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先圣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东晋名士殷浩与桓温齐名,桓温常有竞心,每每要与殷浩比较高下,殷浩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东晋时的桓温与殷浩自幼就是好友,但是两人又各不服气,成人以后各有建树。桓温战功赫赫,升任到大将军,而相比之下,以清谈家知名的殷浩就差了不少。桓温是强悍的实权派,靠武力建业,而殷浩是颇有名士风度的清谈一流,言辞过人,属于文人从政。但是,当时人都把他两人比作是管仲、诸葛亮。桓温总想压倒殷浩,后趁着殷浩北伐失败的契机,上疏将他贬为庶人。桓温甚为得意,就问殷浩:现在与我相比,你不行了吧?来学习我,努力像我看齐,做我这样的人吧。
殷浩听了桓温的话之后,平心静气地说:我和我自己来往已经很久了,我还是宁可做我自己。
汪曾祺先生很欣赏这句话,晚年的时候说:“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我与我比,我第一。”
汪曾祺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对此的论述更加精彩: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之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棹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样发聋振聩的文字,足可以让任何一个思考着凭栏沉思。我们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谁能够沿着自己认定的路在一直走?有谁能够不羡慕他人,不仰人鼻息,不刻意模仿别人?
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你羡慕他人,按照他人的路走,就是放弃了自己的长板。
我想,古希臘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那句著名的发问“我是谁”,哲学家也一定是在作这样的思考。
在我们的世界上,每一片树叶都不相同,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珍惜自己,把自己做好了,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世界的“独一无二”。
选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