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超
(山西师范大学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4)
山西民歌改编合唱曲《打酸枣》作曲技法分析
季 超
(山西师范大学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4)
本文就山西民歌《打酸枣》改编合唱曲的一些音乐特征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研究为中国五声性调式旋律编配的多声部运用的技巧。归纳如下:一、调式调性;二、复调;三、曲式结构;四、动机、织体、模进、支声复调等技法。
民歌改编合唱;作曲技法;织体;复调
合唱音乐是从欧洲的素歌开始的,后又有哈勒斯、巴赫编写的众赞歌,柴可夫斯基和俄罗斯强力集团编写的民歌合唱,直到柯达伊、巴托克等为将近现代技法与民间曲调实现有机结合做出的不懈努力,都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合唱音乐是20世纪初“西乐东渐”的结果,在百年的实践发展中,经历了西方合唱音乐的本土化移植和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合唱创作思维作为合唱发展的源头,合唱创作的核心对合唱艺术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唱创作思维的更新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心理结构、行为模式、审美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地中最年轻的家族,深入学习民间音乐,从民歌中努力发现其多声的内涵,把其和声外延,也是我国一些作曲家的目标。
而作曲家本人芝达林先生地处山西,而山西民歌是全国民歌中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基于对山西民歌的多年研究创作与排练实践,才有了这本珍贵的《桃花红杏花白》曲集。而在这部曲集的创作中,每首曲目都包含了中国五声性调式多声部编配的运用技巧,像是为这些民歌穿上了定制的嫁衣一样完美;在造就了山西民歌优美旋律的同时,也为我们当今的为民歌的中国五声性旋律多声部的编配写作呈现出一个优秀的范本,值得我们学习与探究。
芝达林先生创编的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部优秀的中国民歌多声部创编合唱作品集,全书十三首玲珑精致的女声合唱作品,全部由最具代表性的山西民歌创编而成。而这首《打酸枣》是本书的第一首曲目,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这首合唱曲的主题旋律为d商调式,但是引子部分为a羽调式,是主题旋律调式的属调式。
在复调方面,它含有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对比复调是第七小节到十八小节和第二十八小节到第二十九小节;而模仿复调是第二十六小节到第二十九小节,这是女高音对女低音的提高四度模仿,还有第五十四小节到六十六小节,这是运用轮唱众赞歌形式的相差四度模仿。
全曲依据歌词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第七小节至第五十三小节,主题为第七小节到第十九小节,其余为扩充。第二段是第五十四小节到一百零三小节结束处,第七十四小节开始重复的第十九小节处。第三段为第一段的重复。
开始的引子部分材料前两小节来源于民歌的第一句,为提高了十三度音的动机先现,低音织体为和动机相对称的呼应,第三、四小节为动机的变奏模进发展,第五、六小节为引入歌曲主题,低音织体是四分音符跳音的连续下行,奠定了整首曲子是欢快明亮的的风格。
第一段的第一句旋律声部为女高一声部,第二声部为支声复调,女低声部为见缝插针的进行了空档填补。钢琴声部为和弦的跳音保持,在旋律的长音处也进行了空档填补。
第二句的旋律出在女低的第一声部,同样第二声部配了支声复调,女高声部进行空档填补,在“啊么得依儿呦”处用女高和女低还有钢琴的第一声部齐唱,夸张了衬词。
这两句是复调的形式,合理安排,疏密得当。乐曲的第十九小节至五十三小节都是乐曲依据民歌中的衬词进行了夸张修饰的扩充部分,极大的加强了乐曲的趣味性。在第二十小节处,歌词开始重复“哎得儿啊么得依儿哟”,女低声部处出的旋律是用前面的材料加工而成,高声部为抒情补空。钢琴用了三连音的华彩音型。在低声部出了“依儿哟”,高声部出了“呦呦呦”,并且重复一次,重复就预示了接下来要有变化,低声部紧接着出来四个重复的“啊么依得”,高声部接着进入,第二次重复开始提高四度,钢琴声部与女低的第二声部的和声还有织体类型是一样的。
第三十小节出,重复了民歌的第二句结尾,在加一个“哟哟哟”,整合回来结束。第三十三小节继续减缩材料扩充,钢琴华彩与人声交相呼应。第四十三小节正式进入了钢琴华彩部分,第四十七小节材料来源于第七小节的钢琴织体部分,预示了第二段的开始。
第二段的乐句利用了轮唱的众赞歌形式。第一句由女低音声部出旋律部分,高声部在第二声部进行升高五度卡农,女高声部的第一声部又升高五度卡农,最后是女低的第二声部为女低第一声部的降低四度卡农,在多声部轮唱中间插入了“啦啦啦”的衬词,加厚了声部的音色。后面的“手拿上”“竹竿竿”的创作思路与“大姐姐”相同,但是声部的顺序与高低度数划分略有不同。这一乐句稳定了第二段的整体基调。在最后一句“竹竿竿”处,为四个声部合唱结束本句也合理承接到了第二句。第六十八小节开始的第二句直至第二段的结束都与第一段相同。
乐曲的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在四十九小节处进入结束句,用衬词“啊么得依儿哟”的顿音和弦结束了全曲。
《打酸枣》这首民歌合唱曲的规模不大,但是用传统的作曲技法把山西民歌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本山西民歌合唱曲集也是一部将中国五声性调式旋律与传统作曲手法进行的多声部配置艺术实践的经典之作。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中国五声性调式民歌改编而成的合唱曲目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帮助,并对中国五声性调式旋律编配多声部音乐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1] 芝达林.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 杏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