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绿色课堂”的三点尝试

2017-04-24 11:25苏志聪
新教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织女师生

苏志聪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的见解和智慧的展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映射出“生命的意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构建“绿色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一、在真诚对话中构建“绿色课堂”

真诚对话的重要保障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它包含着教师高超的对话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灵活的教育方式等显性的东西。在师生对话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视角,把阅读教学的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转化为学生的内心感悟,让生态课堂在自然状态中流淌。语文“绿色课堂”中的师生对话不应该是“秀”场,而应该是师生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呈现,应该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优美境界。如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当学生很难理解少年与“我”的情谊时,教师出示:“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展开了以下的教学。

师:不要钱,他是送给我的。真是奇怪啊!少年是干什么的?做生意的竟有不要钱的?少年说什么了?

师:少年和我远隔千里,为什么会如此用心对待我这个中国朋友?因为中国和非洲有过感人的故事。

(教师出示中国政府多次向非洲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等资料)

师:正是中国这种无私的援助,感动了所有的非洲人,感动了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所以“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好,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为了让学生理解少年对“我”的“慷慨”,感悟中非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师有意设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中非情谊,学生的情感自然会从心底涌出,与文本流淌的情感相交融。而此时,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就不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了。

二、在生态互动中构建“绿色课堂”

有的课堂气氛沉闷,如一潭死水,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一知半解;有的课如一杯香茗,教师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内涵,畅快淋漓地说出真实感受,真正感受到了课堂的美,获得了情感共鸣。所谓的语文“绿色课堂”,教学要时时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思维的火花,丰富他们的精神家园。教师可抓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情绪高昂的有利契机,找准切入点,通过质疑引发互动,引起学生共鸣,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如教学《生命?摇生命》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先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然后进行问题诱导,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之后,引导加深体会。当然,不管学生的表达是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要适当鼓励,正确引导。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文,引发对生命价值的真切感悟。

又如教学《果园机器人》一课,当学生自己读出机器人的有趣后,笔者安排了拓展延伸,和学生聊天:“果园机器人真有趣,可要是地上果子不够吃,只有摘树上果子吃,机器人可能需要许多果子才能转化出足够的电,那卖出去的果子不就变得少了吗,收入也就少了吗?”学生也觉得这种机器人还不够科学,笔者就顺势引导:“那你觉得怎样做才更科学?”话音刚落,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用风能做机器人的动力;有的说用太阳能让机器人动起来;有的说让机器人“吃草”,还有的说机器人“吃”泥土更方便……在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中,学生思维极其活跃,他们的不同说法无不闪耀着智慧和创新的火花。

三、在个性体验中构建“绿色课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鲜活个性、生活背景与知识经验千差万别,自然会对学习探究的内容产生不同的看法。“绿色课堂”是让师生拥有积极情感的课堂,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是关注每一个人和谐发展的课堂;“绿色课堂”也是师生生命最真实、最精彩、最不可复制体验历程的课堂。在“绿色课堂”上,学生的个性体验偏离或超出教师预设和期望的轨道,屡见不鲜。我们应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的前提下,对于有悖于文本核心价值的观点,积极引导,顺势而教。总之,要让学生怀着一份快乐的心境,在情感交流中放飞自己的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怀,碰撞出幸福的火花。

如教学《乞巧》一诗,教师朗读诗文“牵牛织女渡河桥”后,出示画面“牛郎织女一家人在鹊桥上相会的情景”,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七夕鹊桥相会,牛郎和织女的心情会怎么样?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悄悄话呢?如果你是牛郎织女的儿子或女儿,你会对织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织女,我会对孩子说,在家里要听爸爸的话,认真学习,做个好孩子。”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对织女说,您在天上过得好吗?有机会要常回人间和我们相聚啊!”有的學生说:“如果我是牛郎,我会对织女说,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培养咱们的孩子,也会祈祷咱们一家人早日能团聚。”教师进行总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团聚的时刻,让他们说悄悄话吧,我们静静地读,别打扰他们。”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多元感悟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情感得以丰富。一方面,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激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发展了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可见,有生命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作为教师,应真正让学生陶醉于语文课堂中,享受教学过程,让快乐时光焕发学生的生命,打开学生心灵的微妙之窗,让学生本性的天赋自然流淌!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剑斗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绿色课堂织女师生
吟织女图
小学音乐绿色课堂的构建
麻辣师生
牛郎和织女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