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庭,刘海荣,白桂峰
(皖南医学院 1.研究生学院;2.临床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心理学·
医学院校大学生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吴金庭1,刘海荣1,白桂峰2
(皖南医学院 1.研究生学院;2.临床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大学生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某医学院在校学生450人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应付方式特点以及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学生在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与全国成人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阳性症状组较健康组在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等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显示,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是阳性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OR=9.026,95%CI:4.045~20.140,P=0.000),而解决问题因子则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OR=0.165,95%CI:0.050~0.544,P=0.003)。结论:应付方式影响心理健康,成熟型应付方式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医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
【DOI】10.3969/j.issn.1002-0217.2017.02.025
应付作为健康与应激的中介机制,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持续稳定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和情绪反应,对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和学习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应对内外压力时可能会采取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影响身心健康。为此,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他们应付行为特征,探讨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和改善大学生的应付水平,为大学生健康行为教育提供支持。
1.1 研究对象 2016年4~5月对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学生45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08份,有效率90.67%;男210人,女198人,年龄(21.23±0.60)岁。
1.2 方法
1.2.1 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2]包括62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等6个因子量表,每个因子量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是”和“否”两个答案,用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6种不同的应付方式因子进行不同组合,将解决问题和求助归为成熟型应付方式,自责、幻想和退避则是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而合理化则被认为是混合型应付方式。成熟型的应付方式反映出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个体情绪和行为缺乏稳定性;而混合型则表现出个体在应付方式上集成熟与不成熟于一体,反映了个体的矛盾心态和人格特点的两面性。
1.2.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2]共包含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等10个因子,反映从感觉、情感、思维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饮食睡眠等方面的自觉症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5级评分,量表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越差。用于观察不同类型应付方式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判定有统计学差异。
2.1 医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通过对408名调查对象数据的统计,显示阳性(总分>160或阳性项目数>43或任一因子分>2)人数142人,阳性率为34.80%。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全国成人水平(P<0.05)。但在不同因子上存在差异。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高于全国成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其他等因子得分低于全国成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医学生应付方式特点 SCL-90量表得分阳性症状的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自助应付方式因子上较心理健康学生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付方式的合理化、自责、幻想和退避等因子上SCL-90量表阳性症状学生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生在合理化、自责、幻想和退避等应付方式因子上得分较本科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上,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
表1 医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水平与常模的比较
因子因子得分(n=408)国内成人常模(n=1388)tP躯体化1.25±0.361.37±0.484.6770.000强迫1.72±0.531.62±0.583.1210.000人际关系1.54±0.501.65±0.513.8470.000抑郁1.34±0.421.50±0.595.1100.000焦虑1.39±0.411.39±0.430.0000.500敌对1.28±0.401.48±0.566.7270.000恐怖1.30±0.411.23±0.413.0320.001偏执1.39±0.421.43±0.571.3160.094精神病性1.40±0.411.29±0.424.6760.000其他1.32±0.421.52±0.349.8730.000总均分1.40±0.371.44±0.133.3810.000总分125.73±33.18 129.96±38.7 2.0010.023
表2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应付方式因子比较
应付方式阳性症状组(n=142)健康组(n=266)tP解决问题0.79±0.210.86±0.163.7640.000合理化0.41±0.220.36±0.192.3940.009自责0.37±0.300.20±0.236.3770.000求助0.61±0.240.67±0.222.5420.006幻想0.46±0.240.35±0.234.5320.000退避0.43±0.250.34±0.233.6520.000
表3 不同学历层次、性别医学生的应付方式因子比较
应付方式研究生(n=105)本科生(n=303)tP男(n=210)女(n=198)tP解决问题0.84±0.160.83±0.180.5040.3070.85±0.170.82±0.181.7840.075合理化0.33±0.160.38±0.202.3170.0100.39±0.210.37±0.181.0520.294自责0.13±0.160.27±0.275.0140.0000.24±0.280.26±0.250.6530.514求助0.62±0.240.66±0.231.5150.0650.64±0.230.67±0.231.2200.223幻想0.29±0.170.40±0.254.1840.0000.38±0.260.40±0.220.7720.440退避0.30±0.180.38±0.253.0180.0010.36±0.260.38±0.220.5230.601
2.3 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SCL-90量表因子得分为因变量,其中1=阳性症状组、0=健康组,将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是阳性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而解决问题因子则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详见表4。
表4 应付方式因子对SCL-90量表阳性症状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BSE.Waldχ2POROR95%CI下限上限解决问题-1.8040.6108.7550.0030.1650.0500.544自责2.2000.40928.8700.0009.0264.04520.140常数0.1340.5280.0640.8001.143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有研究表明,用SCL-90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阳性检出率达22.63%[3]。本研究和以往只关注大中专学生不同,增加了研究生层次。研究发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尤其是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其他因子上较全国成人水平较好,但是在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症状上较全国成人水平较差。这些与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略有不同,提示:①随着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有所好转;②本研究的对象是医学院校大学生,由于医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得他们更易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在调试身心健康方面可能更有优势;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尤其应注意把握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实际状况,加以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水平。
3.2 大学生应付方式特点 根据Frend S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合理化、求助、自责等都是人们对付紧张和日常问题的方式,这些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中介。Coyne认为,压力是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影响因素[4],应付方式反映了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带来不同认知和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在本研究中,显示大学生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合理化—退避—自责。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取向以成熟型和混合型为主,与李然等的研究一致[5]。这种以成熟型和混合型为主的应付方式,反映了大学生在生理成长上趋于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同时在应付方式上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征。这也正契合了青年学生在人格和思想认识上不成熟,心理发展未完全稳定的特点。大学生以混合型的应付方式应对学习生活环境时,难以适应环境,情绪反应也不能得到缓解,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影响心理健康。
本研究显示男女在应付方式上并无明显差异,这与张继香、林良章等[6-8]的研究不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是,研究发现不同学历水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有所不同,总的来看,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较少,这可能是由于研究生的阅历、年龄以及学识相对较丰富,在应对压力时较为理智,更容易选择相对成熟的应付方式;而本科生由于认识局限、应对能力有限等,更易发生自责、逃避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3.3 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比较分析阳性症状组和健康组的应付方式,可见两组在应付方式的各因子上均有差异,提示不同的应付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均有影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得分越高,SCL-90各因子得分也越高,越有可能出现阳性症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解决问题与阳性症状呈负相关,学生应付方式采取解决问题倾向越多,阳性症状越不易出现,心理健康就越好,提示成熟型的应付方式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因此,本研究认为成熟型应付方式能够减少压力对个体产生的焦虑、敌对等消极情绪,减轻躯体对应激条件的不良反应,增加有效应对生活情境的资源,可视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而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相对而言较为消极,会增加个体应对压力的情绪困扰和躯体症状等,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总之,本研究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特点,分析应付方式的不同因子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提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不同层次、不同表现和应付方式的特征,关注学生具体心理问题,做到对“症”干预,不断促进成熟应付方式,维护心理健康发展。
[1] FOLKMAN S,LAZARUS RS.Apprmsal coping,health statu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6,50:571-579.
[2]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3] 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等.1990年代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2):101-104.
[4] LUMA GB,SPIOTRA RT.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m Fam Physician,2006,73(9):1558-1568.
[5] 李然,杨俊生,郭彩琴,等.大学生应付方式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5,33(187):79-82.
[6] 张继香.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7] 林良章,蒋怀滨.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27-429.
[8] 乔慧,芬陈瑜.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应对方式[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6):436-439.
Effects of coping styles in medical students on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WU Jinting,LIU Hairong,BAI Guifeng
Graduate School,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ping styles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on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Methods:450 medical students completed 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evaluation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 of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coping style nature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coping style on their mental health.Results:The medical studen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on the levels of obsession,phobia and psychosis from the average level determined in Chinese adults(P<0.001).The difference was also significant between healthy group and positive symptom group regarding the coping style in problem solution,rationalization,self accusation,help seeking,fantasy and retreat(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tepwis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self-blaming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risks of positive symptoms (OR=9.026;95%CI:4.045-20.140;P=0.000),whereas bette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as protective factors for mental health (OR=0.165;95%CI:0.050-0.544;P=0.003).Conclusion:Individual′s coping style may affect his mental health status,and mature coping style can be conducive to maintenance of mental health.
medical students;coping style;mental health
1002-0217(2017)02-0183-03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552;SK2015A553;SK2016A094)
2016-09-02
吴金庭(1979-),男,讲师,(电话)15212255858,(电子信箱)13061614@qq.com。
B 84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