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关键点 启动“微训练”

2017-05-02 08:46张秀娣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眼茉莉赏析

张秀娣

“微训练”,即训练容量小,占时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从字词到段章,可以说处处都是重点,处处都可以延伸训练要点。而研读教材,结合学段、学期乃至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具体到一篇课文,则需要结合文本中的关键点,启动“微训练”。

一、从课题入手,借助训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课文题目往往是文本的聚焦中心,更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核心,乃至情感积蓄点。从题目入手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深入文本探究。同样的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发问,继而讨论探究,以便得出答案。相对而言,有的题目属于人名,那么这个人必然是文本的主要人物,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人物进行分析,继而研读整个文本;有的题目则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本的核心所在,引导学生对此质疑,则可以顺利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阅读实效;有的题目可能是一个问句,这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究,并有效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教师在分析题目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苹果里怎么可能有五角星?这里的五角星是真的吗?怎样找到呢?还有《天鹅的故事》这一课,教师同样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鹅?天鹅能有什么故事?再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这一课,其问题设计可以分为:什么是“拦路虎”?在读书过程中,“拦路虎”具体指什么?有哪些方法消灭“拦路虎”?还有《第一朵杏花》这一课,其问题设计:为什么要突出“第一朵”,具体开花时间是?是谁发现的?有什么价值?

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的题目,则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教师需要围绕题目,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提升其阅读探究能力。但是教师也要认识到,题目毕竟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里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也需要方式,如果一味地放手,会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导致课堂只有“热闹”,缺乏内涵。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题目为引子,通过一定的“微训练”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便促进学生在遵循教师主导的思路下逐步探究文本核心,继而推促其精彩生成。比如,可以围绕题目,进行词语扩充,让学生能够借助关键词语进行句子训练;还可以进行内容概括,一段一段地概括,或者围绕题目进行主要内容概括。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二、从文眼入手,借助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相对而言,文章是作者情感流露的产物,每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都担负着一定的任务。比如,刻画人物的,主要是歌颂其高贵品质,描写景物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情感的流露等等。这些文章,往往都有一两句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整个文本的核心内涵。因此在学生解读题目后,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挖掘,这样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产生共鸣。相对而言,小学中年级教材中文本的核心语句,或者说文眼、主旨等,其位置要么在开头,直接点题或者进行铺垫;要么在结尾,在总结的基础上升华主题。这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微训练”提升其抓文眼的能力。

例如,《月光启蒙》这篇课文,在其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这就是其主旨句,在总结文本内容的同时,有效升华了其文本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耐心寻找,毕竟直到结尾才有可能发现。另外,在解读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中心句与题目进行对照理解。针对这一课,则可以引导学生紧扣题目中的“启蒙”进行理解,这样效果可能更佳。还有针对《爱如茉莉》这一课,是先叙事,接着发表感慨,而这感慨则是文本作者情感的积淀。作者感慨“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里重复一下,不仅表示作者一咏三叹,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对“茉莉”的理解,让学生结合文本从中理解所谓的“茉莉”,其实就是一种平淡,但是真正的爱却往往隐藏在平淡的小事之中,犹如茉莉一样,贸然一闻,没有香味,但是细细品味,却发现清香悠长。

找文眼,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提升阅读实效的途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题目过渡到文眼,并从文眼辐射到全文,这样层层推进,层层深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能推促其与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但是这里教师也需要注意,文眼或者所谓的中心句,很多时候比较含蓄,或者隐藏其中,并不是每一篇都可以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围绕题目寻找关键词语,然后通过关键词语串起文本主旨内容。

三、从表达入手,借助训练引导学生借鉴语言

中年级的文本更多侧重于修辞运用以及细节描写。一般来说,针对其重要段落,一般教材中都有提示,即要求学生背诵积累。但是很多教师却是机械理解,往往只让学生熟记就行,忽略了编者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借鉴,习得语言表达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只会背诵,却不会运用,而且其理解往往也只停留在填空默写上,还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内化于心。对此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背诵,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品析,让学生明白其妙处,好在哪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可以灵活运用的程度,更需要教师指点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例如,《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就运用了大量修辞对瀑布进行描写。如:“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在强化学生背诵指导的同时,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赏析,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学生将其整理成类似数学中的公式,即赏析的一般流程,可以先找修辞手法,接着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针对这一句,很明显其修辞为比喻,主要是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外形以及声音,包括其颜色,主要是表达作者对其的赞美。在阅读比较、赏析过程中,找到了角度,就打开了语言品析的大门。通过品析,学生不仅明白句子语言优美之处,更重要的是明白其好在哪里,这样在习作中才有可能真正内化,以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当然,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其语言品析更多是以积累为主,其理解则应该让学生自悟,自己理解为主,或者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不需要过分强调书面语言,以免让学生感觉深奥难懂而失去阅读兴趣,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因此,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只要能够找准赏析角度,便可以运用基本的赏析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了。

总而言之,针对阅读理解,最关键的是紧扣文本,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灵活运用。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每一节课只能围绕一个重点、一个方向,然后对其进行纵深挖掘。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

猜你喜欢
文眼茉莉赏析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水中的茉莉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茉莉雨
茉莉雨
茉莉情
步辇图赏析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