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患者的运用效果

2017-04-24 04:59张丽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张丽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接受高频电凝电切术的患者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接受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率和1年期息肉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来出现穿孔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1例, 出血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6例, 出血率为24.00%。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期息肉再发率为4.00%(1/25), 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期息肉再发率为28.00%(7/25)。观察组患者1年期息肉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 P<0.05)。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辅以延续性护理则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出血和再发情况, 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延续性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86

从临床现状来看, 结肠息肉属于临床上的高发疾病, 并且该疾病具有较为显著的癌变倾向,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2];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 随着内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现阶段高频电凝电切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但由于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穿孔和息肉再发的情况, 因而对于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5]。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探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接受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许可后, 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 平均年龄(47.8±7.1)岁, 平均息肉数(3.2±0.8)个;对照组中男11例、女14例, 平均年龄(48.3±7.7)岁, 平均息肉数(3.4±0.4)个。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 内容为:①健康知识宣教:为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 护理人员应将结肠息肉的发生原因、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意义和优势告知患者, 提升患者的认知度, 消除其由于未知而引起的心理恐惧;②饮食干预:患者在手术后12 h严格执行禁食, 12 h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给予其流质饮食, 随着身体的康复可逐渐过度至半流质饮食和正常饮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患者大便通畅, 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的食物和生硬难消化的食物[1, 5-7];③活动干预:术后要求患者严格卧床12 h, 避免身体运动增加腹压, 引起术后出血;④心理干预:由于担心治疗效果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 进而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了解其诉求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术后延续性护理, 方法为:①在患者出院后, 护理人员保证每周一次, 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的制订恢复措施;②进一步加深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 通过随访的方式, 对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 让患者认识到科学的生活方式与疾病发生和治疗之间的联系,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视程度;③药物指导, 从临床实践来看, 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表现[8-10], 因此, 护理人员要遵照医嘱指导患者使用一些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3, 11-13], 以保证患者的大便通畅, 降低息肉再发的可能性;④运动干预, 电话随访告知患者在手术后的1个月内避免进行强度较高的运动, 避免术后出血和穿孔的情况发生, 随着患者身体机能的康复, 根据其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以提升肠蠕动, 降低息肉再发的可能性。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率和1年期息肉再发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来出现穿孔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1例, 出血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6例, 出血率为24.00%。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期息肉再发率为4.00%(1/25), 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期息肉再发率为28.00%(7/25)。观察组患者1年期息肉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 P<0.05)。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之一,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发现该疾病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14-16], 因而临床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现阶段, 高频电凝电切术在结肠息肉的治疗中被广泛运用, 起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17];

但另一方面, 由于出血、穿孔和再发的可能性比较高, 因而科学有效的护理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18, 19]。由于患者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 因而在出院后很容易出现由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再发, 因而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术后延续性护理,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术后生活、心理和用药等各个环节予以科学性的指导, 进而保证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 P<0.05)。观察组患者1年期息肉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 P<0.05)。提示了术后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辅以延续性护理则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出血和再发情况, 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希温, 李岚.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2(7):15-17.

[2] 周学梅.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1):290-291.

[3] 刘秋梅, 丁艳波, 张高坤.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导刊, 2010(5):896.

[4] 汪海涛.结肠息肉电切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3):280-281.

[5] 郭蘇玲.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的护理.全科护理, 2011, 9(24):2184.

[6] 黄雪梅, 李积锦, 肖政, 等. 结肠息肉电切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体会.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7):153-154.

[7] 王英.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肠息肉226例围术期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5):59-60.

[8] 周艳, 邵月春. 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23):40-41.

[9] 曹海霞, 吴滨, 陈洁婷,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普通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的应用研究.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3): 241-242.

[10] 管琪琪.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护理与配合.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1):51-52.

[11] 岑爱丽. 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肠息肉围术期的护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 32(4):657-658.

[12] 孙慧, 曹燕.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 中国医学创新, 2012(25):57-58.

[13] 曾灵, 江晋渝, 李兴洁. 电子结肠镜下大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的护理体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7):878-879.

[14] 邓莉, 李萍. 静脉麻醉下结肠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的护理体会. 中国医学创新, 2013(6):69-70.

[15] 靳英. 对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结肠息肉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80-81.

[16] 莫宗林, 谭光秀.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 医学信息, 2015(26):147.

[17] 唐忠容.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术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2):225-226.

[18] 岳梅.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实用医药杂志, 2004, 21(8):736.

[19] 周剑金. 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的配合和护理体会. 临床医药实践, 2016, 25(8):628-629.

[收稿日期:2016-12-29]

猜你喜欢
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调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延续性护理对脑瘫患儿出院后康复的影响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社区T2DM患者血糖、血脂及依从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