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大学新英语读写译教程(修订版)3》中的几点误译

2017-04-26 19:24韩丽娟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
关键词:误译翻译译者

韩丽娟

摘 要: 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译文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读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在高校英语教材中,编写者提供的参考译文,其正确性同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作者通过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并指出在《21世纪大学新英语读写译教程(修订版)3》中存在的几处比较严重的误译,希望对同行和教材编写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 翻译 误译 译者

一、引言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因此,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译者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译活动中,如果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偏差,就会产生误译。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造成译者误译的原因都是因为译者对原文的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 (谢天振,1999:153) 。

二、英语读写译教程中的误译

在高校英语教材中,误译并不鲜见。《21世纪大学新英语读写译教程(修订版)3》(以下简称《(修訂版)3》)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其编写者及修订者分别来自各大高校,“具备深厚的语言学、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理论功底,同时长期在大学英语教学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见总序P.4)。而且,本次修订“对教师用书上的中文翻译做了全面梳理”(见总序P.4)。即便如此,《(修订版)3》给出的参考译文中,还是存在一些误译与疏漏之处。现将几处较严重的误译总结如下:

1.原文:(The students read them silently, intently. “Mr. McCourt, who wrote these?” asked one boy.) “You did,” I said. “I omitted names to protect the guilty. Theyre supposed to be written by parents, but you and I know the real authors. Yes, Mikey?” (“So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P.3-4)

译文:(学生默默而专注地读着。“麦考特先生,这些是谁写的?”一个男生问道。)“是你们写的,”我说道,“为了保护当事人,我删除了他们的名字。这些请假条是以你们父母的口吻写的,但是谁是真正的作者,你们和我都心知肚明。米克,是不是?”(“那么,我们该做什么呢?”)

该句译文错误有二:(1)短语be supposed to do sth.意为“被期望/应该做某事”;(2)综合上下文可以看出,“Yes, Mikey”不应该是老师反问米克这个在请假条上造假的学生(若老师是在反问,那岂不是与他“保护当事人、删除名字”的做法相矛盾?),而应该是老师发现学生米克有问题要问从而允许他发问,这样才会有后面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第二个问题是米克提出的。综上,此句应译为:……这些请假条本应该由家长来写,但是谁是真正的作者,你们和我都心知肚明。米克……

2.原文:(“Come in,” said the superintendent.) “I just want to tell you that that lesson, that project, whatever the hell you were doing, was excellent. Those kids were writing on the college level.” (P.5)

译文:(“进来吧,”督导招呼着,)“我只是想告诉你,你的写作课,你的方案,不管你称之为何物,真是太出色了。孩子们显然已达到大学写作水准了。”

此句译文错误有二:(1)漏译了表示强调的词the hell(意为“究竟,到底”);(2)doing一词译错,此结构应译为“不管你做的究竟是什么”。

3.原文:The name comes from the card term for three, though the father is now resigned to being called Bill Sr. (P.72)

译文:这个名字取打牌代表三的词,诚然这个父亲现在愿他人称之为老比尔。

在此句中,连词though引导的是让步状语从句,应译为“尽管”。另外,短语“be resigned to”意为“顺/屈从于,安于,勉强接受”,而译文一个“愿”字却把隐含的“被动”意味变为了“主动”。所以,此句应译为“这个名字来自于纸牌术语,代表三,尽管这个父亲现在已接受/安于被称为老比尔(这个事实了)”。

4.原文:“Worry is a spasm of the emotion; the mind catches hold of something and will not let it go.” It is useless to argue with the mind in this condition. The stronger the will, the more futile the task. (P.108)

译文:“忧虑是情感的一阵强烈发作。这时,心理攫住了某种念头,并且无意摆脱。”此刻与有这种心理的人争辩是无济于事的。他们意念越强,与之争辩的效果越差。

Mind一词意思很多,单作为名词,可以指“理智、精神、头脑、心灵、意见、智力、记忆力”等,但不管采用哪一个意思,前后两个the mind的意思都应该一致。 这里译者把它们译成两个不同的意思,显然是不对的。此句可译为:“忧虑是情感的一阵强烈发作。这时,头脑攫住了某种念头,并且无意摆脱。”与处于这种状况下的头脑争辩(或抗争)是没有用的,与之抗争的意志越强,就越是徒劳无功。

5.原文:...at the moment...for today is just the beginning. Its where you go from here that matters. (P.132)

譯文:……此时此刻,今天其实这里只是个起点,重要的是你们是从这里出发的。

这段译文的错误之处在于引导词where翻译错误。在强调句型Its... that...中,中间被强调的部分做后面that从句的主语,它是由where引导的名词结构充当的,意为“……的地方”。因此,该句可译为:……重要的是你们从这里将去往何方。

6.原文:——quite an active verb, “pursuit” ——which leaves, I should think, little time for lying around watching parrots roller skate on YouTube. (P.133)

译文:“追求”是一个相当主动的动词,它几乎没有留给你时间让你悠然自得地躺着上YouTube去看鹦鹉溜冰的影片。

译文“躺着上YouTube”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很显然,这是译者根据lie(躺)一词望文生义的结果。只要细心查证,就不难知道lie around是一个短语,其意有两个:(1)点缀,到处都是;(2)无所事事。根据句意,应采用第二个意思。所以此句可译为:……它几乎没有留给你时间让你可以无所事事地去YouTube观看鹦鹉溜冰的视频。

7.原文:The first President Roosevelt, the old rough rider, advocated the strenuous life. (P.133)

译文:我们的老罗斯福总统,一位老练的骑士,提倡勤奋的人生。

对照原文不难看出,在译文中,rough一词漏译了。其实,只要上网搜一下就会知道,rough rider为一固定名词,其意为“驯马师,驯烈/野马的人,骑兵”。另外,此词还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一段经历有关:罗斯福年轻时,在位于达科塔地区的自家牧场内当了两年的牛仔。1898年西班牙及美国开战时,他组织了一队名为“莽骑兵(Rough Rider)”的自愿骑兵(Volunteer Cavalry:马背上的军队) 。由此可见,此处错误不是单纯的漏译,而是对特定的美国历史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造成的。该句最好把the old rough rider译为“作为一位老练的骑兵”,再在文后的Notes部分对rough rider加以解释。

8.原文:Radiation is no longer merely the background radiation of rocks, the ultraviolet of the sun that have existed before there was any life on earth... (P.164)

译文:在地球上还没有生命之前,辐射能就存在于太阳紫外线之中……

这段译文很明显少译了半句话,是疏忽还是有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其实,此句翻译难点在于background一词,其意为“隐蔽的地方,幕后”,据此,该句可译为:辐射不再只是在地球上还没有生命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岩石的隐形辐射及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9.原文:Who would have thought that improved communications would have changed history by the spreading of disease-sleeping sickness into East African, measles into Oceania, very possibly malaria into ancient Greece? (P.176)

译文:谁又会想得到改进交通也会传播疾病,从而改变历史的发展:昏睡病传入东非,麻疹传入大洋洲,甚至还可能把疟疾传入古希腊?

这段译文读起来还算通顺,可是对照原文就会发现disease-sleeping sickness这几个词在文中所做成分很模糊,意思令人费解,很难据其得出通顺的翻译。经笔者仔细推敲,其根源在于一个符号的错误,如果把disease和sleeping之间的连字符改成破折号,句意就会变得豁然开朗。这样改动之后,by the spreading of disease(通过传播疾病)就变成了方式状语,而破折号之后的部分则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举出三种疾病传播到三个地方的例子。而且,经查证,sleeping sickness才是“昏睡病”。也许这只是一个印刷错误,但不管怎样,这至少是审阅校对上的疏忽而导致的错误。

在《(修订版)3》中,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的误译之外,还有一些不妥之处,比如:I figured (P.5) 与I thought意思相近,figure虽有“理解”之意,但此处应为“料想”;has yet to be defined (P.19)译为“还有待于界定”,更能体现其中动词不定式所含有的“将要”之意;That seemed natural(P.27)中的natural译为“自然而然”,比“顺理成章”更贴近原文;Eventually (P.28)意为“最后,终于”,并非“显然”;what I have acquired (P.95)应译为“我获得的是”而非“我需要的是”;the vice president did not know what to do with me (P.117)中的短语“do with”虽有“对付”之意,但在翻译时若意译为“那位副总裁不知道该拿我怎么办”,似乎更好;distinguished men and women (P.118)应译为“杰出人士”,译文“人员”很显然漏译了修饰语distinguished。

三、结语

在高校英语教材中,误译,无论是语言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它会对不求甚解的老师和不明就里的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教材的编写者及修订者都要对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提出极高的要求,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化敏感性。“文化敏感性对于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来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缺乏文化敏感性已成为许多误译的主要原因”(郭建中,1999: 315)”。教材的编写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把更好的教材奉献给广大师生。

参考文献:

[1]邹申,邱东林.21世纪大学新英语读写译教程(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猜你喜欢
误译翻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史铁生小说日译本中的误译分析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日语连体修饰语及翻译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