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下语用训练的三个层级

2017-04-25 03:37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吴正兵
师道(教研) 2017年4期
关键词:层级文体习作

文/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 吴正兵

读写结合下语用训练的三个层级

文/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 吴正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用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重新界定,将语文学习定位于 “运用”上,从而让语文的有效性教学变得清晰可见。

结合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而诞生的语用教学,具备了两者共同的“基因”,这 “基因”决定了语用教学产生的机制,而科学合理的语用教学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层级。

一、语用立意:源于课文,造就习作

语用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主体在充分了解了文体的情况下,有了表达的欲望,才会有习作的冲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用教学课的首要目标便是帮助学生解决 “课文讲了什么”。

1.了解文本解读的层次。语用教学的基础是从阅读出发,从低层次的文本内容的再现,到理解文本的内涵、语言表达的形式,再到了解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文本的语言形式。文本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的语言形式,可立足文体,首先区分不同文体的结构、语言格式,再过度到篇、段、句的不同构成方式,最后细化到具体的语言表达顺序、修辞、写法等。

3.架接课本与写作的桥梁。

读写结合下的语用训练出自教材,教材是最好的素材。首先,从年段来看,语用训练首先要符合年段习作要求,要有字、词,句段,篇的层级。其次,要从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学习写起,再到学习如何选择素材。

4.激发学生习作的意图。充分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完成文本主题的积累、文字表达情感的积累,把相同主题不同表达进行对比,把作者选材与自身阅历进行对比,把文本的表达格式总结出来,这些都将有助于成为激发学生习作最厚实的基础,这便是我们常常讲的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例如,老舍先生的 《猫》,笔者觉得语用训练点应该把语用训练点放在:精确贴切的词语排列上的规律性、表情达意上有感染力、结构层次的逻辑性、描摹形态上的情境性、行文过程中的反复性。见下图:

明显可见,首句是中心句,以总分的结构层次选择体现猫可爱一面,这是中年段学生在学习构段的典型材料。体现猫可爱的 “蹭”“伸” “踩印” “叫唤” “咕噜咕噜”则精确地体现了词语排列的规律性和行文的反复性,而对 “抓痒”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解闷”则在表情达意上体现词语的情境性和感染力。要发现语言文字的美,首先体会作者的写作时选材的用意,并在这些文字材料中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奥秘。

二、语用构思:感受文本,沟通习作。

文本与习作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文本的具体语言实例,启发着学生主体最直接的习作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用教学课的第二个目标便是帮助学生解决 “课文是怎么写的”。

1.感受文体的异同。小学文体不多,大多记叙文 (包括了写景、写事、写人、状物),说明文,古诗,少量议论文,其中,童话、民间故事可归类到写事中。每种文体的写法是大致相同的,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以写事为主的文体。

2.感受文体的个性表达。小学阶段的的文本大多是以主题式的单元构成的,而且大多 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叙事为主,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同类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文本构思巧妙所在,感觉到各种叙述方式以及语言使用的贴切。

3.感受文本的结构布局。文本的内容是通过各具个性的结构、布局表现出来的。从文本的线索到结构,从详细与简略,从正面突出与侧面相衬托,理解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中间如何过渡,开头与结尾如何呼应,突出主题等。

4.感受文本与习作的构思。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切皆为习作而服务,在充分解构了文体特征和调文本结构后,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感受,分析作者如何构思文本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切实是最佳的习作素材,而这种体验,与习作的构思是一脉相承的。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首先,笔者觉得应该把语用训练点重点如何突出人物个性形象上。 “凤辣子”的特点是什么?“辣”。考虑文本从两个面表现人物形象:外貌和语言的描写。外貌描写的语用点应落实在人物衣服的材质上,落实在穿着服饰的戴、绾、系、罩这几个动词上,从而体现贵妇人穿着奢侈、讲究的形象上。衣服的材质和穿着的动词最能体现作者的用意,只要用弄清这些材质的价值不菲,才会感受到人物的权威,才能够更好地理解 “辣”的人物个性特征。

相比外貌描写,本文的重点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文本对 “凤辣子” 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多地体现在文本人物的对话中,文本通过生动的语言地刻画出了 “凤辣子”的本性:见风使舵,献媚讨好,八面玲珑等。

那么在外貌和语言,选择哪一种语用训练更有价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任何语用训练都先要从年段、单元、文本的整体要求出发,再先分析好作者如何构思文本内容来表现人物的,最后去设计语用训练点,这样语用训练才会不偏不倚。

三、语用表达:先读后写,积累迁移。

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择最能够触发学生感悟的内容或者语言表现形式,在充分的积累后,再进行写作迁移,这才是最好的读写结合方法。语用教学课的第三个目标便是帮助学生解决“习作是怎么写好的”。

1.在阅读中积累文本素材。

小学生习作素材是比较空泛的,缺少生活阅历。教师应该有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指向积累素材的问题。好的文本,不妨让学生多读多背,并以此激发学生寻找文本的异同,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整理更多同类主题的文章。

2.在阅读中积累文本结构。

教师要重视文本表达的结构,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如同 “百花齐放”般,而不是一个班的学生大多只能使用同一类表达手法。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形式。

语言文字不是简单的说话内容组合,它是具有文采和生命力的。文本中大量精采的语言形式极富哲理和表现力。在各个年段,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动作类的细节,人物性心理的变化,场景的白描等。

4.在习作中积极进行迁移。

运用是最好的学习。在语用训练中,教师要积累提供文本的迁移训练的机会,联系文本的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以随堂练笔,日记,周记,班报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展开。

例如,在教学 《去年的树》时,将文本的学习分列成三个层级,从而梳理出语用训练点。首先,第一层级:朗读教学课,这是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的了解和关键词的表达情意的感悟。其次,第二层级:对比阅读,这是第二课时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关注这种童话文体在情节上的“反复”。最后,第三层级:随文练笔,这是第二课时的后半部分。

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要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完成了体验、积累,迁移的语用训练全部过程,实现了习作的选材、立意、构思中间环节。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层级文体习作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习作展示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