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对抗点穴法在《经络腧穴学》课程实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7-05-02 07:32吴春晓王升旭李求实
河北中医 2017年3期
关键词:点穴腧穴经络

杨 路 吴春晓 陈 莹 黄 泳 王升旭 李求实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15)

中 医 教 育

分组对抗点穴法在《经络腧穴学》课程实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杨 路 吴春晓 陈 莹1黄 泳 王升旭 李求实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15)

分组对抗点穴法是针对《经络腧穴学》课程的点穴实训,是在传统实训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分组对抗点穴赛的一种练赛结合的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通过与传统点穴实训的对比研究,证明实施分组对抗点穴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说明分组对抗点穴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其集体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并极大提高学生的腧穴定位速度及准确性。

经络;腧穴学;教育,中医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和主干课程,是学习针灸的入门教程[1]。《经络腧穴学》是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所设置的专业必修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刺法灸法学》及《针灸治疗学》等后续临床课程做好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培养针灸相关专业人才质量的核心环节之一。《经络腧穴学》的课程设计主要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组成:理论课程重点介绍经络系统的内容、作用、临床应用,腧穴的概念、命名、分类、定位、作用、归经、主治规律及相关临床运用;实践课程则主要集中指导学生掌握相应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腧穴定位等基本操作方法。该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腧穴的学习,特别是需要掌握腧穴的体表定位。传统的《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是以教师示教与学生相互点穴为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训效果一般。为了让枯燥的点穴实训更具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创立了分组对抗点穴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经络腧穴学》教学现状及现存问题

1.1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学生积极性较低 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大多沿袭以“讲—听—背”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课为主,理论性学习为主,课堂单调乏味,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大部分学生停留于上课忙于听课做笔记,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经脉走行、腧穴定位、主治规律等,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僵硬死板,缺乏活力。而在实训教学中依然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首先进行经络走行、穴位定位方法的授课指导,然后指导学生相互进行划线定经、点穴练习,最后进行课后点评[3-4]。传统的理论以及实训教学虽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应试要求,但大部分未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为主导,应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1.2 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主动性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教学的主流。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应用于《经络腧穴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经络腧穴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经络走行的动态展示,穴位的形象定位,使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活泼生动,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果[5-6]。然而多媒体的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①内容过多、教授过快可能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消化;②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显示屏上,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及自主思考互动的积极性较低,从而减少自主能动性,缺少自主思考,对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③减少师生互动,忽略教学为主体,过分依赖计算机,降低教学水平[7-8]。《经络腧穴学》的学习重点在于操作课程中学生主动动手的积极性,故而多媒体的使用应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多注重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能动者。

1.3 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长期记忆 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实训考核较少,大部分学生为了期末最终考核,在短时间内强制性记忆,对知识点的掌握只有短期记忆,随着时间的延长,知识点也慢慢被遗忘,不利于长期记忆。因此,传统考核模式并不能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能力。随着《经络腧穴学》教学的不断改革,现在部分高校的考核方式已经逐渐增加对实践操作(即经脉走行、穴位定位)的考核,然而力度依然不够,大部分实践考核方式较单一,多为期末进行一次简单的穴位抽查考核,实践操作占考核的比例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未能引起重视,积极性也相对较差[9]。传统的实训考核方式需要改革,需要制订出一种考核体系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的考核方式[10]。据此,可以采用制订带有奖惩的考核方式,并且定期多次考核,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采用奖惩结合,可避免单纯的奖励只能激励部分学生,结合惩罚可同时提高部分学习不自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主动的学习有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

2 分组对抗点穴法在《经络腧穴学》课程实训中的应用

2.1 研究目的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1]。如何落实文件精神,将实践教学真正融入到具体的中医针灸相关课程中去,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我们亟须面对的问题。本研究即针对《经络腧穴学》课程的点穴实训,借鉴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模式,运用传统实训方法结合分组对抗点穴赛的分组对抗点穴法,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其集体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极大提高学生的腧穴定位速度及准确性,并通过与传统点穴实训的对比分析,证实其有效性,最终探索出一种练赛结合的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

2.2 研究方法

2.2.1 教学对象 选择相邻2个年级的国家计划统招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班学生,并保证2个班人数、男女生比例、入学总分等情况基本一致。在《经络腧穴学》实训中,1个班实行教师示教学生点穴的常规教学,作为对照组;另1个班实行常规点穴结合分组对抗点穴赛的分组对抗点穴法,作为实验组。

2.2.2 教学设计与实施 对照组进行“老师示教,学生点穴”的传统实训教学设计与实施。实验组则采用分组对抗点穴法,具体实施如下。

2.2.2.1 教学设计分组 对抗点穴法是借鉴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的腧穴定位单项赛模式,在十四经脉腧穴的点穴实训课中,完成传统点穴后,进行分组对抗点穴赛,并由评委评分决定比赛排名,并进行相应奖惩,教师根据比赛情况进行小结和点评。每次比赛时间约20~30 min。

2.2.2.2 教学组织与实施

2.2.2.2.1 分组及对抗赛选手确定 实验组班级共50人,分为5组,每组10人,分组时保证各组男女比例及入学成绩情况基本一致。每次对抗赛时由任课教师在各组中随机抽取1名参赛。比赛顺序由5位参赛选手抽签决定。

2.2.2.2.2 确定定位腧穴及点穴 选手依次出场,在上次课中所学经脉的腧穴中分别抽取3个常用穴、2个非常用穴,共5个腧穴。点穴时参赛者需边描述边操作,即准确说出每个腧穴的定位,并在模特志愿者身上用点穴笔确定该穴的具体位置。

2.2.2.2.3 评分及奖惩 比赛成绩按百分记,所有评分项均先按100分评定,再乘以该项的评定系数为实际所得分,具体见表1。比赛开始前,每组推选1人作为学生评委,每组选手由任课老师及非本组学生评委进行评分,所有学生评委的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即为学生评分,与教师评委的评分相加后取平均分即为该选手的最终得分。根据最终得分确定小组排名:第1名,所有成员的课程成绩获得加1分奖励;第2名,不奖不罚;第3名,所有成员将比赛经脉所有腧穴的定位抄写1遍;第4名,抄写2遍;第5名,抄写3遍。

表1 分组对抗点穴赛评分表

2.2.2.2.4 小结及点评 任课老师在比赛结束后进行总结发言,对参赛选手的表现予以点评,对比赛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解答纠正。

2.2.3 教学效果评价 ①通过课堂实训情况及学生的互动情况分别对2组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②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2组教学满意度;③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点穴实操成绩、笔试成绩和总成绩进行分析对比评价,总成绩为实操成绩、笔试成绩相加的平均值。

3 结 果

3.1 2组课堂教学效果比较 2组班级实训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实验组较对照组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积极主动性更强,到课率也更高。实验组的课堂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3.2 2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班级总人数50人,其中满意49人,不满意1人,满意率为98%;对照组班级总人数48人,其中满意39人,不满意9人,满意率为81.25%。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教学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3.3 2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2可见,实验组实操成绩、笔试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12]。因此,各中医课程设置中的实训教学比重越来越大。《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腧穴的定位,其点穴实训的课时占总课时近一半。然而,传统的点穴实训形式较为死板,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正是基于此,我们借鉴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模式,将分组对抗点穴法创新性地引入到点穴实训课中,并与常规点穴实训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分组对抗点穴组班级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和期末考试成绩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分组对抗点穴法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好的实训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这种新颖的对抗赛模式会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设立加分奖励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分组对抗还设立惩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自身不自觉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随着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教学中发现还能一定程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究竟穴位具体的范围有多大,经络走行跟体位变化的关系,腧穴定位在何体位取穴最合适、受试者感觉最舒服等问题均值得深入探究。另外,每次对抗赛的内容为上一次实训课的经脉腧穴,学生需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复习准备,一方面加深巩固了学生对《经络腧穴学》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强化了集体意识,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比赛奖惩均以小组为单位,每1个小组就是1个小集体,而每次参赛的选手由临时抽签决定,这就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准备充分,要为集体负责,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这种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对抗,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成员体验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团体合作学习法在世界各地的高校运用广泛[13],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团队合作也是提高临床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14]。通过小组合作可实现信息共享,组员之间各有所长,能力各有特点,通过合作可相互吸收学习对方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经络腧穴学》而言,团队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的共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点穴的准确性、简便性及高效性。另外,由于学生之间较少合作,而成员之间又存在学习风格、性格、知识掌握度等不同,从而导致团队之间合作难免出现分歧。通过分组对抗团队之间出现的分歧,组员之间需要相互磨合,抉择出最佳方案,组员会意识到有效的合作需要每个人跨越自己的舒适区,去和不同背景、不同风格的组员进行有效沟通,这种组员间的沟通无形中提高了沟通技能,这也是分组对抗所起的一个作用。另一方面,分组对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合理的分工,能整体提高在集体练习和模拟对抗之间的成绩,这也是分组对抗的优势所在。分组对抗在准备过程中,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通过集体练习、模拟对抗,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极大提高了腧穴定位速度及准确性。对抗赛是采用国赛的标准,从每条经脉随机抽取5个穴位(3个常用穴,2个非重点穴),限时3 min完成穴位归经、定位口述及准确在人体指出穴位的具体位置,这就需要学生对所有腧穴都非常熟悉,定位迅速才能按时完成,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考核心理素质,以及提高其点穴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分组对抗小组赛后的小结,对共性问题的讲解,排名靠后小组惩罚性的抄写,均有利于对腧穴定位加深记忆,保证腧穴定位的准确性和增加掌握知识点的牢固性。而能迅速准确的定取腧穴也为《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后续专业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总结完善分组对抗点穴法,形成练赛结合的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并进行推广应用,为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贡献。

[1] 王述菊,闫庆军,陈邦国,等.《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78-79.

[2] 唐雨兰,常小荣,杨茜芸,等.《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3):138,143.

[3] 乔赟,赵彩娇,吴健文,等.谈《经络腧穴学》实践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34-135.

[4] 赵玲,邓海平,沈雪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经络腧穴学》教学实践[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82-784.

[5] 张永臣,张兴镇.浅探《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方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107-109.

[6] 伦新,李素荷.《经络腧穴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111-113.

[7] 张宗扬.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3-4.

[8] 田文涛.浅析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缺点[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207-208.

[9] 伦新.建立《经络腧穴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578-579,581.

[10] 刘迈兰,唐雨兰,罗坚,等.《经络腧穴学》课程操作考核的改革与设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8):19-20.

[1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7,(3):9-11.

[12] 沈梅红,李缨.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改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4):97-99.

[13] Parmelee D,Michaelsen LK,Cook S,et al.Team-based learning: a practical guide: AMEE guide no. 65[J].Med Teach,2012,34(5):e275-e287.

[14] 许英萍.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探索[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96-597.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3.040

※ 项目来源:2014创新强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编号:C1031963)

杨路(1980—),男,讲师,副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病机制研究。

R-4

A

1002-2619(2017)03-0477-04

2016-12-19)

1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315

猜你喜欢
点穴腧穴经络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经络考证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