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快乐、合理、有效的区域

2017-04-25 19:00陈晓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材料投放区域活动

陈晓棠

【摘 要】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教师指导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有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游戏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材料。即要考虑到材料的趣味性,又要适合幼儿的发展。

一、选择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能力差异,科学地投放区域材料,提供层次性和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每一个孩子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时,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 力求寻找一些适合他们的游戏材料,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富有趣味性,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程度。同时随着主题活动地开展,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添加或更换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重温集体活动的知识,使原有的经验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提升。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难免产生与家庭的分离焦虑,所以在建构“娃娃家”时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利用泡沫板将区域合理的划分,并隔成一个个小房子,形象的体现了区域的层次性与空间感。同时利用纸箱做成娃娃的衣柜、小床、枕头,用蛋糕盒做成了圆桌、用奶粉罐做成了小凳子、用饼干盒做成镜子、用泡沫板做成电视等投放在娃娃家,让孩子把平时在家玩的玩具带入园,摆放在娃娃家的玩具柜上,在孩子感到陌生时玩玩自己的玩具,和他们说说话,拉近家园的距离。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无意注意占有势。所以,那些鲜艳、靓丽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在考虑创设音乐吧这个区域时。我用及时贴把区域的地面张贴成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在音乐吧里除了有现成的乐器,我们还自制了话筒、长笛、吉他等乐器。这样不仅区域投放的材料充足而且给孩子们留了足够进入区域游戏的空间,孩子们在音乐吧、娃娃家中玩的非常开心、真正的成为了区域的主人。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非常丰富而又充足的材料,尽量做到人手一份。如穿项链、拧瓶盖、小汽车、小拼图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得到锻炼, 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区:孩子们阅读时,需要一个较安静的环境。我将阅读区安排在午睡室,并投放了一些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书籍、本周早期阅读、语言活动的故事图片、幼儿用书、头饰,手偶等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习惯;在美工区投放成品与半成品的材料,如蜡笔、橡皮泥、剪刀、石头、花生壳等,孩子可以拿它们来剪剪、贴贴、画画——在活动中继续探索着,发现着,从中感受着各种材料带来的乐趣。在生活区投放系鞋带、纽扣子、夹夹子等锻炼了幼儿小手肌肉、动手能力。区域里所有的布置都是经过我们认真思考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起来的。

二、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规程》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最有效的措施。”

孩子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玩法的活动材料,并把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

三、教师有效地指导

在区域材料投放到位之后,老师该如何指导?如何让这些材料到每个孩子的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如何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孩子的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呢?我想,这正是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习惯培养

幼儿每一次进入区域时,所玩的材料要及时放回原处、学会整理、学会归位、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区域开设的井然有序。

(二)观察、记录、适时参与、介入

当幼儿在活动时,老师作为观察者。观察材料的投放是否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兒,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重点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以观察、鼓励为主,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当适时介入,对孩子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老师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三)活动的评价,提升经验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而区域活动的评价,对孩子的活动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于发展个性,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提升的核心作用。应该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

[2]《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

[3]孔启英教授主编.《新纲要解读》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材料投放区域活动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