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些新的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96-0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还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决定高职教育未来走向和命运的根本是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而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员精干、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办学观和教学观,引导和帮助教师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吸收和转化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在校园内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促进办学理念的提升,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和学术动态,要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对高职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大量新课题进行攻关,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出自身特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否则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要引导高职教师树立现代化教育和开放式教育的全新观念,以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师资培养基地建设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组织制定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推动和指导各地区、各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为中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高职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建设若干所专业化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管理人才;二是在部分重点高校增设或将部分普通高校改建成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现有资源与优势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师资人才;三是由高校与国内部分大型中外企业或民营企业合作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训中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步伐;四是与国外高校、企业合作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加快外向型师资培养,逐步与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接轨。
三、高层次教师的引进
为了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形成教师队伍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人才引进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拓宽视野、广纳贤才,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学术拔尖人才,以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积极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大力度引进具有正高职称、博士学位的优秀人员。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学校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积极地、有计划地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聘任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或者顾问,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讲学,指导学科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四、在职教师的再培养
加强在职教师的再培养,是高职院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提高高职高专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保持高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之一。在职教师的再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和强化教学基本功。因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来源于非师范院校,所以教学基本功应作为高职师资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培训的首要工作。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教学规律,熟悉心理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精通教学法,实现由工程型人才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能够熟练运用教学艺术的合格教师。
2.提高学历层次。这是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偏低现状的需要,也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需要,是高职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需要。学校必须有计划合理安排,以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
3.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掌握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对高职教师也要加强人文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是教师培训中的一项长期任务。
4.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动手能力。实践锻炼是高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培养的主要特点,实践锻炼要有针对性,做到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
五、“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保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除直接招聘引进部分能从事教学工作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等,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做兼职教师外,也探索出行之有效“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办法。
1.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套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职称评定标准和办法,评审办法应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强职业技能的考核,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双师”素质要求。对具有双师职称的教师,在工资待遇上应高于同级别单职称教师。
2.建立校内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一要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依托由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着力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局面,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技能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技开发项目相结合,形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大力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不再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而是尽可能安排在实训室、车间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从教学内容上对教师提出双师素质的要求。二是淡化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的界限。高职院校要根据现代企业的需求,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和实际工作流程重新整合实践教学设施。实训室的布局和建设要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模拟到创新”的思路进行配置,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充分体现工艺流程和生产实际情景,形成循序渐进的仿真实训环境,拉近教学现场与工作现场、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从实践实训环节上对教师提出双师素质的要求。三是淡化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界限。在师资管理和聘任中对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一律按照专任教师的要求评聘职称。一方面要求专业课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定点联系一个企业,参与企业一项科技服务项目,带好一批学生实习,以培养教师实训实习指导能力、科技创新研究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并能直接参加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帮助实践指导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以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和能力结构,逐步达到专任教师的要求。
3.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通过合作办学,能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技术生产过程。这将会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
4.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于开发。将高职高专院校的产学研工作定位于技术开发、技术配套、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研究辅助的层面上,大力扶持教师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开发联合体。通过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为教师创造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这不仅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六、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统筹考虑兼职教师队伍的规划问题,使兼职教师队伍真正起到补充、调整的作用。兼职教师队伍规划应具有前瞻性,最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兼职教师队伍逐渐向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而优化整体师资结构。学校要对这部分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培训,要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设计等,使他们的创新思维、熟练的专业技能与高职教育的理念紧密融合在一起。他们主要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比如专业实验、实训、实习课等,也可以承担有关行业信息和技术发展的专业拓展课程或开设相关讲座,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社会、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东.重庆市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初探[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2]骆光林费英勤.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观念更新和基本策略[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9)
作者简介:
葛郢汉(1966—),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汽车构造、维修、故障检测与诊断等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