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2017-04-29 11:44顾亚莉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顾亚莉

摘 要:当前正处于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攻坚时期,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和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达到了顶峰,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也处于求贤若渴的阶段。为了有效地应对新形势给高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有必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对其进行整体构想的设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整体构想

一、树立宏观的创业教育观念

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遵循如下原则:面向全校学生、因材施教、考虑专业特色、注重实践力量,从而进一步确认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了贯彻上述原则,高校就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主要环节之中来,使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型和覆盖面,让其惠及每一个学生。为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笔者认为树立宏观的创业教育观念是必须而且是必要的。

第一,要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使之能够惠及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教导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层面上,而是要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的机会。这就要求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要彻底地发生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将突破个别院校的空间限制,也不再仅仅是有创办企业意图的少数学生的学习任务,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普遍教育。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性,高校首先应当突破观念性障碍,澄清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想要自己创办企业的学生和已经是老板的学生而开展的误区,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使之能够和时代发展、社会要求相适应。高校还要致力于打造创业型大学品牌,探究体制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构建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土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第二,要摸索创新创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广撒网、广播种,渗透到高校学生教育体系的层层面面之中去,使得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获得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面向科技、工程、技术等少数专业转为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广谱式教育的转变,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这一观点在学术界也已经达成了共识。目前的关键任务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克服创新创业教育虚无缥缈、流于形式的困难和障碍,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结合在一起,在各个专业课程之中寻找创新创业教育因素,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第三,要创设可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科学载体。创新教育要进入深层次发展阶段,首先应该从现阶段的表层教育阶段走出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全新的体制。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高校应该不断地丰富能够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的科学载体,从横向上应该能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从纵向上要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科学载体的创设一方面要考虑学校自身实际状况,另一方面则要考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要从宏观的创新教育观念出发,将课内、课外有效衔接在一起,实现教育和实践的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地争取和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学校、企业、研究所、政府之前的协同联动育人机制,引导创新创业教育走上知识资本化和创新商业化的道路,构建大学在新经济发展之中的中心地位,将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和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都吸纳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来。

二、构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第一,把握创新创业一体两面的特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育具有创新性和开创性的人,这种品质对拿薪水的人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灵活对待工作人才的基础。我们今天常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概念上的进一步拓展;而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也就是为企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复合人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多数秉承素质型教育理念。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大学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知识经济上时代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具象化,创新创業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包括创业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高层次的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旨在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这在教育理念上是一种进步。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以更大的包容性和强的整合力量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总目标,一方面进行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创造性思考和服务;另一方面则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能力和自行创办企业的能力。这种包容性和创造性要求我们能够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去思考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在深度和高度上不断开拓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只有二者完美地结合和兼顾之后,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有效地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来。

第二,确定互动衔接、相互促进的教学定位。当前很多学者都已经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感知到这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发挥出的重要作用,不再单纯地视创新创业教育为教导学生如何创办企业的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优点在于强调了素质性,而缺点则在于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性。素质型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定位在创新知识传授、创新精神培养和创业意识的提升上;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则在于能力教育,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创办企业能力,二者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是这并不妨碍二者进行互动相接、相互促进,唯有如此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之间才能有缓冲地带,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才能双管齐下,创新创业教育也才能避免走上功利化道路。

三、建设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首先,高校应该开设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导向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和企业家真实世界和环境高度相似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应该主要关注现实问题,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导向课堂要求教师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要让案例发挥出切实的作用,首先应该强调自觉性决策和创造性试验的重要作用,如果过分强调理论分析将会和创新创业教育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它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实践导向的案例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通过引导学生机进行自主决策和创造性试验来提升其创业意识和行为。

其次,为学生构建实践导向参与平台。“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是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参与的主要平台之一,每一年都有上万名大学生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参与到创业比赛之中来,多年的实践下来竞赛的教育功能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挑战杯”最终也是精英学生的赛事,多数学生仅仅只是看客而已,最终也只重视比赛形式而轻视了比赛真正的意义,这些问题有些是赛事组织上的问题,有些则是赛事本身无法解决和突破的困境。要为学生构建全员可以参与的实践平台,需要政府、社会与高校的教育体系、培训体系高度东河在一起,引导注入“挑战杯”的比赛向两端拓展。首先要向赛前培训拓展,通过比赛促进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向全体学生普及创业文化;其次要向赛后转化拓展,在比赛结束之后,要将比赛的结果和项目和实际运营进行细致地对接,政府要注重比赛成果的转化,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将一些创业计划从闪光的想法转变为事实实在的商机。笔者认为上述任务单纯地依靠赛事主办方来完成是不现实的,政府和高校还要积极促成专门组织机构的建立,使得更多的创业计划能够落地生根,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75-78.

[2]白逸仙.高校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3]王军胜.创业型大学视角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4]杰弗里·迪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第6版)[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