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进的依据与策略研究

2017-05-03 11:20谢晰君
成才之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谢晰君

摘 要:自2008年以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始在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相比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来说较为迟缓。开设至今,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而关于此课程的评价与研究不多。课程的总体发展离不开评价方面的改进,这就意味着课程评价需要研究和改革,使得其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文章立足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探索课程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的改进策略,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评价;德育;课程改革;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1;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48-0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的研究,对于职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研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的实践情况,首先必须明确相关概念,并进行科学的界定。其次,课程评价必须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要领悟大纲内容,尤其是教学原则、评价和考核等部分,以更好地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定位评价,以评促教,引领教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概念界定

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德育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蒋乃平主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提出,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即“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以上概念已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因此,本文主要采纳此观点。职业生涯规划是“圆梦”计划,依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我的梦·中国梦”的主线,是个人谋划设想职业发展路线,展望职业前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

2. 学业评价

徐岩和丁朝蓬在对美国、英国开展的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后认为,学业评价是指依据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课程上所取得的学业成就进行的测量和评价,包括知识与技能、认知过程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课题组对学业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基本框架,即学业评价标准包含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两大部分。其中,评价标准包括学习目标、内容以及表现标准,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本文认为,既然学业评价依托标准,那么标准谈及的框架也会影响学业评价的方向和内容。即学业评价应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根据学习目标及对应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测量和评定。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的解读

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以下简称《生涯大纲》)提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辅助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从以上课程的地位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第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为求学、就业、升学或创业奠定基础,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2.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从课程提出的总体目标来看,课程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未来定向性、行为指导性,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与职业素质提高,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3.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的脉络体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管理两大部分,其中制定包含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职业生涯發展与就业创业。可以看出,课程脉络十分清晰,有较强逻辑性,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生涯大纲》还提出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然而未见每课的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仅看到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第一单元第一课“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纲只列出职业与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等内容,并未对各内容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4. 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生涯大纲》强调,教学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如下原则: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这意味着,学业评价需要关注知识、能力以及行为表现三个方面,评价应全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因此教学和评价需要适应全体学生,但课程自身又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因此评价除了重视全体指导也要有个别化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日常教学与评价要联系学生实际。课程的最后章节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和外界的变化,科学地评估和调整规划,这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较高要求。教学方法的使用需要符合学情以及社会需求,要依据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等理念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多采用讨论、探究、疏导等方法。这类方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律性,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自主规划并自觉行动。

5. 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生涯大纲》提出:学业评价目的是为了确认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度、学习的水平,检验认识和能力是否提升。这意味着,评价目的不仅考核学生最终的学业成绩,评价同时关注学习的全过程,而评价的角度包括学生“学会”和“会学”。结合以上内容,评价的目的是考察学生行为的转变以及教师实施教学的效果,为教学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即学业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的转变,对学习行为进行测量和评定。评价也关注教师实施教学的效果,因此,学业评价研究要关注教师在评价方面是如何实践的。实践证明,学业评价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本身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指引的作用,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具有激励的效果。而学业评价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科学的评价能激励学生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2)评价原则。《生涯大纲》强调如下教学原则: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遵循《生涯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学业评价需要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评价要关注知识掌握、能力养成以及学生在生活中能否做到知行统一。“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是公共课程,但课程对学生的规划要求是个性化的,因此,学业评价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融入个性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规划的激励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发展。既然强调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各科教学相结合,那么学业评价也要紧密联系学生课内、课外的行为表现。同时,因为规划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业评价要体现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强调自律和他律,那么实施学业评价时不仅需要教师参与,也需要学生自身和同伴的参与。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扩大评价的影响力,增强评价的实效性。

(3)评价方式。《生涯大纲》建议评价可采用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集体评价、教师导向性评价等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这就强调学业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适时调整评价的方式方法,尽量做到全面评价、科学评价。

以上内容说明,学业评价使用的评价形式可以很丰富,除了常用的纸笔测试,还可以是各环节的活动任务评价表、调查报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等。评价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整体质量和各环节产出的质量为依据,还可以包含研究报告、总结等学习成果。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业评价的改进策略

1. 依据《生涯大纲》的评价目的,落实学业评价目标

依据《生涯大纲》,结合教师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业评价实践调查中的反馈,本文认为,课程的学业评价目标应该体现以下作用:一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二是测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三是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五是促进教学反思。学业评价目标需落到实处,向学生明确地呈现,并且比《生涯大纲》的要求更具体,这样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2. 依据《生涯大纲》的评价原则,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

学业评价内容是达成学习目标而必须完成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经历,即“规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教学大纲从国家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定,但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分析教材,还需要研究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等。因此,学校需要考虑校情、专业、学生等差异性,依据《生涯大纲》的评价原则,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描述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及程度,还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也就是说,学业评价内容并非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而是对教学大纲中关于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进行具体化后的内容。评价内容需要依据评价目标和原则,评价的内容与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预期的结果。

3. 依据《生涯大纲》的评价方式,灵活运用评价方法与工具

依据学业评价目标及内容所展开的评价,既有学习前的诊断性评价,也有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还有学习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也就是说,学业评价需要在不同的学段进行,而非限于学习的最后阶段。这样,才能幫助师生更好地了解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另外,评价需要设定可操作的标准,以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判定。蒋淑雯认为,评价的方式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职业院校要注重改进学业评价策略,要有针对性地改变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以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其中,评价目标需要具体明确,包括课程的评价目标和每课的学习目标;评价内容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除了关注知识的认知层面,还应重视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应全面,尤其重视形成性评价,量化评价等级,并且尝试创新灵活的评价方式。学业评价改革不可能立竿见影,其中可能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学业评价标准尚未深入探索,影响学业评价的实践,再如评价方式的创新仍需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未能实现高效的学业评价,另外还存在实践活动资源欠缺、教师对专业的理解有待深化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徐岩,丁朝蓬.建立学业评价标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蒋淑雯.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