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内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分析理工类大学生的特点,总结了艺术教育对理工类大学生审美感知的认知,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道德教育的养成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新能力理工类学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深入改革,进而高校便成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建“零点项目”,研究对象就是艺术教育。艺术与科学一样,都需要靠逻辑思维来科学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1994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莫非(Marphy)教授曾撰文指出:“这个项目的研究对人类的智能理论发起了挑战,使我们对创造性和认知的理解进一步。”本文力图从探究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审美感知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影响提出如何促进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通过其特有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愿望和责任,展现生活的美好,善恶等等。艺术能够调动起人沉睡的情欲,促使人思考,满足人的幻想,使人们沉浸于接受艺术的同时又对其进行再创造,进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审美愉悦和享受,在情感世界中超越现实的限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使得心灵世界更加丰富广阔,人的主体性得以保持,个性得到更为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二、艺术教育对理工类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好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现可以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其明辨善恶,美丽与丑陋。如表达抗战作品展,用动画形势展示好的学习方法,美观且具有高科技的产品展示等等。一方面这些作品能够更加直观有效的向学生展示所要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知识的传承;另一方面学生们可以运用自己所学专业技能,制作或模仿一些好的艺术作品,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身情感。运用各类艺术形式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良好的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三、艺术教育对理工类学生审美感知的认知影响
理工类高校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专业思想偏重于科学实证性,与此同时,理工类高校相对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感知的认知培养。审美感知认识的艺术教育有机会以感性的角度去提升艺术文化素养。以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进行各式各样的美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认知。通过对学生艺术感知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周遭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以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
四、艺术教育对理工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杜勃罗留波夫曾撰文:“一个感受力比较敏锐的人,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当他在周围的现实世界中,看到了某一事物的最初事实时,他就会发生强烈的感动。他虽然还没有能够在理论上理解这种事实的思考能力,可是他却看见了,这里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特别的东西,他就热心而好奇的注视着这个事实,把它摄取到自己的心灵中来,开头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形象,加以孕育,后来就使它和其他同类的事实与现象结合起来,而最后,终于创造了典型。”因此,艺术教育的移情作用能够推动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艺术本身也就是一种创造与再创造的过程,如果能够深入探讨艺术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必将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和启迪,。
五、结语
通过分析艺术教育对理工类大学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創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多样化教学来满足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例如开展体验式教学、网络教学、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等等。因此艺术教育是丰富我国艺术教育学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群,何华.高校理工类学生审美艺术教育的途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
[2]魏娜.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武汉理工大学,2008(24-25).
[3]蒋理 .基于环境文化视角的理工类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
作者简介:
崔明远(1988.10-),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燕山大学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