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霞
【摘 要】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计算;数学学习;基本功;培养;计算能力;学习习惯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教学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先从小学生错误计算谈起。多年的实践教学我发现学生计算出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158”誤写成“185”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657-299=657-300-1=357-1=356,已经从657 中多减1了,应该加上1。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5.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
根据以上出错原因,我建议在今后计算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片面提高课堂效率而忽视了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因为每一个内容口算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今后相关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口算”题,严把每个数学学习内容的入门关。
2.笔算与估算结合,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学生的数感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让估算最终也能指导后面的计算。如在教学:估算99+196时,让学生先思考99和196分别接近几百,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当教学完笔算后,将正确的得数与估计结果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估计的结果应该和正确的得数很相近,进而也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3.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这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
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4) 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5.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的错题记在本子上,并指出错误之处和改正方法。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出错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从而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细致,长期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耐心与恒心。只有这样,师生才有可能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