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蔚 吴国清
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
——以江苏省S市为例
朱仲蔚 吴国清
从治理动机、工具、治理绩效三个层面对江苏省S市男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进行调查,研究显示,较之男性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在发挥其独特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乡村治理能力优势的同时,也同样遭遇到当代女性参政所面临的结构不合理、晋升渠道狭窄、职务性别化、参与村级事务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等问题。择业动机认知偏差、社会资本存量较少以及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是导致女大学生村官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只有从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入手,才能切实提高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
女大学生村官;乡村治理能力;社会资本
伴随着“大学生村官”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推广,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不断扩大,女大学生村官逐步顶起农村社会发展的“半边天”。2015年,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共有137900人,其中男性58200人,占总数的42.2%,女性79700人,占总数的57.8%。①上述数据根据中央组织部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相比男性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除了“村官”、“大学生”身份,还拥有鲜明的性别身份。女大学生村官进入传统以男性权利为中心的农村权利体系之中,客观反映了女性参政意识的觉醒和增强,间接改变了农村地区广大妇女政治参与、利益表达过程中的“失语”状态。同时,由于“女性”身份,女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乡村治理能力也区别于男性大学生村官。基于此,本文以女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希望进一步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使女大学生村官在广阔的农村大舞台上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S市的实证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两种调查方式。共发放2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98%。问卷主要包括报考动机、治理资源、治理方式和治理作用等四个方面。同时随机访谈了该地区8名大学生村官、4名镇干部、6名村委会成员以及若干名村民。这8名大学生村官基本在农村或社区工作一年以上,其中3名党员,4名往届生,2名具有研究生学历,一半以上农村出身或者有农村生活经历,男女性别各占一半。
(一)治理能力的目标要素:治理动机的性别差异
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指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付出行动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从另一角度来说,想要实现目标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人治理能力的发挥。积极动机对行动者治理能力的发挥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反,消极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理能力的发挥起到负向作用。因此,本文运用治理动机来阐述治理能力的目标要素,将动机问题设置为“怀抱理想,改变农村现状”、“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等较为积极的治理动机,以及“听从家人、朋友的意见”、“解决暂时的就业问题”和“被优惠政策吸引(如享受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向考录政策,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录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等)”等较为消极的治理动机。
由表1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村官选择其职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解决暂时的就业问题”(40.6%)、“被优惠政策吸引”(27.3%)等功利性较强的消极动机上。但男性大学生村官体现出集中性和多样性的择业动机,在功利性较强的消极动机的基础上也大量存在“怀抱理想,改变农村现状”(20.3%)、“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20.3%)这类较为积极的治理动机;而女大学生村官更为集中地体现为较为消极的治理动机。且父母、朋友等人对女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影响较大,表2显示,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合计30.6%;而男性大学生村官仅有20.9%。说明与男性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的治理动机更为不稳定,受他人影响较大。
表1 您选择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单位:人、%)
表2 父母、朋友等对您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影响大吗? (单位:人、%)
(二)治理能力的资源要素:治理资源的性别差异
能力运作必须依靠一定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非物质的资源载体。资源丰富还是匮乏,是治理能力能否发挥以及发挥高低程度的源泉。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他们所拥有的个人资源(学历、专业、是否担任班级干部)相差不大,因此主要考察其社会资源(即通过与乡村社会其他行动者如乡镇干部、村干部、乡村社会精英的互动获得的社会关系资源)的差异。大学生村官与其他行动主体的互动构成庞大的治理网络体系,其所获资源既包括他人所拥有的个人资源,又包括他们通过在其等级制结构中位置控制获得的位置资源。问卷调查发现,女大学生村官更倾向于与女性村干部互动,而与男性村干部的互动较少,除非村委会成员中没有女性村干部的存在,才不得不与男性村干部进行互动。
表3显示,女大学生村官偏向于获取女性村干部所拥有的个人资源和位置资源,她们主要跟随女性村干部一起负责处理村庄计划生育、教育、矛盾调解等相关工作。而33%的男性大学生村官则与男性村干部和女性村干部都进行互动,这样既能够吸收女性村干部的资源,又能够获取在乡村权力结构中大多处于决策性和主导性地位的男性村干部的个人资源和位置资源,因此,男性大学生村官在复杂的乡村社会环境中能够获取的社会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远远高于女大学生村官。
(三)治理能力的行为要素:治理工具的性别差异
斯托克指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政府可以运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1]9对于治理工具,不同的行动者有不同的选择,它取决于行动者个体特征,诸如性别、年龄、经历等因素。在治理工具的选择上,男女大学生村官是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呢?本调查将问题具体化为“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冲突时”,男女大学生村官是否会做出不同的工具选择。表4显示,当男女大学生村官处理村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53.1%的大学生村官更多地选择约束性工具(如村规民约),与过于集中在约束性治理工具上的男性大学生村官相比,有7.8%和13.2%的女大学生村官选择激励型和引导型的治理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体现出女大学生村官较为擅长采用非强制性的治理工具,利用沟通、宣传、教育、鼓励等方式来处理村民矛盾的特点。
表3 您经常与男性村干部还是女性村干部进行工作交流? (单位:人、%)
表4 当村民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您一般利用以下哪个手段来处理 (单位:人、%)
(四)治理能力的评价指标:治理绩效的性别差异
治理绩效是指对行动者的乡村建设及其实践所产生社会效应的综合评价,成熟的、系统化的治理绩效指标体系、模型和评价方法,能够对一个行动者能力的履行效果进行全方面的考核,是反映和衡量治理能力水平的评价指标。由于乡村治理取向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其评价内容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分配、公共参与、社会秩序四大部分。[2]本文也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对男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绩效进行分析。
1.经济增长
村庄的经济增长是乡村治理绩效最直接的反映,也是衡量乡村治理能力的最直接的指标。在乡村治理的经济效益方面,男女大学生村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性大学生村官乡村创业率明显高于女大学生村官,同时在自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评价上也远远高于女大学生村官,即男性大学生村官在推动乡村经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方面具有更大影响力。
图1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上,您的自我评价
2.社会分配
村庄的社会分配反映村庄治理的公共服务绩效,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持乡村秩序的重要保证。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的过程是村民个体、集体组织、政府供给制度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相对集体组织、政府供给制度,村民个体在表达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偏好以及影响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作为乡村治理主体的大学生村官,在村庄公共产品的分配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配的客体对象上,更加关注在村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的意见,更加细微地关注和满足弱势人群对村庄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偏好,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图2 您有没有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为女性说话
3.公共参与
村庄的公共参与反映村庄治理的政治绩效,村民广泛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是衡量中国农村政治化和民主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乡村社会环境中,村民普遍存在着对村庄公共事务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农村妇女在政治认知水平、政治参与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三个方面,较之男性更为消极、被动,甚至抵触。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村官进入乡村社会,积极参与乡村事务,提高了农村妇女参与乡村事务、表达自身利益的积极性。女大学生村官进入传统以男性权利为中心的农村权利体系之中,一方面客观反映了女性参政意识的觉醒和增强,另一方面间接改变了农村地区广大妇女政治参与、利益表达过程中的“失语”状态。
4.社会秩序
村庄的社会秩序反映村庄治理的社会绩效,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开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当前,乡村社会因土地、拆迁、山林等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不断增加,流氓地痞借助农村剩余的封建意识形成地方恶霸势力,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增多而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单调和缺乏,聚众赌博等不健康文化娱乐活动尤为盛行,都严重影响了乡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较之女大学生村官,男性大学生村官在维护乡村秩序、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大。这是因为,维护乡村社会秩序过程中有可能与当地村民或地痞发生摩擦,女大学生村官天生生理条件处于劣势,出于对其安全的考虑,村干部一般不会安排女大学生村官负责乡村社会治安方面的工作。
图3 在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作用上,您的自我评价
总的来说,男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治理动机方面,从大学生村官整体来看,选择到基层农村工作是大学生村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理性选择。男大学生村官治理动机呈现多样化,而女大学生村官的治理动机则偏向消极。第二,在治理资源方面,女大学生村官更多地通过女性村干部来获得社会资源,而男性大学生村官则同时通过男性村干部和女性村干部来获得社会资源。第三,在治理工具方面,女大学生村官常常运用非强制性的治理工具处理村级事务,善于通过沟通、说服、移情等手段解决问题;而男性大学生村官更多运用强制性的治理工具,如法律法规、乡规条约等处理乡村事务。第四,在治理绩效方面,职务晋升与治理绩效考核息息相关。根据相关数据,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中有1096人担任村“两委”正职,520人担任乡科级干部,582人担任县级以上干部;其中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65人当选村“两委”正职,占33.3%,122人担任乡科级干部,占23%,1人成长为县处级干部;而男性大学生村官中有731人当选村“两委”正职,占67%,398人担任乡科级干部,占77%,581人担任县级以上干部,占99.8%。①参见江苏省委组织部:《全省女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在南京开班》,载于《大学生村官园地》,2015-11-15。由此可见,男性大学生村官的晋升空间远远大于女大学生村官,从侧面反映出男性大学生村官的治理绩效要高于女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在社会分配、公共参与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更关注乡村弱势群体,推动了农村地区广大妇女的政治参与;而男性大学生村官则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一)择业动机上存在认知偏差
择业动机的积极与否直接决定着女大学生能否胜任且较为稳定地从事大学生村官职业,影响着女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乡村治理能力能否正常发挥。当前一些女大学生村官在择业动机上存在认知偏差。
其一,择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更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社会责任的担当。只有具备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高尚的社会性的择业动机,才能推动人们去选择和从事社会性职业,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潜能和社会价值。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洪流中孕育而生的,政府通过选拔、培养,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知识青年与村官相结合,把优化农村基层管理人才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因此,在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时,就意味着承担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服务农民的义务,担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也就要求必须具备立志乐道、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尚择业动机。然而关于女大学生村官择业动机的调查显示,其中不乏动机模糊、目标偏移的情况,有的人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人是盲目从众,还有的人是急功近利。
其二,择业动机单一化,思安求稳的思想浓厚。目前,女大学生择业观念呈现单一化倾向,更多地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具有稳定性、保障性的工作,对于具有开拓性、前导性、冒险性等特点的职业,有的人完全不考虑,有的人持观望、矛盾的态度。大学生村官职业具有不稳定性,没有明确的身份定位,还需要面临三年合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因此村官职业不是一些女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部分女大学生即使选择了这一职业,也更多的是受到了父母和朋友意见的影响。
其三,成就动机偏弱,创业意识淡薄。成就动机的强弱影响着挑战精神的强弱,最终影响到个体能力的发挥。当前大部分女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入工作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但是总体来说,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成就动机较弱,更易服从权威,缺乏挑战精神。女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的绝大多数能够认真完成日常工作,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也存在着只是被动完成村干部布置的任务的问题。成就动机较弱,就会设立难度较低、容易实现的目标,也就不会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社会资本的匮乏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嵌入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资源,通过社会网络以及获取社会网络所附带的信息、声望、权力等,影响和决定行动者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本分布的不均衡,造成社会群体(性别或种族)由于其优势或者劣势的位置对嵌入性资源获取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导致社会群体的社会不平等。[3]167社会资本的分布在性别上的差异尤其明显。相比男性,女性在社会等级结构中处于劣势,也就是说,女性在获取和动员拥有好的资源的社会关系上处于劣势。并且由于互动的同质性,即社会互动倾向于在等级制中拥有相似资源或者处于相同与相邻社会位置的行动者之间发生,女大学生村官在建立社会关系网络时具有高趋同性和低异质性,更倾向于同女性村干部交往,使用女性村干部所拥有的资源,而这种资源,较之男性村干部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明显的劣势。
1.存在垂直权力结构的“权力尖端缺损”现象,即女性参政任职较少且集中在权力与提升机会较少的职位上。具体来说,就是正职少、副职多,虚职多、实职少,低层多、高层少,反映了中国女性参政执掌实权少、参与核心决策少的现状。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一直以来村委会班子成员中的男性数量远远高于女性,如表5所示。
2.水平权力结构中的角色失衡——“职务性别化”现象严重。职务性别化是指职务的分配不是按照政绩或者能力,而是按照性别分配。[5]217职务性别化已经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社会认同,人们广泛认同一些职务是属于男性的,而另一些职务是属于女性的,职务深深打下了性别标志的烙印。在我国,女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集中在科教文卫计生等部门,参与和担任党政部门、立法机构、政治协商等一些核心部门的女性领导干部较少;相反,男性领导干部更多的处于中央和地方政治与决策领域的核心地位。在基层农村更是如此,绝大多数村“两委”班子中明显存在性别分工,女性进入村“两委”通常负责计划生育、教育、妇女工作,或者兼任会计、秘书工作,而男性往往负责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关键性工作。虽然女大学生村官也有可能获取处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心位置上的男性村干部的社会资源,但是大部分男性村干部不愿意为女大学生村官进行资本投资。其原因,一是由于男女有别,男性村干部感觉带着男性大学生村官比较方便,不方便与女大学生村官进行过多的交流。二是认为女大学生村官既无法适应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农村物质环境,又无法适应“烟酒文化”、“男尊女卑”等不良的农村精神环境。中国社会特有的“烟酒文化”在乡村社会尤为盛行,在处理农村日常事务时,免不了抽烟喝酒,有时候往往通过一支烟和几杯酒的交流就能拉近彼此的关系,化解彼此的矛盾,与男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在这种“烟酒文化”中明显处于劣势。三是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绝大多数村民、村干部认同“当官”这种事情不是女孩子做的,女孩子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照顾小孩、丈夫和老人。在对男女大学生村官安排乡村事务的时候,村干部会下意识地进行不同的区分,倾向于让男性大学生村官处理对外事务,如拉项目、找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等,而让女大学生村官负责处理对内事务,如整理文件、撰写材料等。由此,女大学生村官社会资本存量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其乡村治理能力的发挥。
(三)传统性别文化与女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刻板化群体形象
大学生村官是国家权力下沉乡村社会的“新型”政治代理人,其乡村治理能力能否发挥的逻辑前提在于他们能否真正嵌入我国农村社会。女大学生村官乡村治理能力的发挥,不仅需要完善制度设计,而且需要考虑制度运行的社会文化基础。与男性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还受到了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以“男公女私”为核心的性别观念的限制。
表5 2000—2014年村委会成员性别构成[4]137(单位:%)
1.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基层农村是女大学生村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景,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是女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农村场域之中发生社会互动关系的三个主要主体。女大学生村官是在“男尊女卑”观念依然盛行的农村地区生活和工作的,在这一场域中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与女大学生村官的互动影响着其性别角色构建。下面主要从镇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这几个互动主体来分析对女大学生村官性别角色的“他者”构建。
在我们这边大学生村官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村里事务繁杂、琐碎,大量的文件材料需要处理,虽然村子里有电脑,但是许多村干部无法流畅地使用,大都需要大学生村官的帮助,所以大家都是抢着要的,每年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人数还不够分。(镇干部A,男,40岁)
目前我们在岗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女性的数量略高于男性,说实话,我们并不想要这么多女大学生村官,但是我们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经由省级统一考试直接分配给我们,较之男性,女性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能力上来说,都不大适合复杂的农村环境。(镇干部B,女,38岁)
与男性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在矛盾调解、撰写材料、工作的细致程度等方面比较出色,但是毕竟是女孩子有很多的不方便,尤其我一个大男人后面常常跟着个年轻女孩子影响不大好,也不指望她们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一番大事业,你让一个女孩子到处奔波拉项目、跑投资,发动全村村民搞经济,哪有那么容易呀。(村干部A,男,52岁)
我更希望找个男性大学生村官,一来比较方便,二来女孩子比较容易害羞,没什么主见,没什么魄力,什么事都要问,没什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一味地听从上面吩咐,这样在农村工作肯定是不行的。(村干部B,男,44岁)
男孩子确实更加适合农村工作,男性大学生村官在体力上的优势,方便他们到田间地头开展工作,使得他们能够更快与村民建立关系,融入农村社会。(村干部C,女,50岁)
可以看出,村镇干部对于女大学生村官还是持比较欢迎的态度的,肯定了她们在处理乡村事务过程中较之男性大学生村官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但总体上讲,村镇干部更希望来村工作的是男性大学生村官。这里暗含着对于男女大学生村官不同的态度和偏好,这种偏好不是针对个体,而是针对一个群体,而且这种偏好并不以一定的客观事实为依据,也完全不考虑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仅仅依靠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形成的稳定的观念。这不仅表现在先入为主地根据性别的不同,对男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角色进行不同的定位,而且表现在对于男女大学生村官不同的工作期望上。
上面咋派一个女娃子下来,能干些啥啊?女娃子哪有男娃子厉害啊,你看那些当官的大部分都是男的,女的很少,女的当官也就是管管鸡毛蒜皮的事,大事还是要靠男的做主的。(村民 A,男,46岁)
男孩还是女孩都无所谓,只要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正义感,能够诚心为我们办些实事,比如修修路、装路灯、办理低保户、合理规划土地,客观公正地处理和调节矛盾,平常与我们多说说话,了解我们的需求,能够带领我们走上致富之路,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就行了。 (村民 B,女,41岁)
从上述谈话中可以得知,其一,村民认可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有想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他们是持欢迎态度的。其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村民渴望致富的心情也日益强烈,但由于环境、资源、人才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此,部分村民对这群年轻的、有文化的大学生村官抱有较高的要求,甚至认为他们“什么都会”、“无所不能”,期望着能够带领他们“改善生活,过上好日子,走上致富之路”。然而日子久了,村民明白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虽然知识层次高,但是工作经验不足,缺少历练,也逐步降低了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甚至有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比较失望,认为“他们没什么实权,就是个摆设”,“混几年就都走了”。也仍有部分村民持乐观态度,认为“至少有人肯为我们跑腿、做实事”,“告诉我们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法律和法规”,“有的大学生村官做的就不错,带着全村人创业,搞得红红火火”。其三,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较高,但是这种高要求和高期待是有性别区别的。他们更多期待着男性大学生村官能够带动全村村民搞创业,使得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而对于女大学生村官则体现出低要求和低期待,“女孩子的话,比起到处奔波拉项目搞投资,不如在村里搞搞教育、卫生、调和矛盾什么的”。对男女大学生村官不同的工作角色定位、角色期望、职务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大学生村官乡村治理能力的发挥。
2.多重角色冲突
与村民、村干部和镇干部多元主体的互动是对女大学生村官性别角色认同的外部性构建力量,在与多元主体(他者)互动过程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导致女大学生村官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充满困惑。认同是行动者在文化特质或相关的整套文化特质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而这些文化特质在诸意义的来源中占有优先位置。[6]3因此女大学生村官能否认同社会赋予的性别角色,发挥其乡村治理能力的优势,还要从女大学生村官这一行动主体自身加以分析。调查发现,传统性别角色所要求女性“宜室宜家”的品质特征,已经内化到一部分女大学生村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认同感。
毕竟是个女孩子,我也不想太拼太累,安安稳稳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就可以了。(村官访谈对象 A,女,26岁)
农村的工作比较艰苦,还是比较适合男性。(村官访谈对象 D,男,27岁)
“求安稳”、“女孩子不要太拼”、“贤妻良母”这种传统性别观念已经与部分女大学生村官的性别角色认知完全融于一体,但是,仍然有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想要改变目前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偏见和歧视。
相对来说我们这里男女大学生村官没什么差异,还是比较公平的,学习与进步空间都很大,这些都需要自己努力,不可简单归因,怨天尤人。可能在结婚成家后,会有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但是我觉得自己只要权衡好分配好,一切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村官访谈对象 B,女,23岁)
我觉得男女大学生村官没什么差别,一个对内一个对外配合得挺好的,不过可能女性结婚以后精力不够吧。(村官访谈对象C,男,24岁)
这些女大学生村官想在工作上做出出色的成绩,同时也希望能够兼顾家庭,既有着较强的社会成就欲望,又力图做个贤妻良母,呈现出价值取向的双向性,容易陷入事业和家庭的两难之中。她们或者选择放弃一样,或者不得不超负荷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运转,不但影响了她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且制约了其乡村治理能力的发挥。
(一)夯实基础教育,树立正确择业观
高校作为培育和输送女大学生村官的重要基地,是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上岗前的最后一站,因此,加强女大学生村官的岗前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她们树立正确择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党政后备干部,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前文所述,择业动机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能否较为稳定地从事大学生村官这份职业,也影响着女大学生村官乡村治理能力能否更好地发挥。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女大学生认清社会形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鼓励她们积极投身农村基层工作,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构建多渠道互动平台,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村官良性发展的环境
女大学生村官是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的一股源头活水,也是各级妇女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构建女大学生村官互动平台,一是由各级妇联组织牵头,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为女大学生村官提供多渠道平台,建立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女大学生村官交流会;二是各级妇联组织、妇代会建立专门负责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机构,及时听取和解决女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和困难;三是创办大学生村官工作交流园地,比如江苏省委组织部主办了《大学生村官园地》、大学生村官网站等,及时宣传和公布政策信息,定期采编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还专门设立女性版面,促进了女大学生村官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工作和生活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提升女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资本
由于女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资本存量远远低于男性大学生村官,应当重构和优化女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资本结构。一方面,要通过优化女性村干部在社会网络中的结构位置来推动女大学生村官优化其社会资本结构。对女性参政进行适当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依靠国家的执行力和强制力推动女性参政,具体来说,就是推行女性干部的性别比例保障政策,即在立法和决策机构保证女性参与决策的最低比例,在农村政治权力结构中按照性别公平原则,对村委会成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组合,改变以往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女性少、处于权力核心位置的女性更少的现状,确保女性村干部在村“两委”权力结构中处于优势的位置,能够把握实质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引导女大学生村官拓宽社会网络,积极参与村庄各项公共事务,加强自身与不同性别村干部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重视与村庄经济能人、有声望的长者、退休村干部、优秀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的联系,为自身发展提供全方面的社会支持。
(四)构建两性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
乡村社会仍然留存着以“男尊女卑”为核心的性别偏见,无论是男性村镇干部、女性村镇干部,还是男性村民、女性村民,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男性应该以公共领域为主,女性应该以家庭领域为主,而且男性各方面能力高于女性。要彻底改变传统性别文化,需要依靠渐进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当前,应重点加强对农村政策决策者性别平等意识的培训,推动性别平等在乡村自治中的主流化,加强农村文化管理,为发挥女大学生村官的乡村治理优势营造两性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
[1]俞可平.治理和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郭正林.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3]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李晓广.当代中国性别政治的制度安排缺失[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6](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董力婕
A Study on Rural Governance Ability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s Village Officials——ACase StudyofSCityin Jiangsu Province
ZHUZhongwei,WUGuoqing
The authors study the governance abilities of men and women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work as village officials in Scityin Jiangsu Province fromthree aspects includinggovernance motives,tools and workingperformance.The study shows that women university students as village officials,though having advantages in governance with the spirit of focusing on people’s roles,still face the same problems including irrational structure,small chance of promotion,gender stereotypes about positions,limitation of participation in village affairs as other modern women.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not playing bigger roles in governance for women village officials.They include cognitive bias in career selection,small amount of social capital and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The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of women college students as village officials could be actuallyimproved ifthe abov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college student village officials;rural governance ability;social capitalist
10.13277/j.cnki.jcwu.2017.02.005
2017-02-10
G776
A
1007-3698(2017)02-0036-09
朱仲蔚,女,南京农业大学政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吴国清,男,南京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210095
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村官‘讲好中国扶贫故事’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号:16YJA7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