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琼凤
摘 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教学中重视认知因素,忽视情意因素的做法,找到两者的内在联系,并充分发挥情意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提高。本文就针对此问题,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关键词:情意因素 数学 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03-01
小学数学学习,就是一个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统一、协调发展的过程,情意因素与认知因素一同构成了小学生认知结构,两者缺一不可。一般来说,认知因素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接收知识,并将其加工转化为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而情意因素则是学生对知识的意向定向与维持调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情意因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意因素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1 发挥情意因素的启动作用,激发学生的认知情趣
从大量心理研究中发现,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这些反映主要以人类需求为依据。所以也可以说,体验是人类情感的基础,它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心理反映。这种情感反映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就是所谓情意教学。兴趣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类情感之一,出于对数学的喜欢,学生会更加乐于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抽象只是的形象性,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动。
比如:“角的度量”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角的大小”判断比较困难,为了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王叔叔家的电灯坏了,他扛着梯子去修等,第一次梯子没靠住墙,梯子倒了,还把王叔叔的脚砸伤了。之后王叔叔调整了梯子与墙面的角度,第二次梯子就靠住了。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次梯子到了,但是第二次却靠住了呢?这与梯子和水平线所成的角的大小有关系吗?如下图1所示,你们能判断出∠1和∠2的大小吗?在生动的情境以及教师引导性的提问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认知情趣也会提升,对于“角的大小”的认知会更加深刻。
图1
图2
2 发挥情意因素的定向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知
除了启动作用外,情意因素还具有定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发挥情意因素的这个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参与认知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点拨、提问和引导等,充分利用学生情意因素,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比如:“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情意因素的定向作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进行实际计算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激发情意——观察这个表格,图2所示。思考路程一定的情况下,表中三个人进行比赛。结果如表,表中三个人的比赛要素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会马上进入思考状态,之后学生们会纷纷回答,路程这要素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跑了110米,而时间这个要素是不同的。(简单问题,大家回答踊跃)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并表扬他们积极思考非常棒。接着,教师引发学生第二轮的思考:既然如此,大家再次思考,他们三个人中,谁跑得最快?为什么?如果路程一定,我们要如何去判断快慢?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验证,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是一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引导和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情意因素的定向作用会得到充分发挥,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最终认识到,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需要比较时间,判断快慢,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3 发挥情意因素的调控作用,基于學生充分的认知成功机会
经常获得成功心理体验的学生,往往对数学更有兴趣,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并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捕捉成功的机遇。但是,学生中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教师必须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此时,充分发挥情意因素的调控作用,就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成功的机会,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与求知欲。
比如:“画角”之后,教学布置作业练习,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层:(1)你能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吗?150、1500、1650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700、1200、750、800、
1700(书中练习,较为简单)
第二层:利用一副三角尺,还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度数有什么特点呢?(课堂操作活动的延续)
第三层:不用量角器和三角尺,你能想到其它方法画出下面的角吗?900、450、1350、1800。试一试。(课外练习,提高练习)
通过难易不同的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在巩固知识的环节,充分发挥情意因素调控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心学习规律。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意因素,将其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发挥出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提点,以及合理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数学认知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邢计亮.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情感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J].网络财富,2010(01).
[2] 叶亚美.让探究性学习走入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4年
(01).
[3] 沈杰,张永泽,王雪巍.注重课堂教学培养数学思维[J].数学教学通讯,2012(02).
[4] 蒋辉.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复习教学例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