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构建家校教育合力

2017-04-27 23:22李延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李延彬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由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尽管家庭教育发生在家庭这一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所,不如学校教育那样专业化、系统化,但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绝对不逊色于学校教育。

一、追根溯源,解析规律

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教育的三种渠道,虽然在教育目标、内容、策略上各有不同,但常被人们视为影响人一生的三股教育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因为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特殊的关系以及发生场所和方式的极度生活化,所以,家庭教育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规律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扎根早,影响深。每个人一出生最先接触到的人便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组建的家庭是否和睦很可能就决定了孩子对家的印象,父母离异或者遭遇不幸则更是会给孩子带来无穷噩梦。这种影响,不论好坏,对孩子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

2.家庭教育施教者的个体差异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父母也是。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社会无法像管理和考核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那样来管理和考核家长,更无法确保所有家庭教育的施教者都能有必备的知识储备。有些家长有很好的教育学和心理素养,善于倾听,懂得尊重和理解,时常陪伴着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而有些家长可能目不识丁,不重视教育,甚至一身陋习,给孩子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施教者的个体差异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3.家庭教育容易做到因材施教。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孩子,而施教者又往往是孩子的父母和至亲,他们对孩子的情况往往是非常熟悉的,这样的“师资”配备下,如果施教者的教育能力合格,很容易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却又恰恰是学校教师在大班授课制中难以兼顾到的。

4.家庭教育缺乏监管和干预机制。学校教育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体制以内,学校教育的方向和质量得以统一和保障,而家庭教育则不然。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同时也是一家之主。关起门来,法律和道德都无法在实质上对家庭教育的施教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干预。在这样的局面下,家庭教育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家长的认知和能力。

因此,学校只有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方针,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整合资源,相互弥补,家校之间方能实现默契配合,真正构建起家校教育的合力。

二、因地制宜,构建合力

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完成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的“组合拳”,单靠某一方肯定不行,直接丢给班主任也是行不通的。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统筹学校的相关人力和资源,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家长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落实“一方统筹,多方配合”的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家庭教育施教者的个体差异大,很多家长缺乏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从这点出发,学校要想得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强有力的配合,必须开设一系列家长培训课程,组织家长学习,提升能力。这一系列家长课程的设置,需要一方统筹,而利用恰当时机组织家长学习这些课程,则需要各年级的紧密配合。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所反馈的问题,在家长会上开设相关课程,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提供指导。

当然,这一系列的统筹离不开学校领导对家长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家长学校的直接受众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只有健全这一方面的工作考核评价体制,才能激发负责家长学校的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将这一块的工作纳入到级长和班主任的工作考核范围之内,才能获得年级和班级的紧密配合。

2.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精品家长学校系列课程。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学校可以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通过开设系列课程,可以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可以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专家等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开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家长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储备,使其实施家庭教育时更有成效。

学校还可以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的系列德育活动课程,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强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帮助家长打破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3.借助家长建立全面而真实的学生成长档案,为学校教育的因材施教创造条件。我国的中学教育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想要全面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过往表现和家庭实况,往往很難通过一两次家访而全面了解。如果入学初便借助家长摸清这些情况,教育教学工作必能更有成效。

4.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多采用专家模式,教师对课程实施具有主导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渗透往往不够,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由此,我们可借鉴国外一些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例如,英国让家长作为教师助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日本的学校成立PTA(父母与教师联合会),诚挚地邀请更多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此举勾连家庭与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在诸多教育实践中丰富知识,深化认知,在日常的家庭指导中找到着力点,有的放矢。

分而言之,其重要意义如下:

(1)家长可在参加学校教育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对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具体做法有更清晰的了解。家长熟悉学校教育活动的具体操作后,在家庭教育中跟进学校教育便可以更加有的放矢。例如,学校邀请家长参加了某主题的大型德育活动,家长知晓后便能用在家庭德育里。家校统一引导,必能事半功倍。

(2)学生看到自己的家长被邀请来参加学校里的活动,会受到鼓舞而更加投入。如果是一堂班会课,则学生肯定会聚精会神地参与进来,不会分心。而且,学生有机会看到家长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另一面,亦加深了对父母的认识。若是家长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众,学生心里肯定是满满的自豪感。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3)不同学生的家长一起来参加学校的活动,相互交流育儿经验,对彼此都有促进。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也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5.班主任借助学生的力量,对家庭教育实施巧妙干预。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不管父母有着何种知识结构、道德水准,他们都会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有些家长一面以各种科学思想、文明律令去教育孩子,另一面却对自己要求放松,甚至与对孩子说的那一套准则相悖,这就会给孩子做出错误示范。这样一来,要纠正孩子身上的毛病,就必须要先纠正家长身上的毛病。班主任可以通过和学生以及家长双方面的协议来同时消除学生与家长身上的毛病,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起相互监督的氛围,远程干预家庭教育。当然,也可以在家长会上促成班级所有家长达成一致协议,用这份协议来规范和干预家庭教育。

6.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家校联系,统一家校步伐。“互联网+”是时下的流行词,也是各行各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趋势。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智能手机、pad等)以及微博、QQ、微信等交流工具的发展,家校合作也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和更便利的平台。要想建立科学的家校合作关系,形成有力的家校教育合力,一定要有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教师可将学生在学校中的各项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告知学校。双方教育信息的及时交换,对后期的教育指导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校双方真正地将力往一处使,实现教育合力最大化。

当前的情况是: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三股教育力量或相互渗透或者相互消解。显然,仅仅做到家校合作,家校教育合力还不太够,争取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才是最好的教育局面。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广州,51038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一例小学生入学适应的案例
为心灵安个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机制研究
家校合育 共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