贼寨杀败夷冦,七年升清浪卫试百户。《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十三册,第441页。

3 如何润,黄冈县人,正统七年调云南麓川反冦思任发上江等处剿杀蛮贼有功,清浪卫中所总旗未并枪户丁二次头功升清浪卫中所试百户。《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十三册,第438页;谢通,麻城县人,正统七年七月麓川反寇思任发上江等处杀贼获功清浪卫中所总旗未并枪户丁二次头功升试百户。《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十三册,第439页。

4 如李英,桃源县人,正德十二年香炉山等处斩贼三颗,正德十四年以总旗升清浪卫左所试百户。《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十三册,第414页;杨玉,麻城县人,正德十四年香炉山功次升实授一级不赏,一人擒斩贼级三名颗项下,清浪卫左所冠带实授总旗升实授百户。《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六十三册,第435页。

5 《太祖实录》卷二〇〇,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癸巳。

6 (明)沈庠、赵瓒,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四《公署》,第50页,巴蜀书社,2006。

7 (清)郑逢元纂·康熙《平溪卫志书》,康熙十二年修成,不分卷,未刊。1964年贵州省图书馆据抄本复制油印本一册,附校字表。《建置》不分卷,第293页。

8 赵尔巽主编,缪荃孙、柯劭忞总纂《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卷七十五,第2360页。

9 (清)郑逢元纂·康熙《平溪卫志书》,康熙十二年修成,不分卷,未刊。1964年贵州省图书馆据抄本复制油印本一册,附校字表。《旧志序》不分卷,第292页。

1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一,洪武十五年正月丁亥。

2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六,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寰宇通志》卷一百一十四、《大明一统志》卷八十八亦载二十三年设卫于尾洒。嘉靖《贵州通志》卷一言“(洪武)二十三年置安南卫指挥使司……二十五年迁卫于尾洒堡”,与《明太祖实录》等所载时间不同,实误。笔者从《明太祖实录》所载时间。

1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六,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

2 孟凡松《明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

3 孟凡松《明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

4 《安南卫选簿》署副千户事实授百户于跃选簿,内黄。《总汇》第六十册,第253页。

5 《大明一統志》卷八十八载:“本朝洪武二十一年置威清站,属贵州卫,二十三年改置威清卫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三秦出版社影印本,第1368页。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十三载:“威清卫,洪武初年仍属贵州宣慰司,二十一年置威清站,隶贵州卫,二十三年始置威清卫指挥使司,隶贵州都指挥使司,领千户所五。”,第143页。万历《黔记》卷七载“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威清站,隶贵州卫。二十三年始置威清卫指挥使司,隶贵州都指挥使司,领千户所五。”第177页。与《大明一统志》、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相同。

1 《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三,洪武二十三年七月乙卯。

2 (明)郭子章撰、赵平略校,万历《黔记·舆图志四》卷七,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第177页。

3 梁志胜《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第67页。

4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七,洪武二十二年九月乙未。

5《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五,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庚午。

6《明太祖实录》卷二〇三,洪武二十三年七月乙卯。

7 (明)郭子章撰、赵平略校,万历《黔记·舆图志四》卷七,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第177页。

8《明太祖实录》卷二〇六,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癸未。《寰宇通志》卷一四四、《大明一统志》卷八十八亦载二十三年设卫于尾洒。嘉靖《贵州通志》卷一言“(洪武)二十三年置安南卫指挥使司……二十五年迁卫于尾洒堡”,与《明太祖实录》等所载时间不同,实误。笔者从《明太祖实录》所载时间。

1 孟凡松《明初安南卫武职入黔时间、籍贯与卫军来源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练兵
思政课,课堂怎样“萌”起来——因为课前“大练兵”
大漠练兵
练兵集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场地实战 现场点评 加强环境执法大练兵
瞿众迎:在环境执法大练兵中升华自己
孙武练兵
大练兵切忌“念歪经”
以大练兵铸塑环保公信
大练兵是对执法能力的一次检验
多措并举且督且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