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

2017-04-27 02:04曹国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

鲍 洋,曹国翠(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

鲍 洋,曹国翠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在新常态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担负着双重重任,既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又要带动相关产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国际化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客观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贸易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和国际化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主成分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国际产业链的深度分解和分工调整,使全球产业发展和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多数产业曾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在新常态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担负着双重重任,既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又要带动相关产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1]。例如,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受到重视,相继推出扶持政策以促进发展[2]。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国际化发展,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大抉择[3]。因此,客观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众多,单个指标较难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判断。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本文结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特征和发展水平,基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分为贸易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和国际化能力三个部分,构建如下指标体系:(1)贸易国际化评价指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额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4](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业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全球出口总额中该产业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产业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2.5,则表明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RCA≤2.5,则表明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产业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收稿日期:2016-12-0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SNA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外价值链延伸投资策略研究”(15YJA79009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网络布局及其投资策略研究”(13JJD790002)作者简介:鲍 洋(1986-),女,辽宁鞍山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研究。E-mail:baoyang@dufe.edu.cn 曹国翠(1993-),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研究。E-mail:160216296@qq.com两个指标来衡量其贸易国际化发展水平。(2)投资国际化评价指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境外营业收入和境外营业收入比重三个指标来衡量其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3)国际化能力评价指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费用、人均净利润率、人均产值和人均成本四个指标来衡量其国际化能力发展水平。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指标数据描述

运用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贸易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和国际化能力三个方面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限于数据可获得性,本文仅收集到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六个产业的数据。

(一)贸易国际化指标数据描述

1.出口额

一般认为,出口额是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额越大,国际化发展水平越高。由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并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此部分采用比对匹配方式,以2013年中国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5]与2006年联合国发布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修订版本4)》(SITC4)为匹配依据,通过精确匹配、部分匹配和近似匹配等处理,得到SITC4编码产品61个(其中三位数编码产品完全匹配4种,四位数编码产品完全匹配25种,五位数编码产品完全匹配32种),涵盖节能环保等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数据来自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由表2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2%,并于2013年达到峰值。各产业出口额由高到低依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就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出口额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6.6%、14.8%和14.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出口额在样本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个别年份呈下降趋势;新材料产业的出口额在样本期间呈下降趋势。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此部分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数据计算其RCA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RCAi表示中国第i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表示中国第i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额;Xc表示中国出口总额;Wi表示第i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出口额;Wt表示全球出口总额。

由表2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RCA指数均处于1.25和2.50之间,表明这两个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余产业的RCA指数均处于0.80以下,表明其国际竞争力仍相对较低。就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节能环保产业的RCA指数小幅上升,表明其国际竞争力略有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RCA指数变动较大,表明其国际竞争力在不同年份存在较大差异;其余四个产业的RCA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其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

表2 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国际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得到。

综合出口额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两个指标,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的出口额较高,且RCA指数也远高于其他产业,表明其贸易国际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余四个产业的贸易国际化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

(二)投资国际化指标数据描述

在“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投资国际化既是衡量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2011—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76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境外营业收入和境外营业收入比重作为衡量投资国际化的指标。

1.海外分支机构数量

在样本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数量较多,依次为135个、129个和108个,表明这些产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较强,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较高;其次是生物产业,其上市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数量为73个,表明该产业具有一定的跨国经营能力,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居中;最后是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其上市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分别为40个、30个和28个,表明这些产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有待提高,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境外营业收入

由表3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7.7%。就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年均境外营业收入为1 765.650亿元,高于其他产业上市公司,且年均增速为6.9%;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均境外营业收入为1 382.362亿元,且年均增速为13.8%,高于其他产业上市公司,表明这两个产业的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较高。其次是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其年均境外营业收入分别为444.958亿元和370.477亿元,但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速为-5.9%,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则呈上升势头,年均增速为10.6%。最后是生物产业上市公司、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和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其年均境外营业收入分别为250.796亿元、226.503亿元和213.158亿元,生物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10.3%,高于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年均增速(5.9%)和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年均增速(0.1%)。

3.境外营业收入比重

由表3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比重均值最高,为36.4%;其余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比重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20.4%(新材料产业)、17.1%(新能源产业)、16.7%(新能源汽车产业)、12.0%(高端装备制造业)、11.9%(生物产业)和4.2%(节能环保产业)。就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比重偏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表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及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2011—2014年样本企业年报整理得到。

综合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境外营业收入及其占总收入比重三个指标,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较高,其次是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较低。

(三)国际化能力指标数据描述

本文利用研发费用、人均利润率、人均产值和人均成本等数据衡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能力。

1.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是衡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研发费用投入有助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能力。经计算,2011—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速为14.2%。就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较高,样本期间均值为330.186亿元和292.420亿元;其次是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样本期间均值为126.856亿元和110.337亿元,尤其是生物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增长势头迅猛,年均增速为42.6%;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相对较低,样本期间均值分别为82.014亿元、79.355亿元和31.483亿元。

2.人均净利润率

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形成国际化能力的重要源泉。本文用人均净利润率来衡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盈利能力。由表4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的人均净利润率均值是15.4%,高于其他产业上市公司;其次是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人均净利润率最低,均值仅为2.6%。从发展趋势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人均净利润率于2012年出现最低值,呈波动上升趋势;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人均净利润率的绝对水平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人均净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3.人均产值

人均产值反映产业的经营绩效,产业的经营绩效与国际化能力密切相关。产业的人均产值越高,产业的经营绩效越高,国际化能力越强。由表4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人均产值较高,均值分别为254.894万元和251.638万元;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人均产值的均值分别为172.667万元和166.694万元;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均产值相对较低。就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七个产业的人均产值在样本期间均呈上升趋势,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均产值的增速较高,其次是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人均产值增速较低。

4.人均成本

一般而言,人均成本与企业投资国际化能力呈负相关。由表4可以看出,在样本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人均成本较高,均值分别为124.957万元和120.715元,其次是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均成本均值分别为99.434万元、98.451万元和88.498万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生物产业的人均成本较低,均值分别为65.433万元和68.104万元。就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各产业的人均成本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的人均成本上升相对较快,而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人均成本上升速度相对较慢。

表4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均净利润率、人均产值和人均成本

数据来源:根据2011—2014年样本企业年报整理得到。

综合上述四个指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能力水平较高,其次是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能力水平较低。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6],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中国和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分类标准为SITC4,海外分支机构数量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境外营业收入等其他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相关年份年报。

首先对所属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其次计算标准化数据与主成分的相关系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部分大于0.3,存在着相关性和信息上的重叠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累计贡献率≥85%以及特征值>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经计算,前三个主成分的方差百分比分别为44.1%、30.2%和14.1%,特征值分别为3.972、2.178和1.121,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8.5%,选前三个主成分即可。最后利用成分矩阵和相对应的特征值平方根可以分别计算出三个特征向量t1、t2和t3,将特征向量和标准化的原始变量相乘可以分别得到主成分F1、F2和F3的表达式,如表5所示。

表5 主成分载荷矩阵

F1=0.400ZX1+0.175ZX2+0.372ZX3+0.431ZX4+0.426ZX5+0.279ZX6-0.313ZX7-0.353ZX8-0.052ZX9

F2=-0.311ZX1-0.395ZX2+0.403ZX3+0.266ZX4-0.170ZX5+0.466ZX6+0.073ZX7+0.233ZX8+0.455ZX9

F3=0.159ZX1+0.542ZX2+0.026ZX3+0.060ZX4+0.297ZX5-0.167ZX6+0.235ZX7+0.491ZX8+0.514ZX9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可得综合主成分值。由表6可以看出,201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得分较高;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最后是节能环保产业。2012年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得分排名与2011年相同。2013年,新材料产业的得分排名由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新能源产业则由第三名下降至第四名,其他产业的得分排名没有发生变化。2014年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得分排名有了较大的改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得分排名仍处于第一位,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得分排名分别上升至第二位和第四位;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的得分排名均有所下降。

表6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势头良好,综合2011—2014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得分始终处于第一位,国际化发展水平在六个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这三大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处于中间位置;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化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进入全面深入推进期。二是采取分类施策,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升政策实施对推动国际化发展的效率。例如,在巩固其他产业贸易优势地位的同时,着重推动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贸易国际化发展;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三是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发展战略,适度扩大自主创新和研发力度,提升企业国际化能力。

[1] 赵刚,林源园.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J]. 求知,2012,(8):16-18.

[2] 陈伟.“后危机”时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4,(2):48-50.

[3] 贺正楚,黄颖琪,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8):73-80.

[4] Balassa, B.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The Manchester School, 1965,33(2):99-12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R]. 2013.

[6]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65-470.

[7] 李政,张丹,崔卫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与前景[J]. 国际经济合作,2016,(9):24-27.

[8] 姚宜,李妃养.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0):97-100.

[9] 李妃养.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贾根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战略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5,(7):55-65.

[11] 喻红阳.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5,(3):58-63.

[12] 赵方圆. 中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3] 冯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韩淑丽)

F276.44

A

1008-4096(2017)02-0033-06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