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研究

2017-04-24 01:49翟宇卉杨明辉
关键词:学习成绩学习效果学习者

翟宇卉,杨明辉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研究

翟宇卉,杨明辉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慕课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学习效果一直受到质疑。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都力图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数据来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以及评估学习效果,但受制于各平台的数据限制,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和著作。基于《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慕课在“好大学在线”及“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学习者数据收集,具体分析了学习者的选课、退课情况,在线互动及提交作业情况,在线时间以及学习成绩情况,分析了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规律,了解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和知识认知已不适应甚至阻碍了慕课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学习者不再以成绩和证书为导向,而是以获取技能和知识为重点。国内的慕课课程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课堂的影子,仍然把重点放在“教”的环节上,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对互动的反馈,都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慕课;学习行为;学习规律;学习效果

大数据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方法,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受到欢迎,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主流。以慕课、微课为代表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受到学习者的热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慕课的价值逐渐受到质疑。加拿大在线教育开拓者哈拉西姆教授(2015)更直言,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慕课远非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媒体大肆炒作,但慕课的学习效果极其糟糕。慕课只不过是在复制讲授式教学+测验的过时教学法。因此,对“慕课+”情境下的学习效果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慕课、微课等在扩大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同时,是否能够有效地保证学习效果,提升教育质量,这些都是亟待探索的问题。目前关于在线课程学习行为的研究不多,仍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国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通过对某个单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提供改进意见。如Anderson(2014)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尝试在不同学期相同课程中进行平台改进并对比,从而提升学习效果;第二类从平台的角度提出数据分析方法,如Demoncourt(2013)搭建了一个大数据平台对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第三类对学习者行为进行建模,从而预测学习者的退课率或完成率。国内基于大数据的行为分析也很匮乏。吴江(2015)基于“爱课程平台”的一门慕课进行学习者行为分析,并划分了学习者类型;蒋卓轩(2015)基于北京大学在Coursera上开设的6门课程进行数据分析,尝试分析学习者的类型以及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视频观看过程和学习成绩等。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在线学习行为和效果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只是从数据到数据的表层分析。学习者为何会出现大面积的退课现象以及慕课的学习效果究竟如何评价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探讨和深入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各大慕课平台的数据相互独立,且不公开;二是尚未建立起大数据环境下的行为分析模式。教育大数据刚刚兴起,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及时提供教育反馈,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慕课作为研究样本,该课程目前上线在“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并即将上线“Coursera平台”,覆盖人数过万人。通过相关后台采集数据,了解学习者的注册时间、完成时间、视频观看行为以及在线互动情况。通过学习行为来预测学习效果,提出在线学习的学习激励措施。慕课的开放性使得完成率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通过学习行为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了解学习者退出的时间等。这些信息都将有助于预测学习效果。退课率现在是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因为慕课的开放性特征,使得退课本身并没有受到任何约束。本研究通过数据筛选,了解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以及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一、基于课程的数据分析

本研究以《文献管理和信息分析》慕课为样本,采用case study的方法,通过调取平台数据,了解所有选课者的基本人口信息,并通过注册时间、退课时间或完成时间,以及每次在线时长或参与互动、提交作业的情况来进行数据分析,并基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慕课情境下的学习机制以及学习效果评价。

1.《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的基本概况

该课程教学持续时间为14周,课程发布时间为2016年2月5号,开始时间为2016年3月16日,结束时间为2016年6月20日。选课总人数为10017人,获得成绩人数为783人。由于各大平台并不强制要求学习者提供个人的教育背景以及专业特长等信息,有的平台仅凭邮箱注册就能进行学习。根据学习者自愿提供的有限信息中,本科生占到了49%,在校生占到了70%,说明在校大学生是目前慕课学习的主要人群,这也与大多数慕课研究的样本相吻合。他们的在线学习时间也远远超过其他人群。根据“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选课数据显示,选课人数从课程上线期伊始,逐步上升,并在课程开始的第3周达到峰值,其后选课人数迅速下降,直至课程结束。而该课程的退选情况也和选课情况类似,呈现先高后低、先抑后扬的情况。随着课程的开始,学习者对课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是否持续学习会做出直接的判断。学习者的学习反馈直接体现在退课活动上,课程开始后的4周内是退课的高峰期,学习者通过几周的课程来验证和评价慕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步骤、教学效果以及个人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在整个课程进行中,无论是选课人数还是退选人数,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状态,说明课程的学习者波动极大,符合开放课程的特点。而根据课程最后的考核情况,获得成绩的人数仅为783人,占总选课人数的7.8%。其中获得合格以上成绩的人数仅为157人,成绩不合格人数为626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慕课学习者追求的并不是最终的学习成绩,而更看重的是学习过程及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益。更加高效的学习过程,更加贴近学习者的慕课设计和慕课评价应是慕课发展的方向。

2. 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以及在线互动情况

视频观看是在线学习的主要手段。《文献》慕课由12个章节,共89个短视频组成,每个视频的长度大约在8分钟。内容涵盖了搜索引擎、数据检索、RSS应用和思维导图等。与传统课堂和在线课程不同,慕课众多的短视频提供了不同的知识内容,满足不同程度和层次的需要,因此不同章节和内容受到的关注度不同,点击量和观看次数以及人数都有很大差异。如图1 所示,随着课程的不断进行,观看人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直至课程结束。慕课学习者在观看视频5时人数达到最大峰值,说明学习者的热情在开始阶段达到最大值。在线互动方面,如图2所示,与视频观看有着较大的类似,讨论的人数及发帖量在第一次讨论时最高,随后逐步下降。虽然学习者人数在讨论7和最后一次时有所回升,但总体趋势仍然是不断递减的;在作业提交方面,更是体现了学习者热度下降的特点。第一次作业提交人数最多,然后逐渐减少,只是在最后一次考试时有所反弹。学习者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有选择地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第一要务,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组织方式。

图1 视频观看人数

图2 随堂讨论参与人数

3.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

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成正相关的关系。学习者的学习时长从早上开始逐渐增加,到晚上的8点至10点时段,达到学习时长的峰值。一天的学习时间中,学习时长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晚上的6点至8点时段,以及4点至6点时段;学习人数与学习时长极为相似,晚上8点至10点,学习人数为一天中最多;而从学习时长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看,总体上,学习时长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学习时长越长,学习成绩越高。

二、“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分析

1.课程的完成率和课程成绩并非学习者的关注重点,不宜以此来作为衡量慕课的质量或者学习效果的依据。

在线学习的特点就是学习者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慕课的开放性特征迎合了网络时代的学习需求,从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尽管课程完成率低下,学习效果受到质疑,但并不影响慕课的发展前景。因此,慕课时代的到来需要全新的评价体系和认识,用传统课堂的形成性评估方式来衡量和评价慕课,结果必然令人失望。尽管慕课选课和退课人数波动巨大,但进入课程中期之后,慕课的波动幅度明显收窄,选课人数大幅减弱,说明增加人数已经大幅减少;而退课的波动幅度较之前也有减弱的趋势,说明学习者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后,基本可以确定是否坚持学习到最后或完成整个课程学习。学习者的关注重点是内容及技能的获得,并不是慕课平台所宣称的认证证书,更不是所谓的课程成绩。如图3所示,最终获得成绩的仅有157人。如果只关注这一指标,这无疑是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但如果关注学习者在整个课程活动中的波动情况,就会发现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有着自己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套用传统的评价形式或许只会阻碍她的发展,而非助力其腾飞。

图3 获得成绩情况

2.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突出重点,从一开始就抓住学习者。

传统课程讲求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这与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有着较大的差异。网络时代的信息铺天盖地,如何吸引学习者成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重头戏。学习者在观看前5个视频时人数达到了峰值,说明开课的前5个视频是学习者了解课程的窗口,也是决定学习者是否继续学习课程的关键期。所以视频制作者应采取精炼的方式,把课程的精华和眼球吸引点放在开始,吸引学习者不断深入学习,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套路。此外,把知识和技能传播作为课程的重点,而不是考试任务的分解。选取与学习者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和技能,用几分钟的短视频教会学习者一个方法、一个窍门,必然会极大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互动与反馈是激励学习者的重要工具,忽视在线互动,只重视课程录制是学习者丧失兴趣的重要原因。

目前很多慕课的教学只停留在教的阶段,虽然也开展了一些诸如学习者作业互评和在线讨论等活动,但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未深入实质。大量慕课课程未配备助教,无专人负责在线交流和互动版块,没有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交流渠道,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学习者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和帮助,很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中,从而丧失学习热情。加大对慕课的资助,必须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资助力度。及时为相关课程设立助教助研岗,专人负责,专业交流,形成正常有序的交流反馈渠道。

4.推动慕课的评价机制改革,凸显学习者的主导作用,改善慕课考试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证书和认可。

目前世界三大慕课平台都把未来慕课的盈利方式放在证书认证上,可见证书对于慕课课程的重要性。国内在模仿国外的过程中,一要加大慕课课程的含金量建设;二要积极组成地方性或全国性的慕课联盟;三要推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权威课程,进行证书授予和学分认证。慕课的前景毋庸置疑,代表了新型的知识组织方式,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结语

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对于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型课程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慕课的受众之广,发展势头之快,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双重变革,对未来学习和未来课堂产生了重要影响。慕课的学习人数呈现波动巨大的特点,但进入中段之后,学习者逐渐趋向稳定,小部分学习者坚持完成了所有的视频观看。在线互动方面,慕课学习者也呈现了“虎头蛇尾”的特点,无论在在线互动参与人数上还是发帖数量上,都呈现出大幅下滑的趋势。尽管网络时代赋予了学习者充分的自主和发言权,学习者在满足新奇感之后,便大量减少了网络互动。从慕课的在线时间和学习成绩上来看,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慕课时代的学习考核方式过于注重在线时间和课程的完成量,而没有从质量体系上去考核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一味只是追逐数据层面的结果。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评估,注重学习效率,而非简单的时间累积,是慕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

[1]Anderson A,Huttenlocher D, Kleinberg J, et al. Engaging with online courses[C]// Proc of the 23rd Int Conf on World Wide Web. New York;ACM,2014:687-698.

[2]Demoncourt F, Do C. Halawa. S. et al. MoocViz: A large scale, open access, collaboarative, data analysis platform for MOOCs[C/OL].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Working on Data Driven Education, 2013: http://groups.csmail.mit.edu/EVO-DesignOpt/groupWebSite.

[3]Pintrich P R.De Grot E.V,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s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acade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1):33-10.

[4]Venkatech V., Morris M.G., Davis G.B., et al. User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J]. MIS Quarterly.2003, September, 27(3):425-478.

[5]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5(1):3-8.

[6]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研究,2012(3):33-38.

[7]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研究,2014(1):39-47.

[8]蒋卓轩,张艳,李晓明.基于MOOC 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3):1-14.

[9]李曼丽,黄振中.MOOCs平台大数据的教育实证[J].科学通报,2015,60(5-6):570-580.

[10]李亚元.网络教育(MOOC)研究现状述评:热点与趋势[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5(7):55-60.

[11]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

[12]唐芳,徐锦芬.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调查与研究[J]. 外语界,2011(6):22-29.

[13]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 高校教育管理,2014(5):36-40.

[14]汪琼,张桐.2014年美国慕课发展回顾[J].教育信息化,2015(4):35-43.

[15]吴江,马磐昊.MOOC学习者行为分析研究——以爱课程平台的一门[J].知识管理论坛,2015(5):53-61.

[16]张千帆,王程钰,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高教探索,2015(8):66-70.

Class No.:G645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Learning Behavior and Effectiveness Under the “MOOC+” Environment

Zhai Yuhui,Yang Minghui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China)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MOOC is under questioning with its fast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learning behavior under MOOC environment had been paid attention to. However, such research is still a startup as the limited data from MOOC platform. The article gathered data form “Hao Daxue” and Chinese MOOC platform based on the course “the literature manage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analysis”. It analyzed the course enrollment, dropout, interaction and homework submit, online length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exploring the learning pattern and learning behavior. The traditional test and knowledge acquiring ha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The online learners did not target for certificates and test scores, but focus on the skill and knowledge obtaining. The domestic MOOC courses still put great emphasis on the learning section and neglect the learn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feedback, which hindered the learning passion of students.

MOOC; learning behavior; learning patter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翟宇卉,硕士,讲师,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杨明辉,在读博士,讲师,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编号:SK2016A0241);2016安徽省质量工程省级教研项目“大学英语转型可行性路径研究”和2016安徽建筑大学校级青年科研项目“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研究”。

1672-6758(2017)04-0029-5

G645

A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学习效果学习者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莲心宝宝有话说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名落孙山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