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檬
【摘要】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学前教育价值实现的重任。学前教育生活课程以知识经济时代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挑战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心理学理论(认知發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理论(功能结构主义、冲突理论、社会解释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生活作为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立论基点,将生活课程研究置于动态的、多元的背景去考察,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生活视野中建构学前教育生活课程。
【关键词】学前教育 生活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16-02
一、我国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探索
自1903年中国第一个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以来,学前教育课程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与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相比,虽然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但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产生了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他们为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陶行知先生等人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行知(1891-1946,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是工农幼儿园教育的开拓者、实验者,先后创办了燕子矶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迈皋桥幼稚园、新安幼稚园、上海劳工幼儿团;撰写了《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园教育普及》等,使他创造的生活教育理论逐渐形成、发展与完善,为中国幼稚园教育开拓了新的篇章。
1.幼稚园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早在1926年撰写的《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就指出幼稚园教育是人生的基础,“从福禄贝尔创设幼稚园以来,使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的重要,从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使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的效力……。国内有志儿童幸福的人和有志改良社会的人看此情况,就大声地疾呼提倡广设幼稚园。但提倡的力竭声嘶而响应的寥若晨星。都市之中尚有几所点缀门面,乡村当中简直找不到它们的踪迹。幼稚园的缺乏可见一斑,尤其是妇女须外出工作,以及农忙时节的农村,幼稚园的设立更是迫不及待的。然而,在当时的大部分幼稚园都有着下列三个缺点: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为此,陶行知提出把幼稚园变成全社会幼儿受教育的场所,“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2.幼稚园生活教育的课程内容
陶行知创办的以“生活教育”为理念的幼稚园,广泛开展实验研究,提出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建立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其生活教育的观点体现在:生活即教育发展、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即学校。
(1)课程内容的组织
生活纲要分全年、一月、每周、每日四种。全年纲要又称为“幼生生活历”,其中包括节令、气候、动物、植物、农事、风俗、卫生、童玩等八项:每月纲要依据全年纲要、各幼稚园的需要来设定学习重点;每周活动要将每项活动进行的步骤加以分析,并对活动资源、上周活动情况加以修正;每日活动要根据全年纲要、每月纲要、每周活动来设定,同时,也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及学习情况。
(2)课程内容的来源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课程内容来源于幼稚园周围的人、事、物,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均为活生生的生活教育的材料。如自然物:石头、泥沙、松针、棉花、松果等;废弃物:纸袋、木头、贝壳、旧邮票等;土产:红豆、番薯、玉蜀黍等,这些都是幼稚园课程的好素材。
(3)生活教育课程的实施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课程实施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课程应包括人类生活的全部,全部的生活都是教育,即全部的生活也就是课程。以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儿童故事、儿童歌谣、儿童游戏加以收集,作为教育幼儿的教材,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进行课程实施。即以一件事情为中心,全体儿童分工合作,教、学、做,三者有机联系。陶行知在工农中普及幼稚园,从理论到实践,把生活教育作为课程核心之课程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指明了幼稚园是为了一切儿童利益和幸福的生活教育。
二、确定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目标具有导向、动力、调节、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如何在选择和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中,使之能够充分的体现其价值,主动地摄取各种课程资源中的营养,使其能够有助于生长和发展,这就关涉到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选择问题。
1.课程目标的层次性
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层次性表现为:一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龄,制定出不同的课程目标。如幼儿园阶段,可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每一阶段的不同学期应有层次性,每一学期的不同单元也应该有层次性,各层次目标从易到难,形成纵向层次。二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出一般目标和的具体的课程目标层次。一般目标是普遍性的目标,如小、中、大班的总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中,不能停留在一般目标,应该以一般目标为指导,制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课程目标的基础性、统整性
学前教育课程的对象是学前儿童,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一阶段,其获得的经验,不仅仅影响其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乃至贯穿其一生的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具有基础性,体现了此阶段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这种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前儿童的发展,又是全面的教育,使学前儿童个性、主动性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目标具有统整性。
3.课程目标的弹性与适应性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自上而下的,即它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专家等几方面对课程目标加以确定,教师只能围绕该目标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课程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课程设计目标的缺陷逐渐显示出来。一是目标的确定难以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二是难以体现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要求;三是难以协调课程目标制定者、课程执行者与实施者、课程接受者的关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课程目标的设定就应该具有弹性,使之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个课程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专家、教师、家长、学前儿童、社会人士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学前教育机构及其教师既成为课程目标的贯彻者,又是课程目标的研究者和制定者,使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了更大的弹性与适应性。
4.课程目标的性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性,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学前儿童的生活世界,尊重学前儿童的经验,将儿童从成人世界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将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的学习关注通过学习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为人”的学习主要是满足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从他人那里或社会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孔子的这种思想对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设定不无启发。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学前教育已经被严重的“功利化”了,如果说,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位一体构成人类的总体世界的话,那么,今天的学前教育失落了对人的意义的关怀,要找回失落的主体的意义,学前教育课程必须生活,既强调学前儿童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学前儿童对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实施学前生活课程的实施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师的素质、学前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如活动室空间的设计,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提供等;第二,一日生活的安排(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的互动、班级气氛、活动室管理、活动室中的行为问题及其预防、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等);第三,学前儿童的学习与教学策略;第四,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1.影响学前教育生活课程实施的因素
(1)学前儿童与生活课程的实施
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实施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学前儿童是最关键的要素。学前儿童是生活课程的主体,学前教育生活课程价值的实现是以学前儿童的发展为指向的。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即生活课程最大程度的满足学前儿童的需要,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由此可见,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的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学前教育生活课程将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等思想作为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认为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結果,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实现学前教育生活课程价值的根本途径,追求以学前儿童发展为目的来有效的实施学前教育生活课程。
(2)教师与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实施
教育生活课程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突发事件,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儿童的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等。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课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善于因势利导。教师的教育生活课程表现为能根据学前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循循善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前儿童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因素的影响。
善于随机应变。由于学前儿童的千差万别和教育情境复杂,教育过程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的教育生活课程表现为能根据当时和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及时解决矛盾,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
善于“对症下药”。学前儿童中发生的问题,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学前儿童的个性也千差万别。教师的教育生活课程表现为能正确分析问题的起因,考虑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善于掌握教育分寸。任何教育方式的作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度”欲速则不达。教师的教育生活课程表现为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对待学前儿童和处理问题时实事求是,说话有度,分析中肯,方式适宜。
2.学前教育生活课程评价
学前教育生活课程在评价上强调多元化、弹性化,采用多种评价,其中较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以游戏为中介的评价和以语言为中介的评价。
(1)以游戏为中介的评价
以游戏为中介的评价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评价生活课程的效果及对学前儿童发展所起的作用,生活课程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以游戏为中介的评价,是追求人性化、生动化、适宜化的课程评价,其优点表现在五个方面:提高学前儿童的参与兴趣;提高真实情境的评价;兼顾认知、技能、情意的评价过程;引导学前儿童合作学习;增进学前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
(2)以语言为中介的评价
生活课程引导学前儿童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的人际沟通以口语表达最为直接便利,因此,生活课程评价宜纳入以语言为中介的评价,常用的评价有口语表达法、问题解决法。
四、结语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的过程,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认知活动,“作为一种人类学事实,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类进行自我再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最富有意义的领域之一,它对学生发展、社会变化乃至文化变迁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历来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莫不以课程为突破口。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研究成为吸引我,又让我迷茫的课题。审视自己所作的探索,深感问题之复杂,这一研究尽管还十分稚嫩,但它将成为我研究的起点,吸引我去发现更新的问题。我把自己的研究置于批评的烛光下,对它进行严格的剖析。我深信,以此为契机,将会站在一个新的的高度上,确立一种更严谨、更科学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拓展研究视野,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研究将沐浴在崭新的日光中!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子健、黄显华著:《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施良方著:《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4][英]菲利普泰勒等著[M].王伟廉等译:《课程研究导论》,春秋出版社,1999年版
[5]钟启泉主编:《课程设计基础》[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张武升主编:《教育创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7]石箔强著:《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美]乔治.A,比彻姆著:《课程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9]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