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2017-04-25 01:36刘长君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外导师体系

刘长君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刘长君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是在当前政策环境和教育现状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正确认识的背景下实施的。校内外联动体系的构建通过三个子体系的建立来实现,分别是建立校内外教学平台联动体系、建立校内外文化联动体系、建立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对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对创新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复合人才;联动体系;实施背景;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必要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个目标系列,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与特点,是一个有机构成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途径或者模式呈多样化。就大学生来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1]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教育注重的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或实际操作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更能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本质要求。

一、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的实施背景

(一)政策环境

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在给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2]并且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明确要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3]可以看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二)教育现状

部分发达国家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成熟,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尚未落地生根,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比过去,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1.学校层面

一些地区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推广不到位,欠缺有效的引导和宣传,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

2.教师层面

教师普遍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存在应付心理,教学形式单一、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有的教师不专业,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3.学生层面

很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欲望不够强烈,真正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相对不足,创业成功率偏低,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

表1 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这就说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普及及深入研究程度还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在校大学生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三)概念澄清

1.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课外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现行高等教育施行的课外教育有什么联系?是课外教育的一部分?还是等同于课外教育?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认识困惑。如果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课外教育,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就缺失了课内教育的部分,如果没有课内教育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课外教育的质量很难提高上去,而且参与课外教育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就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

2.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企业家速成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不是相当于企业家速成班?是不是为了传授当代大学生经商之道?是不是为了促使大学生毕业后当老板挣大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只会培养出学生的浮躁心理,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利益,导致学生在追逐金钱物质的道路上迷失自己,这样完全背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本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的框架思路

(一)建立校内外教学平台联动体系

校内外教学平台联动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架,是一个综合的教学过程,由三个课程平台组成:课内教学平台、课外创新平台、校内外实践平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就是依托这三个教学平台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

1.课内教学平台

课内教学平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开展课内教学活动的空间,课内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课内教学内容的多少、好坏和课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课内教学平台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是实施教学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基础,对其他两个课程平台的内容设置和组织方式具有引领和制约的作用,教学联动体系中起着统领、核心的作用。

在课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课外创新平台和校内外实践平台开展活动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2.课外创新平台

课外创新平台是学校创新创业计划驱动下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的空间,课外活动包括课题研究、创业演练等。课外活动是对课内教学效果的检验,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能力素质、品格素质、方法论素质、心理素质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谐的团队意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思想品格、学以致用灵活变通的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是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

课外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很多课题研究及创业演练的机会,促进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同时对于课内教学活动顺利的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3.校内外实践平台

校内外实践平台是社会职业需求驱动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我国很多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校内外实践平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校内实践活动包括科技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创新创业大赛,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活动包括企业顶岗实习、自己创业活动等,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职业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早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学校外,政府和社会企业应该与学校通力合作,支持和维护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实际应用的平台,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校内外教学平台联动体系中,三个课程平台不是独立存在的单元,而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课内教学平台在整个平台联动体系中占据统领、引导、核心的作用,课外创新平台和校内外实践平台对课内教学平台具有补充和促进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检验作用。若没有课内教学平台作为基础,另外两个平台无论何如开展活动,都达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同理,若没有另外两个平台的积极配合,仅有课内教学平台,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无法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二)建立校内外文化联动体系

校内外文化联动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校内外文化环境联动、校内外文化行为联动、校内外文化制度联动,三种校内外文化相互联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1.校内外文化环境联动

教育的开展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校内外文化环境的支持。环境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在学校内,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环境,可以采用开展校园文化节、举办创新创业竞赛、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宣传创新创业事迹的方式,使师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与文化环境交流,感受文化环境的力量,接受文化环境的教育。

在学校外,政府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创业的文化大环境,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企事业单位要向学生渗透企事业文化理念,在企事业文化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外创新创业基础环境,打造一个和谐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并不断优化学生创业基地环境,让学生在校外也能受到创新创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

2.校内外文化行为联动

校内的创新创业文化行为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改进课程设置的行为来促进创新创业文化行为,首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公共必修课的范畴,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创新实用;其次,加大创新创业通识课和创新创业专业课的课程建设,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确实感受到学校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所做出的战略措施和文化行为。

政府要将自己的政府文化行为深入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去,加大创新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企事业单位也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文化行为,为学生设立创业奖金,奖励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行为,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打造创新创业硬件设施,扩大教育空间。

3.校内外文化制度联动

政府、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三方主体都应发挥各自文化制度上的优势,为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提供保障。政府的文化制度,更多的表现在行为主导、政策推动等方面,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制度,则更多地表现在创业鼓励、资金支持等方面,高等院校的文化制度,则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

根据协同创新三螺旋理论,校内外三方主体应文化融合,制度互补,目标协同,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校内外文化制度的保障,才能目的明确、动力十足、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才能更好地完成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建立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

调查研究发现,导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在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科技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

1.校内外导师联动的类型划分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主要由专业教师组成,这些导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没有创业实践经验,对学生来说没有信服力。学校应该将具有一定讲授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优秀员工邀请进创新创业导师的队伍,实现校内外导师联动指导。

根据导师的作业场地,可以将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分为导师校内联动和导师校外联动两种类型。导师校内联动指的是企业优秀员工或创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走入学生群体,学校付薪聘请他们长期和校内专业教师一起担任导师,在校内对学生进行课内教学、课外创新、校内实践的指导。导师校外联动指的是学校提供机会,选派专业教师跟学生一起到企业去实习,专业教师同企业优秀员工一起,在校外对参加实践锻炼的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指导,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帮助,还丰富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历。

2.校内外导师联动的过程分工

校内外导师联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教育的过程,涉及了以下参与方:教学管理部门、专业教师、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企业优秀员工或创业成功人士、企业管理部门。校内外导师联动要想顺利、成功的进行,必须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他们的职责。

在校内外导师联动实施初期,教学管理部门应召开专题会议,向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传达校内外导师联动实施的内容和意义,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再召开主题班会,向学生进行校内外导师联动的宣传教育。在中期,则需要专业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学科优势,企业优秀员工或创业成功人士分享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或创业心得体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指导。在联动指导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全程参与,对联动指导的效果进行跟踪和适度调查,然后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对联动指导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或调整,从而促进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需要各基层组织的积极配合,才能正常运转下去,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才能更好的为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服务。

3.校内外导师联动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保障,校内外导师联动机制的建立对促进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建立导师联动的考核与监督机制,在考核与监督机制中设置相关约束规范措施和激励奖惩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制定或完善一系列导师联动的规章制度。比如导师选聘制度,可以筛选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或企业员工来担任导师;比如导师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的制定,要求导师书写导师工作计划和工作日志,可以明确导师目的,细化导师的工作量,为导师联动考核与监督机制的实施提供依据。

只有建立校内外导师联动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导师联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障导师联动辅导的效果,才能更好的辅导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三、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校内外教学平台联动体系的现实意义

建立校内外教学平台联动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和提升。

校内外教学平台联动体系,从课内教学平台、课外创新平台、校内外实践平台三个层面,致力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课外创新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首先说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来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激活创新创业思维,最后学生在实施研究方案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了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信顽强的心理素质,同样在校内外实践环节,也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这些素质,这些素质都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二)建立校内外文化联动体系的现实意义

建立校内外文化联动体系,有利于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诞生和发展。

“作为一个没有深厚学科专业基础但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事物,创新创业更多的是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存在于国内高校。在其发展初期,是以自上而下的创业模拟竞赛形式风靡于校园,逐渐获得大学生的感知和认同。”[4]正是校园文化的不断渗透,才使创新创业理念走进学生心底,才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创新创业队伍,才使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校内外实践锻炼,不断的接触和接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他们才开始关注创业,并获得创新创业启发,受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影响,他们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才不断的加强;随着创新创业队伍和形式的不断壮大,逐渐促成了创新创业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创新创业文化的生成、发展、升华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文化养分。

(三)建立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的现实意义

建立校内外导师联动体系,有利于创新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导师校内联动中,企业优秀员工或创业成功人士进入校园,他们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完成自己导师职责的长期过程中,必定要与专业教师接触,和专业教师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无形中就将自己的创新经验传递给了专业教师,再加上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样的导师联动大大促进了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在导师校外联动中,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到企业、行业,认识市场需求,熟悉新工艺和新技术,在企业和学生、企业员工一起开展技术研究,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利于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养成。

结语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5]构建校内外联动体系,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任重道远。

[1]袁园.浅谈高职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的意义[J].科技展望,2014(17):138.

[2]习近平祝贺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N].人民日报,2013-11-09(1).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6)[2016-10-25].http://www.sn.xinhuanet.eom/2013-11/16/ej18166672.htm.

[4]刘晓光.论校园创业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49.

[5]陈仕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其现实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6(4):30.

(责任编辑:孙建华)

Building On-Campus and Off-Campus Joint-Action System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 Complex Talents

LIU Changjun

(Sich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Guangyuan, Sichuan 628017, China)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 complex talents meets the demand of times. Building on-campus and off-campus joint-action system is implemented through correctly realizing current policy environment, present educational situation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 education. It is also built through three subsystems: building on-campus and off-campus joint-action system in teaching platform, culture and in tutoring. This system brings realistic meaning in promoting and forming students'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starting business, in developing campu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 culture and building new "dual-qualification quality" teacher team.

innovation and business-starting; complex talents; joint-action system; implement background; realistic meaning

2016-11-07

刘长君(1978- ),女,四川资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计算机应用。

G718.5

A

1671-4385(2017)02-0059-05

猜你喜欢
课外导师体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小满课外班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