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凤艳
(吉林省柳河县柳河镇前进小学,吉林通化,135300)
摘 要:学校管理应该具有道德性,但是现阶段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却受到了质疑,被认为缺少应有的内涵,而这需要从当代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借鉴经验。基于学校教育所具有的自身特色,立足于教育本质、教育价值这两个出发点来提高学校管理的道德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成效,这实际上也是为了实现从道德维度完善学校管理的教育改革需求。本文基于这样的状况,尝试讨论学校管理中所具有的道德性,并总结完善学校管理道德性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性 学校管理 完善策略 管理成效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管理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伦理道德于管理中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学者们的日益重视,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学校管理,其管理均具有日益明显的伦理化倾向。然而,通过对比公共管理与学校管理可以发现,公共管理的改革轰轰烈烈,而学校管理则平静如死水。然而这种平静仅仅是表面现象,学校管理实际上存在着许多道德性问题,急需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尊重、对教育内在规律的遵守、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对自身失范现象的规整。因此,学校管理需要在道德性上进行改革,完善自身的伦理化管理。
一、学校管理的当前状况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管理一直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育教学改革均需要依托学校管理来推行和实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在学校管理的道德性上有了明显提升,其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对教育教学需求均能很好地满足,但是在改革完善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少许不足。例如,近些年来校园中依然存在着欺辱同学、打架斗殴等现象,这实际上均是道德素质缺失的典型表现,学校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加以重视。对于这一类现象,需要进行合理的解决,但是学校尚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学校管理道德性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
二、出现道德性问题的原因
(一)偏重智育教育,轻视德育教育
我国当前虽然不断推行和普及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制度,但是应试教育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没完全消退,这使得大部分学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依然将学生成绩放在首位,学校也在课程设置上过于重视“智育”类课程,对于“思想品德”这类课程予以“减少课时”处理,这实际上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在这样教学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无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学生也会将自己的学习成绩当作评定自我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仅仅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自身道德的培养,最后的结果便是培养出了“畸形”的、过于偏向知识化的人才,这类人才均在道德方面存在极大的缺失。
(二)功利化现象鲜明
近些年来,我国在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便是教育教学功利化,各大高校为了获得大额资金而通过“择校”方式进行扩招,以从“择校费”中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这实际上是学校教育功利化表现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无疑会使校园内的主要思想发生改变——“拜金主义”思想大行其道。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名利而进行超负荷、规模过大的科研,其所带领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但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自由,甚至会在道德思想上出现改变,也如同其导师一样追名逐利,这无疑是歪风邪气,大大影响了学校的道德管理成效。
(三)学校管理缺乏民主性
若因教师自身素质缺失、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落后而无法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或是因重视度与积极性不够而导致教师不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道德管理中去,便会导致学校在管理体制上无法努力创新。一直以来,我国在教学教育制度上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就使得学生缺少应有的民主意识,无法与教师、学校建立平等关系,难以通过成为管理者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此外,学校也没有构建民主管理平台与公众管理机制,学生和教师都缺少管理渠道,再加上其本身在管理意识上的缺失,使得学校始终难以切实实现民主管理。可以说,学校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上均存在问题,目前不过是单纯的“口号”,并没有落到实处,或是即使落实了也缺少应有的创新性,无法满足学校道德管理的实际需求。
三、改善策略
(一)從管理理念角度提升学校管理的道德性
首先,应该将人文理念与科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学校管理措施的改进。当然,为了确保学校具有应有的道德管理成效,应该利用科学管理理念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时间段的道德状况,以便随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道德管理成效。
其次,应该创新管理理念,保持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教学的目标实际上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而随时进行变化的,学校应该在管理理念与管理体系、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上也应随之发生改变。但是我国在学校管理理念上一直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创新性理念目前尚无法动摇传统理念根深蒂固的地位,同时学校在管理理念上的创新也远远不够。
最后,确保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下,我国许多高校对于升学率、学生所具有的经济效益过于重视,这无疑会使学校在教学目标上出现严重偏差;再加上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影响,许多高校片面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德育教育,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出现了道德素质低的普遍现象。对此,学校应该在素质教育制度下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与智育教育同等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道德教育。
(二)利用人员培训和民主平台建立提高学校管理的道德性
首先,应该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使其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与时俱进,更好地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校风校纪。
其次,应该完善监察制度,对于违反道德管理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遏制金钱利诱等问题的出现。
最后,应该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平台,使教职人员与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充分发挥每一个主体所具有的管理功效。
四、结语
学校在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道德性问题,本文对管理现状、道德性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仅供从事学校道德管理的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崔欣伟.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2]汤慧杰.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3]崔欣伟.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完善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