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24 14:52张萦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研组校本教研

张萦

【摘要】本文论述了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应以爱的教育为引领,以“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反思评价为核心,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着重介绍了南宁市秀田小学传承备课、主题教研、课题研讨、校本研发、专业引领、师徒牵手、反思送教等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关键词】校本教研 爱的教育

人本思想 教研活动 反思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18-03

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旋律,以丰富教师内涵发展为必由之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引领教师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一些教师觉得当前生存压力大,工作辛苦,待遇太低,因而工作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得过且过。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校通过校本教研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他们对工作有责任感,对学校有归属感,在成就他人的同时,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和实现人生价值,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领略到职业的乐趣,逐渐形成温馨、和谐、独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风格。

一、以爱的教育为引领,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爱”是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而“爱满天下”则是他终生奉行的格言,更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校推行这种纯粹为大众教育、不带着任何功利目的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去学习和效仿。教师的工作的确很辛苦也很琐碎,但是当想到自己从事的是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着学生,会成为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工作是压力或负担,就会有一种我要把工作完成好的使命感。当获得进步或取得成绩时,幸福感油然而生。此时,教师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评价也是真诚感人的,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暖着学生。教师也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收获满满的自信与喜悦。

(一)微笑育人,沁润心田,共筑和谐

爱是心心相印的互动,只有从内心发出,才能触及灵魂深处。教师的微笑正是爱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推行“微笑校园”行动,让教师将灿烂的笑容绽放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漫步校园,教师真诚的微笑如春风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进入课堂,教师温暖的微笑是学生勤学向上的不竭动力;学生遇到困难,教师鼓励的微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理解的微笑抹去他们内心的不安……这种微笑就会成为校园里一抹最和谐的风景,在师生中架起了爱的桥梁。

(二)赏识关爱,激发潜能,体验快乐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陶行知先生再三提醒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关爱全体学生,不要把教鞭下的“瓦特”、冷眼中的“牛顿”和被讥笑的“爱迪生”赶跑。由此可见,不能因为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欠缺而全盘否定,教师的肯定和赞美足以影响和成就学生的一生。我校多次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强调,教师要关爱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伯乐”的赏识中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马”。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更要用关爱的眼神、温暖的话语、细微的动作让他们感动,影响他们的一生。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耐心启发学生的心智,用赏识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诚心赢得学生的尊重。只有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此,浓浓的爱意流淌于校园的每个角落,流淌于师生的心间,校园浸润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之中。此时此刻,教师的自身价值也在这满满的师生关爱中得到体现,在感动中收获了幸福,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成为他们提升自己的动力,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以“人本”精神为基础,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发展碰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由此可见,学校是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着重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学校自身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确定了以下理念:一是自我反思及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二是提高师生能力,促进教学相长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

(一)教研组建设模式化

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可以激发組内每个成员的思考,形成思想碰撞。为了使每一位成员在集体内得到同伴互助,我校教研组通过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寻找合适的问题和契机,满足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成长需求。如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校本教研,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定主讲人,采用“师徒对对碰”“课堂大练兵”、经验介绍、案例分析、“微格展示”等形式,集思广益,营造“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氛围,将个人的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在探讨中优化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以下是我校教研组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1.传承备课,薪火相传

学校的教研活动分为全校学科大组活动和学科年级组教研活动。每学期完成期末工作后,各年级教研组老师要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与归纳,并通过年级教研组活动,把整理出来的这一册的教材知识重难点、学生易错点、突破的策略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分享给下一个年级老师。教师通过传承得来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创新与完善,然后又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及策略。这样的传承式备课,让教师们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果。

2.主题教研,扎实高效

所有教研组都要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把目标分解到每个月的教研活动中去落实,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途径,明确每月教研活动主题,强化教学研究,形成良性循环,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成长。

(1)共性问题引发主题教研

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分解研讨,让问题“瘦身”。例如:语文教研组结合《学会观察》的单元要求,把问题分解成了“如何观察动物”“如何观察植物”“如何观察场面”“观察有何好方法”等教研主题,开展每周的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则结合《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课程要求,把问题分解成了“数学思想指哪些具体内容”“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有什么小策略”等。教师通过集体研讨、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形成研究论文等方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在集体研讨中促进思想交流,在课堂实践中验证研讨效果,在课后反思中改进存在的不足,提高教研水平。

(2)教学热点生发主题教研

教学热点教研是指语文或数学大组在教研活动过程中,从某个教学热点入手,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探讨活动,形成可行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最终成为校本教研的成果。我校语文学科大组在这几年的集体研讨过程中,形成了“晨诵课教学方式”“绘本教学初探”“从切入点入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教研主题,由于这些研究主题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激发了教师深入探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个热点问题研讨结束,学校便组织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让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将研究成果一一呈现。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例体现了教师自我研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课题研讨,助力成长

课题研究给校本教研助力。课题探讨的过程既赋予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乐趣和价值,更实现了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师提出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其他教师、专家一起研究对策,寻找解决的方法,实现互相促进、优势互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研讨,指导教学实践。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有语文教师7人,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带领下,7位教师组成小组,以新课程实施下的校本研究为载体,以课题案例研究为突破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他们善于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在研究中大胆尝试。年级组的大部分老师感到作文教学比较难,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学生把习作写得具体生动。活生生的动物在学生笔下没有生气,没有灵性,不会活动,不会交流,只是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更抓不住特征。经过分析,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缺乏有目的的观察,也就缺少思考,缺少质疑,缺少发现,缺少积累了。那么,教学中是否可将各学科进行融合,各取所需呢?教师们又想到,每年的爱科学月,科技论文或小发明也常让班主任头痛,学生开展了大量的探究实践活动,但上交的作品常常因为写得不生动、表述不清而无法入选。一个是“无米下锅”,另一个则是“无从下手”。能否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进行整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跨过学科界限,是否会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新型的习作环境,帮助他们写其所见、所做、所想,轻松落笔,我们将微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开发了融观察、表达方法为一体的系列微课,作为学生习作的支架。引导学生“用小眼睛看大世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留意生活,调查社会,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发生着转变,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也就形成了《如何指导学生把动物写“活”》的课题研究。这样,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在小问题的研讨中得到了锻炼,团队合作也得到了体现。这样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发展了教师专业素质,使教师成为工作中的成功者,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4.校本研发,教学相长

清代诗人袁枚在《续诗品·尚识》中说:“学如弓弩,才为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句话强调了“学”与“识”的重要性,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是让教师完成“学”与“识”的过程,因为学习是才能的引导,才能是学习的发挥,一个是基础,一个是表现;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校本课程的开发,给教师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中,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育理念,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从教师的具体指导中悟出方法,悟出经验,悟出路子,独立前行,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则在“班主任讲格言故事”“书法鉴赏”“趣味数学”“民族体育”“多彩科技”“灵动艺术”等校本課程开发、利用中收获了智慧,增长了学识,提高了眼界。

5.专业引领,成长保障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支撑,借助外力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更深层次的有效引领。我校除了组织教师探讨课改的难题,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还提供机会让教师与专家多次交流互动,将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请进来”,指导校本教研,有力地保障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为了保证专业引领的连贯性,让教师随时随地得到专家、名师的帮助,我校还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让教师与外界合作与交流,与名师对话。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让教师与专家互通有无,实现了跨时空的无缝对接,解决了教师因时间、空间等因素与专家或教研员互动的局限,增强了教与学的交互性和时效性,大大发挥了专家引领的作用。“走出去”则是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研训,进行系统学习。如让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团队培训”“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等,然后让学成归来的教师以点带面,在全校进行二次培训,使培训效能最大化,让全校教师共同受益。专业的引领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找到了捷径,给校本教研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二)师徒牵手长期化

一支精干、团结、勤奋、乐学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老教师队伍更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我校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影响力,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我校将“师徒结对”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狠抓不懈,通过“师徒对对碰”的形式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我校在“师徒结对”工作中尽可能量化标准,通过开展“徒弟说课,师傅指导”“徒弟上课、师傅点评”“师徒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师徒分析”“师傅经验分享,徒弟课后反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老教师帮扶内容涉及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辅导、家长沟通等方面;年轻“徒弟”则指导“师傅”学习信息技术,帮助老教师熟练使用“希沃”“印天”“鸿合”等教学软件。我校通过同伴互助,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使同伴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实现学校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反思送教常态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从中可以看出自我反思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教师而言,校本研究是促使教师反思的催化剂;而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面对课程改革和新的课程标准,我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对现有的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梳理和盘点,总结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这个梳理的过程既是教学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学研究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样常态化的教学活动中反复地思考与改进,锤炼教学艺术。

校本教研只有在合作与交流中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了把在校本教研中形成的好经验、好方法辐射分享,让周边学校和乡镇学校的教师共同受益,我校除了经常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还经常举办“教育共同体”内的教学研讨活动,既锻炼了教师校本教研的能力,又促进和带动了本校及周边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提高,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三、以改进评价策略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要求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标准。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关爱程度,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及效果,教师课后的交流与反思等因素都是评价的核心支撑。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自内心深处、不受任何干扰或行政命令的反应,如教师个体对工作的积极态度,自我检查、监控、评价、调节、反思的能力等。之所以说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核心能力,是因为它主宰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及专业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师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主动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行为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活动产生的影响,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修正工作中的不足,并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等都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评价体系的改变,让教师在合作与交流,探索与创新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使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探索,从满腹抱怨转为积极主动,从无从下手到独当一面。校本教研让教師的评价体系发生着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真正为师生发展服务。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为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教研组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