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RH与AF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7-04-24 13:35刘安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固定

刘安成

【摘要】 目的 探讨TSRH与AF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5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AF内固定治疗, 研究组应用TSRH与AF联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椎体后缘高度为(96.5±1.5)%、椎体前缘高度为(92.5±2.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1.8)%、(84.2±2.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obb角(3.5±1.5)°, 低于对照组的(5.3±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RH与AF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效果满意, 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内固定;胸腰段脊柱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TSRH combined with AF for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116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5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F for internal fixation alone in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TSRH combined with AF for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obb angle, vertebra posterior border height and vertebra anterior border heigh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vertebra posterior border height as (96.5±1.5)% and vertebra anterior border height as (92.5±2.5)% after treatment,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86.5±1.8)% and (84.2±2.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lower Cobb angle as (3.5±1.5)° than (5.3±1.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TSRH and AF for internal fixation provides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 and this metho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umatic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Thoracolumbar spine

胸腰段脊柱骨折屬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由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受到暴力冲击易发生粉碎性或断裂性骨折, 可累及脊椎前中柱、脊髓及马尾神经, 或伴有椎体椎管狭窄, 这给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 采取有效的脊柱减压术式联合内固定方案是促使胸腰段脊柱骨折部位快速愈合的关键[1]。然而, 研究发现不同手术内固定方法在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有所不同[2]。为了进一步完善骨科临床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58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TSRH与AF联合内固定治疗,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116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8例。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对本次治疗方法与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或麻醉禁忌证;无法配合治疗及随访者。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 女28例;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64.5±8.6)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40例, 砸压伤10例, 坠落伤5例, 其他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1例, 女27例;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64.8±8.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8例, 砸压伤10例, 坠落伤7例, 其他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AF内固定治疗, 研究组应用TSRH与AF联合内固定治疗, 方法如下:患者取俯卧位, 做后部正中切口, 充分暴露出受伤脊柱与椎体, 观察损伤范围及脊髓、神经的损伤情况。首先清除关节突, 还原复位碎骨块, 安装椎弓根钩与椎板钩, 有效连接椎弓根与TSRH加压棒, 并以螺丝锁定, 通过“压缩-撑开-压缩”模式将伤椎恢复到正常高度。之后在C臂X线机下明确椎弓根进针部位, 根据伤椎情况决定进针的冠状面与矢状面, 在伤椎上椎体与下椎体钻入深大于椎体2/3的孔, 通过椎体复伴器有效复位伤椎, 直视状态下安装好AF连杆, 并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横向连接杆安装后, 清理小关节外侧与椎体两侧横突, 最后给予植骨操作。针对伴有椎管内游离骨块的患者, 可先以神经剥离器尝试推压复位, 若复位无效可将其摘除, 以便恢复脊椎生理弯曲度与伤椎的正常高度。常规留置引流管, 引流2~3 d, 腰部保护1~2个月。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椎体的恢复情况, 包括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②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椎体的恢复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的椎体后缘高度为(96.5±1.5)%、

椎体前缘高度为(92.5±2.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1.8)%、(84.2±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obb角(3.5±1.5)°, 低于对照组的(5.3±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发生水肿2例, 发生率为3.448%;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水肿1例, 脊髓损伤1例, 发生率为5.172%;两组术后并發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 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3], 恢复脊柱形态是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重点环节, 而有效的固定措施是保证椎体恢复的关键。胸腰部脊椎骨折后, 由于椎体生理部位发生变化可能压迫脊髓或椎管内脊神经根, 通过有效的固定方案恢复椎体高度可以最大程度的缓解椎体压力, 保证其生理功能。有学者认为[4], 通过恢复脊柱生理曲度与序列, 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与功能, 可以降低远期并发症几率。

AF内固定包括椎弓根螺丝钉、AF横连杆、螺丝毫套筒与角度螺栓, 它通过锁定螺丝钉来保证固定的稳定性, 并通过脊柱的纤维环与前后韧带的牵张作用缓解骨折椎体对脊髓与脊椎管内神经的压迫, 重建椎体高度与部位, 继而达到理想的复位作用[5-17]。AF与其他内固定系统相比, 具有矫形灵活、脊柱稳定性佳等优势[5]。然而, 部分研究指出, 单纯AF固定系统对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仍有所欠缺[6, 7]。TSRH是一种内固定三维矫形系统, 由连接板、钩与金属棒组成, 不仅适用于前路手术, 同时在后路手术中, 特别是脊椎侧突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后缘高度为(96.5±1.5)%、椎体前缘高度为(92.5±2.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1.8)%、(84.2±2.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TSRH与AF联合内固定能够有效恢复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 这与部分研究结果相符[8, 9]。研究组患者的Cobb角为(3.5±1.5)°, 低于对照组的(5.3±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联合治疗术式对椎体三维空间高度修复的作用相关, 操作者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来调节固定支撑高度, 以保证椎体的解剖结构[1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说明TSRH与AF联合方案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几率, 安全性较佳。

总之, TSRH与AF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效果满意, 可以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 安全可靠,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继凯, 常峰, 宋洁富. 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临床医药实践, 2015, 20(12):938-942.

[2] 张强, 李瑞龙, 杨刘柱, 等.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活动度改善12个月随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9):1242-1248.

[3] 王伟.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比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18(4):92-95.

[4] 屈平义. 2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32(3):54-55.

[5] 覃章柱.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术后康复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40(16):3210-3212.

[6] 王佳斌. 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近远期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18(9):72-74.

[7] 赵锐, 史晓波, 刘宏泽, 等.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療新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25(27):5391-5393.

[8] 彭俊, 徐建广. 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恢复胸腰椎骨折脱位后的椎体高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31):5729-5734.

[9] Charles YP, Steib J.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with neurologic disorder. Orthopaedics & Traumatology Surgery & Research Otsr, 2015, 101(1 Suppl):S31.

[10] Vaccaro AR, Lim MR, Hurlbert RJ, et al. 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for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ies: results of a consensus panel review by 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 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 2006, 19(1):1.

[11] 梁勇, 江庭彪, 杨兵. 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6(7):96-99.

[12] 宁凯, 张浩沙强, 李坤, 等. AF内固定系统和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3):267-268.

[13] 谭宏昌, 康毅, 李建宁.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7):861-862.

[14] 严伟. 椎弓根螺钉联合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21):145-146.

[15] 于延勇.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48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2):2956.

[16] 陈永辉, 尚艳秋, 袁艳辉.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9):80-81.

[17] 蒋洪涛, 任井斌. 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11(3):346-348.

[收稿日期:2017-01-09]

猜你喜欢
内固定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比较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远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