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岩岩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近年来,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终政府绩效考核,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策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一)监管机构不断健全,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展开
目前,已形成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从农田到市场全程质量监控。2016年底,全市96个乡(镇)全部建立监管站,并达到省级标准站的标准。为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每年六个县(市)区都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
市检测中心和绥中县检测站均通过“双认证”,可以承担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农药残留检测任务。每年,市县乡三级检测机构采用定性定量与农药残毒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蔬菜、水果及食用菌等产品进行风险监测工作,有效地排查了安全隐患,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发展
市政府依據2003年-2006年的辽宁省“县域环评”结果对辖区进行科学规划,划出“三品”适宜生产和禁止生产区。到目前为止,全市“三品”认证面积达到355万亩,占全市耕地、果园面积的78%,位居全省前茅。认证产品145个,企业98家;绿色食品生产面积达到55万亩,认证产品53个,企业38家。
(四)农药经营市场不断规范
目前,全市经营农药的门店共有558家,经营农药的单位主要是个体经营户,占60%以上,其次是农资供销系统约占40%左右。近年来,市农委对农药市场监管始终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使农药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二、存在问题
(一)标准化生产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虽然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片面追求产量和早上市、抢市场、抢价格,忽视了农产品优质化。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采收农产品,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二)监管力量薄弱,部门交叉,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增加了部门配合、无缝衔接的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到农业、畜牧、工商、质监、药监等多个部门,执法主体多元,职能分工较细,需要部门之间分工把口,加强沟通,形成监管合力,否则,易形成漏管现象。
(三)农产品检测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全市针对对农产品的检测还停留在农药残留上,重金属、抗生素等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尚属空白。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批发(零售)市场,普遍存在检测设备简陋、手段落后、检测不配套、检测项目单一、时效性差等问题。
(四)农药市场混乱,整治难度大
在农村经营国家禁用农药的“暗流”依然存在,非高毒定点单位经营高毒农药现象比较普遍,未经审查备案的烟剂,个别地区仍有销售,特别是在普通农药中添加隐性违禁成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误用情况时有发生。农药销售记录不完整,进销货台账不完备等现象比较突出,农药市场监管任重道远。
三、解决措施与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其关键是要从生产抓起。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传授到农民群众手中;其次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化催生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
(二)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县级检测机构申请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加大全市检测人员培训力度,保证培训质量,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
一是工商、供销等有关部门要逐步整顿分散的小市场,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投入品大市场,严格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环评和资格确认;二是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仍然比较突出的实际,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持对制售假劣、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建立高毒农药购买处方制。三是组建综合监管机构,增加人员和经费,改善装备。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传媒、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和生产知识。同时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生产者科学种植技术水平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能力,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使其按标准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