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肃
摘要: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到英语还和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个有用的工具。他们感到自己的英语学习还仅仅是一个开头,还有许多东西要学,更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因材施教 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
一、教学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
过分容易的教学要求固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松垮现象;反之,过难的教学要求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我总是使教学要求保持一定的难度,鼓励学生“跳一下,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使他们始终是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不断努力,不断向上。比如,在开始训练学生写缩写文章时,学生感到十分容易,认为只要看着指导性的问题,把答案串起来就行了。于是,我就要求在一分钟看完指导性问题,然后合上书,迅速完成缩写;以后又要求他们根据所给的连接词写缩写。做了一段时期后,学生感到较熟悉了。我就要求他们逐句按所给的关键词连结成句子,每句要以尽可能多的方式,用不同的连结词、句式来连结。这样一来,学生又起劲了,大家开动脑筋,往往一句句子有好几种连结方式,而且有些句子安排得很巧妙,连老师在备课时也没有想到。当学生明白了要求,练习了几次后,我又提出了速度与正确的要求。
我感到作为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目标。当学生“手中摘到一个苹果”后,应指给他们看,在更高上面还有“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激发学生跳得再高一些,努力一下“把它摘下来”。当学生摘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苹果”后,丰收的喜悦能给予他们勇气,促使他们做出新的努力,去“摘更大更好的苹果”。
二、一定的启发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教学要求应有一定的难度,但绝不能难倒学生,使他们兴趣索然,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因此,教师不光要提出“过河的目标”,还须指导学生“过河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较顺利地达到教学要求。
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讲述必须逐步从以课文为基础过渡到结合生活实际,从故事性质逐步过渡到评论、论述性质。这种条理性、逻辑性强,还要求思维相当活跃,能表达自己一定的看法。比如,怎样记好课文语言材料、句型笔记、泛读笔记;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等等,都需逐一指导。有些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可以事先考虑到,但也有些是估计不到的,这说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三、把学习与完成某一实际任务联系起来
有时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不能理解,看不到作业的意义。因此,在完成作业时任务时,不积极,不认真。但如果把他们的学习和完成某一实际任务联系起来,他们通过具体的执行任务,会产生兴趣,并进而逐步体会到该怎样认真地学习。
比如,学生往往对口、笔头的叙述作业不够重视,口头叙述三言二语,笔头故事草草了事。只靠教师的批评是不能解决同题的。我就对学生们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忆的,童年的学习生活更是值得回忆。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些好的有质量的故事、对话、报告。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研究教学,又能留下一些记载你们英语学习情况的真实材料。”学生们感到完成这个任务很有意义,因此,在平时的口、笔头练习时,他们都十分认真,争取讲好,写好,作为一种资料保存下来。随着资料一本本地增多,他们的故事、报告、作文的语言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四、要求明确,检査落实,及时评价
在开学初,我将一周的课作了具体安排,固定每天上课的课型,并根据不同的课型的不同情况,订出具体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并将此要求公布在教室的墙上。这样,学生对照这些表,能自我检査是否已达到了当天或本周的教学要求。
只提要求,不检査是不落实的,而且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来分析也是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的效果相当感兴趣,好的学习效果能鼓励他们更努力,差的学习效果能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及时赶上。但我感到检查不能光用考试分数来压学生,要讲究实效,采用多样灵活的检査方式。
我曾试用了一些不同形式的检査方法:除单元的口、笔头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外;用花时间较少的选择、填空检査学生自修课听音情况;用速读练习来检查阅读速度;通過填写“课外阅读情况统计表”检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及数量;通过发动学生把听音中听到的故事改成短剧,自编、自导、自演来检查学生吸收、理解情况;用模仿录音比赛,口语、拼写等比赛来检查学生的外语基本功;组织和其他语种的学生互访互译活动,检查学生的语言反应能力……
恰当而又及时的评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上进心。结合同学教学,我抓了考査后的评价,批改作业后的评价研究课、公开课后的评价、发动学生一起评价,这些评价都起了积极作用。
然而,更可喜的成效是在我们师生思想深处:学生感到学外语“乐在其中”,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是感到教外语“其乐无穷”。这种在工作学习中所取得的极大乐趣,将促使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