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改革形势,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因为传统教学制度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呈现出非常严峻的两极分化状态,尤其在现阶段全新的素质教学理念引导下,培养高中生自主锻炼能力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项教学任务之一,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办法来培养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本文将就高中体育教学高中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自主锻炼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1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好每一个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关注好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问题,通常情况下,高中生身体素质较低、自主锻炼意识薄弱的原因不在于身体本身的问题,而在于其他方面,比如学习不专心、厌学运动情绪严重、懒散的精神状态等等,因此,培养高中生自主锻炼能力的任务虽然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但是还是能有着非常显著的收获与成果的。
一、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焕发学习热情
现阶段的高中生并不喜欢通过运动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这些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与热情,但是一涉及到体育锻炼,就变得异常的安静与冷漠。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时时刻刻将高中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问题放在心上,多多给他们创造出参与运动的机会,当然,这样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而是给予他们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心态,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拉近与学困生的距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他们,教师关注不仅仅是他们的成绩,更是他们的健康问题,在潜移默化当中来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高中生的锻炼热情
想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基础工作就是要让高中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以及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高中生如果能够对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知之后,他们才会明白自主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教师要想激发出高中生的锻炼热情,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鼓励,鼓励可以迅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以及荣誉感,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时刻感受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培训机会,全面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及时给予高中生更多的鼓励。
三、给予高中生自由的锻炼空间
高中生无论是在年龄、身体还是在心理等等方面都已经越发趋近于成年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与认知。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给予高中生充足、自由的锻炼空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锻炼,有充分的权利去选择自己要参与的锻炼方式,让高中生们在自由的空间中不断发现与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体育教师要明白,高中生的兴趣和爱好是非常广泛的。体育教师要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班上的每一名高中生,找到每一名高中生的兴趣点,用兴趣来带动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是最有效也是最持久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体育教师的重要责任。
四、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实际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时刻向学生们渗透终身锻炼的理念,因此,要指导高中生们能够在保证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锻炼时间,不要把锻炼的时间全部依赖于体育课堂,更不要只在体育课堂上锻炼,因为高中体育课堂的时间与次数都是非常有限的。随着高效减负教学理念的不断施行,现阶段高中生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越来越多,于是,在高中生群体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化,一下子多出来很多自主决定的时间,使得原本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下的高中生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基于此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好自己的锻炼学习时间,比如在早晨起床后要进行晨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尽量要养成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学会对每一天的体育锻炼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明确今天自己该做什么项目的运动,这样学生才不会对体育盲目学习。
結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切勿操之过急,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2]梁良.《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