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田
[摘 要]文本细读是深化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感悟文本、理解文本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文本细读,关注阅读的广度、深度、角度、细度,以拓展阅读内容、深化教学目标、突出阅读重点、训练学生能力,使学生深入文本,和作者对话,和主人公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细读;教学实践;阅读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35-01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才会对文本产生深刻的理解,从中获得独特的感悟。文本细读是深化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感悟文本、理解文本的主要途径。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呢?
一、关注广度,扩展阅读内容
文本细读的广度指的是阅读内容要广泛,一切与教材相关的文本都可以作为细读的材料。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阅读的广度,扩展阅读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有助于读者正确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提高文本细读的有效性。
如,阅读《郑成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荷兰人统治台湾地区38年中的种种恶行。荷兰侵略者无恶不作,不仅抢占台湾人民的土地,而且还逼迫人民缴纳各种赋税,甚至大肆屠杀台湾人民。学生通过这些残酷奴役的描写,自然对侵略者感到无比痛恨,同时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壮举产生无上的崇敬之情,理解了郑成功的思想品质。
二、把握深度,深化教学目标
所谓深度,指的是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眼前的热闹,而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内涵。阅读教学中的深度主要体现在把握文本的主题,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准确地解读文本。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悦纳文本的思想内涵。
如,《童年的朋友》一文中有这样的语言描写:“我不想睡!”“不想睡就不睡好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的类似场景,然后尝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有的学生读出了“我不想睡!”中的坚决,体现作者在祖母面前的放松以及还有些骄纵。学生以柔和的声调读出“不想睡就不睡好了”,感受到祖母对作者的慈爱与善解人意。这样,通过与自己的童年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外祖母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掌控角度,突出阅读重点
文本细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但由于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因此教师只能带领学生进行重点阅读。無论是人物、场景,还是语言都可以成为文本细读的切入点。如,学习《郑成功》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为学生示范朗读:“郑功成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慷慨激昂”“自古以来”“绝不允许”“一定”等,要求学生表演郑成功的角色,体会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只有学生真正走近人物,充满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郑成功当时的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教师还应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掌握其语言特色,感受其语言魅力。文本细读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文本,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文本细读的难点。文本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文字想要表达的观点。学生只有通过细细品读文字,才能体会出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师生应该共同进入文本,真正走近文本中的人物,与人物进行对话,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面对侵略者的横行霸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容忍列强侵占祖国领土呢?作为胸怀伟大抱负的郑成功来说,怎能不慷慨激昂、痛下决心呢?学生只有仔细品读郑成功这一段慷慨的陈词,才能体会出他的满怀豪情与坚定的决心。
四、掌控细度,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所谓细度,指的是仔细琢磨文本材料中的字词、句子,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首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细读字词,反复推敲。细读文本要求仔细阅读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字词的作用,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负荆请罪”一词,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举止,进一步感受蔺相如“宽容大度”和廉颇“知错就改”的高尚品质。其次,仔细品读文本的句子。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刻画人物,而且能突出文章主旨,因此要细细品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要避免陷入如下误区:一是不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代替学生阅读,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二是过于注重琐碎的内容,将着眼点完全放在个别字词上,忽视对文本材料的整体把握。
文本细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才能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