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建+”新模式推动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探讨

2017-04-26 14:44李庆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党建+党建创新创业

李庆龙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依托党建工作,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阿里巴巴商学院为例,探讨党建工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探索与构建。通过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证调查研究,了解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与启示,探究党建工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途径。

【关键词】党建+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32-02

从互联网技术到互联网产业,再到互联网经济,人类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近年来,阿里巴巴商学院党委依托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度合作的资源优势,探索用先进的党建工作机制和丰富的党建工作载体,让创新创业学子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逐步形成了党建+创新创业教育,党建+创新创业实战,党建+创新创业服务三大工作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建院初期,学院就建立了一支以党员教师为主,阿里巴巴集团高管、淘宝大学讲师、电商企业家共同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开发《网络零售》等10余本创新创业教材,实施“阿里课程”计划。“党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2008年,成立淘宝创业实验室,作为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在创业、教育、培训、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平台。主要承担《淘宝网店运营基础》课程、网店创业项目孵化、“淘宝网”网络零售实务认证课程培训、淘宝讲师培训等职能。淘宝网与商学院共同参与对实验室创业团队的指导,提供学生参与淘宝网各类培训活动的机会,拓展学生视野。淘宝网提供专业的皇冠卖家与创业团队进行结对指导,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010年,为了有效促进网络创业理论研究,成立了网络创业研究中心,现已形成较稳固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专家、学者队伍,持续深入开展网络创业理论和网络创业教改研究。研究中心承担的“基于创业教育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阿里巴巴商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路径探索和“网络创业特色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项目先后获得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资助。

2011年,开始举办“拥抱变化杯”创新创业大赛,每年举办期,分初选、立项、中期答辩、决赛,在“网络创业计划大赛”、“阿里星光─创业之星”等活动基础上,根据学院网络创业学生规模情况,将灵活组织省、市、校级“网络创业精英人物评选”、“网络创业优秀企业评比”等活动,继续发挥“网络创业研究会”和“网络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机构的职能,为学院网络创业隆厚氛围的营造服务。

2013年,学院党委着手实施“创业加油站”项目,发挥党员教师学科背景和企业工作经历优势,分类指导,帮助创业项目转型升级。

2014年,依托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优势,构建“淘宝(跨境)创业实验室、淘宝(跨境)创业中心(孵化)——电子商务创业园——物流基地——网络创业研究中心”“一站式”创新创业实践闭环,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和学习研究平台。

同时,学院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落户阿里巴巴商学院的资源优势,吸纳阿里学子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处理,提高项目核心竞争力。党建+创新创业实战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作为在省内高校中较早成立的学生创业园党支部,坚持定期举办创业经验分享交流会,每年举办“拥抱变化杯”创新创业大赛、赛马大赛、双十一冠军销售赛等实战活动,让创新创业服务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2014年以来,在市场营销系党支部牵头下,定期开展“E次方电商”沙龙,帮助创业者了解电商前言动态,补给创业知识。党建+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几年的努力,阿里学子创业团队保持在30个以上,在校生注册企业达12家,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日渐高涨,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新创业类别日渐丰富。从传统淘宝网C店向天猫商城、微商、跨境电商等多类目发展,从淘宝零售向天猫商城代理、再到自主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2014年,学生创业团队总营业额突破3800万元。

“算子科技”、“达推网”、“搜宝宝”等以大数据为背景的研究型创新创业项目逐步涌现,创新创业的水平和层次逐渐提高。

阿里巴巴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党支部被评为浙江省党建示范基层党支部。用“党建+”的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用“互联网思维”充实“党建+”的内涵,在阿里巴巴商学院党委的帶领下,阿里学子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在进取中收获荣耀!

猜你喜欢
党建+党建创新创业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