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探析

2017-04-25 01:30张更庆张怀鹏彭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融合文化

张更庆,张怀鹏,彭飞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504)

文化建设

儒家“五常”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探析

张更庆,张怀鹏,彭飞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504)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是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因素。“仁义礼智信”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实施人文仁学管理,以“仁”治人、以“义”正人、以“礼”待人、以“智”用人、以“信”服人,赋予现代企业管理新内涵,推动我国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高效发展。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企业管理

“仁义礼智信” 为儒家“五常”,渗透于现代文明,是道德准则,是价值观念,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仁义礼智信”与现代企业管理融合,创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赋予了现代企业管理新内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现代企业的文化背景分析,探讨儒家“五常”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儒家“五常”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人文仁学管理的创新模式,对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五常”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文化背景分析

西方管理思想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鼻祖,我国企业管理是借鉴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发展起来的。西方管理思想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里成长、发展和壮大,经历了以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时代、以梅奥的霍桑实验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时代、管理学派众多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时代和以威廉·大内的Z理论为代表的当代管理理论时代,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国企业借鉴西方企业管理若不做改造,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影响企业的效率、效益和竞争力的充分发挥。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然结果。中国的黄河文明和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滋生了中国人善于凝聚力量的社会文化,培育了中国人社稷为上、循规蹈矩、顺势而为的行为文化和无为而治、灵活机动的哲学文化;西方的海洋文明和基督文化滋生了西方人自由奔放的个性文化,善于思辨的理性文化,培植了西方人不断探索的创新文化。文化渗透于管理表现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与中国管理比较,西方管理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1.重契约,轻感情。西方企业管理重视依法治企,一般企业都建立严格、详细的规章制度,员工与企业的关系靠“契约”来维持,而不像中国本土企业多是靠感情来维系。

2.重民主,轻权威。西方企业高层个人权威观念比较淡薄,倾向于民主治企。如英国、法国企业高层决策时,为职工董事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机会。中国企业多是集权式决策,决策由老板、主管把控,人们已经习惯于企业老板、主管的权威,认为他们的知识、经验、才能优于一般人。

3.重能力,轻亲缘。西方企业在选人用人时比较理性,多器重人的才能和正式组织结构,而中国企业选人、用人时比较感性,多是用人唯亲,在用人方面明显表现为排他性。

4.重理性,轻感性。在信息获取方面,西方企业更多地依靠开放式间接信息,中国企业重视行动中求亲知;在经营决策方面,西方企业多注重理性分析,而中国企业多诉诸于企业家的感性分析。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使儒家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成为必然。中国企业在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时,要因地制宜,须将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其中,博采众长,发展创新,提升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

儒家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表现为“外方内圆”。外方,即以法治企,通过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财、物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内圆,即以德治企,将儒家“五常”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

二、儒家“五常”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分析

源于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融合“五常”文化,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将会推动我国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效发展。

(一)以“仁”治人,创造和谐的管理文化

仁,即仁义、仁爱,与人为善,和谐相处。反映到管理上就是管理要体现“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是现代企业管理崇尚和提倡的新理念、新思维。人性化管理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求企业决策者把经营目标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统一起来惠及国家、社会和企业。不顾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追求企业之私利就会有失仁义、仁爱之根本,从而失之于众,失之于民,企业难于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管理从微观上讲,要求管理者突出人的位置,重视人的利益,善待员工,关心员工,使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企业文化环境达成默契,形成和谐关系。总之,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仁治”,要求经营管理者着眼于长远、大局,施“仁”于国家、社会和民众,注意人的需求层次研究,注重企业情感培养,以此树立管理者权威、创造和谐企业文化、激发员工潜能,从而高效实现企业目标。

(二)以“义”正人,集聚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义者,宜也,制裁事物使合宜也。引申为正义,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必须弘扬正气,行大义,才能顺天道而行之,集聚发展的正能量。企业人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品质。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必须把德行置于先,用好人,用有作为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企业选人、用人、发展人提供了德行之标准。在企业里,只要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就会充满正能量,促使企业高品质发展。企业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在运营活动中,遵循“君子之财,取之于道”的儒家思想,即求利必须合乎义——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以义求利,通过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实现“义”、“利”相统一。企业重“义”,要行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来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之道,报效祖国,造福于民,回馈社会。

“义”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用高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基本修养;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其他员工树立典范;要明辨是非,伸张正义;要公平处事,不倚不偏,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现代企业有了大义和正气,必会有凝聚力,必会充满生机,必会走得更远。

(三)以“礼”待人,增强企业发展的内驱力和外驱力

礼,即礼仪、礼节。孔子曰 “礼者,敬人也”,道出了礼的本质含义为尊重,体现的是文明的处事行为,要求人际交往和处事要相互谦让、相互尊重。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懂礼,就难以立身处世,就不可能取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礼、知礼人人必须。知礼,首先要有公德意识,即为人处世要遵从社会公德。企业经营者,要把社会公德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衍生发展企业的经营文化。其次,要知礼俗,懂人际交往的处世学问,学会与人相处。企业经营者要把礼俗文化运用于企业经营文化,以传统文化之礼,关心员工,关爱员工,感化员工,增强企业发展的内驱力。最后,要守规则,遵守约定俗称的规范。每个企业要有企业的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制度文化,以制度文化规范企业人的行为。企业基于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人知规范,守规范,就易于达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目标,为企业走向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以“智”用人,挖掘企业的创新潜能

智,即智慧,是人的内在思想通过独有的特性体现在外在事物的表征。“智”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本源。智慧来自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自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人必须是学习型的,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学习就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而立身,不学习就难以在管理和技术上取得创新和突破来优胜于竞争对手。对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危机感、紧迫感,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对学习型、创新型员工在精神上给予鼓舞,在制度上给予激励。

企业竞争终将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需要是“智”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企业前进的先决条件。为此,企业通过智力投资,招贤纳士,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加强管理培训、技术培训,通过弹性的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智”运用于企业管理,要求经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企业管理的一般智慧,更要有运筹帷幄、决战必胜的“大智”。“大智”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上一定要有全局性、前瞻性、先进性。因此,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必须高瞻远瞩,着眼大局和长远考虑企业的经营方略,使企业经营与市场发展的态势、走向接轨,与行业发展的国际化要求接轨,与“互联网+”的新业态接轨,这样的企业才会战无不胜。

(五)以“信”服人,提升管理者的威信和经营诚信度

信,即诚信。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了诚信在衡量修养、品行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个有修养的人必须是一个诚信的人。人不守信就会失去朋友;企业不守信就会失去客户。特别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诚信已经成为塑造个人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增强自我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信”在企业管理中具体表现为管理者的威信和经营诚信度。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巳者谓信”,管理者自身确实具善德称“信”。善德是管理者树立威信的基础。管理者的善德表现为大公无私、爱企如家、忘我奉献。有威信的管理者可带好班子,带好队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呈现勃勃生机的局面。古人云:“言而无信非君子。”企业经营的好坏来自良好的口碑,不诚信的企业,一定不会有好口碑,甚至会砸了企业的牌子。诚信度是企业合作者考核企业的首要条件,是树立企业品牌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企业诚信度的建设。企业的诚信度表现为企业用人诚信、为人诚信、质量诚信、价格诚信等,企业只有诚挚待人,注重信誉,货真价实,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更好服务于品牌建设,招致更多的合作伙伴,把企业做大做强。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从麻醉开始到缝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 h IL-6和hs-CRP表达情况,术后随访6~48个月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以“仁”治人、以“义”正人、以“礼”待人、以“智”用人、以“信”服人,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管理者要正确处理五者的关系,因势利导,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辩证灵活运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融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应有功效。

三、儒家“五常”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

儒家“五常”文化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实现“五常”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融合,对抑制借鉴西方企业管理思想时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促进中西管理文化的融合,打造“外方内园”的管理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儒家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作以下探讨。

(一)现代企业管理融合“五常”文化需要辩证思维

企业管理者要辩证看待儒家文化,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儒家文化源于封建社会,其“仁爱”思想基于血缘关系,体现亲疏有别,关顾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亲人和朋友。运用于现代企业,容易背离公平竞争,任人唯亲,同时衍生出许多陋习,如越级汇报、打小报告等,增加了企业的内耗,削弱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管理者必须把儒家的“仁爱”上升为“大爱”,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儒家的“礼”没有基于人的“天赋”,过于强调顺从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的“天赋”的压抑,若古板运用,必会不利于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管理者在以“礼”为要,进行企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的“天赋”,创设激励文化,充分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企业管理融合“五常”文化需要价值与文化的契合

价值与文化契合,文化才能助推价值,价值才能映射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直观体现。“五常”文化融合于企业管理,必须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相统一,就是说企业运用“五常”文化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时,要注重“五常”文化与企业价值观念相匹配。按照 J.柯林斯和 J.I.波拉斯在《基业长青》中提出的观点,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不应超过六个。企业管理者在融合“五常”文化时,既不是不分是非的完全照搬,也不是因“是”全部拿来,而是着眼于企业价值趋向、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有限度地汲取“五常”文化之精要,凝练企业特色文化。如海尔集团通过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总结出“注重群体,以和为贵”、“主张以仁为本”、“强调道德修养,重视自律”等核心思想,与西方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海尔文化。

(三)现代企业管理融合“五常”文化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言传身教

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决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创立,领导者贡献达70%。从公司成立、组织框架建构到经营目标、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实施,决策者的信念、理想贯穿至始至终。企业在融合“五常”文化、淘汰旧有文化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应根据个人理念和公司战略创建新文化,并适时调整,以保证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匹配。企业领导者以言传身教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垂范于员工,敦促并指导管理者以制度、规范、产品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让文化成为管事、管人、管物、管财的指导纲领和精神动力。如日本的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贯彻企业的核心价值,强调管理者的行为是对员工身教的强有力形式。

(四)现代企业管理融合“五常”文化需要文化的物化和管理者的坚定执行

“五常”文化融入企业管理形成的企业新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结合儒家文化的精要,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实践提炼升华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运营理念,并鼓励员工围绕企业价值观和运营理念把经营目标内化为员工的行为文化,物化为管理文化和产品文化。“五常”文化融合于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是在管理规范不断修正、制度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实现渐进性融入。处理突发事件,要恪守企业核心价值观,首先考虑处理方式是否符合企业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在处理过程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深化“五常”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度,促使企业文化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如海尔集团要求以80/20原则处理,即管理人员在下属员工犯错时负领导责任和主要责任,不但要挨打,而且是被打80大板。因下属过错,中层管理人员为此承担较大的连带责任,因而,海尔的OEC管理(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即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不会遭到员工的抵制,反而得到强化而坚定执行。

(五)现代企业管理融合“五常”文化需要员工的认同和践行

企业文化落脚于员工的实施。管理者把融入企业的“五常”文化及其物化文化通过例会形式向员工宣讲,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自己在执行企业文化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树立先进典范,弘扬企业先进文化。通过企业刊物、网站、社会媒体宣传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成为行业楷模、社会风尚。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儒家“五常”文化宣传日活动、儒家“五常”文化修身训练营活动、“五常”文化与管理辩论赛活动等,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其中,让员工在活动中体会、感受企业精神价值和文化魅力,进而把活动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员工努力的方向标。开展员工贯彻企业文化的互评活动,以评化解矛盾,以评消除分歧,以评纠正缺点,以评弘扬正气,促进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四、基于儒家“五常”文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模式

企业管理融合儒家文化所形成的新文化,需要贯穿于管理模式中去执行和落实。

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结构,一般包括制度化管理模式、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基于契约式的西方管理是一种制度化管理模式,呆板,缺乏人情味,在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中没有生命力。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因素,就可淡化制度的“残酷”,创造亲情、友情、温情的文化氛围,甚至可以随机地处理组织利益冲突和矛盾关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高效实现。于是,基于A模式(金字塔型)、B模式(学习型)基础上的C管理模式孕育产生。

C管理模式取自“China”首字母而得名,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人文国学(为人处事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以人为核心”是C管理模式的关键,“以人为本”是C管理模式的原则,“道法自然”是C管理模式的特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C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凸显巨大生命力,但是C管理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基于国情、文化的变化与时俱进,在探索创新中求发展。基于儒家“五常”文化构建人文仁学企业管理模式(见图1)就是在C模式背景下的创新管理模式,是发展了的C管理模式。

模型中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循环的闭环回路。其中,“仁”是“爱”的最高准则,居于核心地位,统领其他四个方面;“义”是维系公平正义的尺度,是协调企业内外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礼”是企业内外相互尊重的外在表现,是企业良好形象直观展现;“智”是实践企业战略目标和创新发展的思想源泉,是践行大道的助力;“信”是“仁义礼智”的根本,是践履企业道德的根本。人文仁学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为企业构建了一种相互协助、共同信任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改善管理环境改善,更有助于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

图1 人文仁学企业管理创新模式

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将人文仁学管理模式运用于管理实践,打造“外方内圆”的管理格局。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重视企业道德建设。仁学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以下要求:不要被物质利益所迷惑,要以“仁”治人,关心员工,关爱社会,绿色发展;要以“义”正人,为企业发展集聚正能量,形成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良好的“伙伴”效应;要以“礼”待人,做“知礼”、“守礼”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要以“智”用人,实施人才驱动战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企业创新发展;要以“信”服人,坚持诚信价值体系不动摇,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结语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企业照搬西方企业管理模式并不适宜。借鉴西方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儒家思想的辩证吸纳、儒家思想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契合、领导者的身体力行、企业文化的物化、管理者的坚定执行、员工的认同和践行等方式促进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融合儒家思想的企业新文化,需要落实到管理模式中去执行。基于C管理模式下的人文仁学管理创新模式,就是儒家“仁义礼智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模式,通过以“仁”治人、以“义”正人、以“礼”待人、以“智”用人、以“信”服人,摒弃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文化环境的不适,推动企业和谐发展、高效发展。同时我们要注意,儒家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不是全盘继承传统文化,而是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创新发展。

[1]罗海成.华人企业管理的伦理倾向[J].管理哲学,1994(4).

[2]蔺盛冬,蔡正兵.试述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农场经济管理,1997(5).

[3]江林.浅论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与当代企业管理[J].现代商业,2010(20).

[4]李金平.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智慧[J].北方经贸,2014(4).

[5]吴启龙,文艺.基于儒学文化“仁义礼智信”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

[6]郭杨.融合儒家文化,构建中国特色文化[D].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9.

[7]360百科.企业管理模式[Z].

(责任编辑:孙建华)

An Integrated Analysis between"Benevolence, Justice, Courtesy, Wisdom and Integrity" of Confucian Culture and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ZHANG Gengqing, ZHANG Huaipeng, PENG Fe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Weihai, Shandong 264504, China)

"Benevolence, justice, courtesy, wisdom and integrity" of Confucian culture are the core factors of Chinese value system, w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govern people with benevolence, educate people with justice, treat people with courtesy, employ people with wisdom and convince people with integrity, all of which promot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cientific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efficient development.

Confucian culture; benevolence, justice, courtesy, wisdom and integri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2016-07-05

2016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以儒家文化融合于现代企业管理为例”(16-ZC-GL-08)

张更庆(1968- ), 男,山西闻喜人,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经济管理。

B222

A

1671-4385(2017)02-0090-06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融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融合菜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