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华
一脉相承的治国理政思维
——从“八八战略”到“四个全面”看习近平治政思维的主要特征
余 华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其治政思想初露端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其精神核心是一脉相承的,集中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治政的风格与智慧。
习近平 治政思维 八八战略 四个全面
高度重视哲学思维和方法,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八战略”,引领浙江走上了持续、全面、科学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开辟了大国治理的新境界。“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在精神上是契合的,仔细研读“八八战略”到“四个全面”,我们可以窥见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主政思路,从而正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政治智慧。
实践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强调实践第一,主张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人的实践活动去认识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更为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实践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要改造世界,就要尊重实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调查研究是掌握实情、达到求真务实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实践出真知,“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深入调查研究的产物,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一到浙江工作,就深入各市、区、县和机关、企业、农村、社区等开展调查研究,正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统领浙江全面发展的“八八战略”。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系统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论是“八八战略”,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时代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现实的挑战与机遇而逐步形成的,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治国理政风格和特点。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实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习近平同志主政期间对各项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在浙江工作时,他常写文章、发表讲话,提倡干在实处、谋求实效的务实精神,强调抓工作一定要“实”,要在深化、细化、具体化和实抓、实干、求实效上下功夫。他在具体谈到“八八战略”的实施时,特别强调要狠抓落实,“对‘八八战略’作出的总体规划和提出的各项任务,要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一年一年地见效”①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2、20页。。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同志一如既往地强调实干精神,反复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道理,他特别引用马克思的名言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谈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没有实干,再好的蓝图也是“纸上谈兵”。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落实的执行力问题,反复强调:一定要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钉钉子”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抓落实。强调实干,重视抓落实,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维的集中体现。
战略思维是深刻把握事物变化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对事关事物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筹划的思维方式。习近平同志具有高度自觉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在2003年主政浙江期间,就强调“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的根本职责”。他指出:“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②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2、20页。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把握大势、统揽全局,运用战略思维分析和解决浙江现实发展问题的具体体现。“八八战略”立足浙江实际,围绕浙江全面建成小康和提前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全面归纳、提炼浙江八大优势的基础上,对浙江未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区域关系、可持续发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全面的部署。“八八战略”内涵极为丰富,总揽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抓住了事关浙江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牛鼻子”,既明确了浙江发展的目标与原则,又指明了浙江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是着眼全局与未来的大战略和总纲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善于把握形势谋大事的远见卓识和胸怀全局谋一域的战略思维。
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①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这一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目标牵引举措、举措支撑目标,相辅贯通、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深刻把握了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博大深远的战略思维。
辩证思维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方法。由于矛盾的复杂性和变动性,既要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带动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解决;同时,又必须看到并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即“全面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习近平同志具有高超的辩证思维水平,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辩证地看问题。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协调推进。“八八战略”既全面把握了浙江发展的全局与整体,又抓住了浙江发展中的关键及重点,是习近平同志自觉运用辩证思维在省域治理层面科学决策的典范。“八八战略”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发展思路,从总体上谋划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与整体,强调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五个统筹”又是事关浙江发展全局的重点,并且,每一个“统筹”本身也是个整体,都有自己的重点,比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提出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来统一规划,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提出把推动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强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可见,“八八战略”在统筹全局中突出重点,在突出重点中强调协调推进、共同发展,体现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同样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治国理政的领导风格和特点。首先,“四个全面”的每个方面,都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次,“四个全面”又是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有力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之中。最后,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大系统,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比如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同时,习近平同志又强调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由此可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立足全局,又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生动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在深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拓认识新思路、开创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方式。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创新,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①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改革的创新,他曾指出,“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改革创新是“八八战略”的主旋律和关键词,无论是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还是推进“八项举措”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其实质都是“改革”。“八个优势”是对浙江改革开放中形成优势的高度总结,其本身是改革创新的产物,需要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创新;“八项举措”是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新形势下破解发展难题、解决“成长中的烦恼”的开拓创新。无论是“腾笼换鸟”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还是建设“平安浙江”“绿色浙江”的发展理念,这在当时都是超前的,凝聚着习近平同志对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瞻性思考,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勇于创新的执政风格和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重视改革创新。在深圳视察并瞻仰邓小平铜像时,他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探索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勇于创新的典范。虽然过去就有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提法和部署,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四个方面联结在一起,使得各个方面联系更为贯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且加上“全面”,既强调了各个方面之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留死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创新,它在新的历史起点,为党的治国理政建构了一个总体框架和战略抓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格局。并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每个方面,都有不少的新的谋划、新的举措、新的创新。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就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对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描绘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是党治国理政的一次伟大创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创新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高度重视法治在治理中的作用,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他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①《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2、9、3页。。什么是法治?习近平同志用形象的语言,简洁阐明了法治的含义,“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②《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2、9、3页。。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非常重视发挥法治在省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通过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法治建设,可以使各项建设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引导各方面协调发展。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完善法治。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省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走在前列,首先就要在法治上建设上走在前列,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实施监管。”③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54页。2003年,习近平同志率领省委一班人,提出了统领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其中,建设“法治浙江”被列为增强浙江综合竞争软实力的重中之重。2006年4月,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最早探索。“法治浙江”是浙江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它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浙江工作全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的社会,“只有把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纳入法治的调整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切实的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④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04页。。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并将之提升为支撑浙江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鲜明地体现了他以法治化为善治战略取向的法治思维。
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同志更加重视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命题。他指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在这点上,我们不会动摇。”⑤《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2、9、3页。在习近平同志的主持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后,党中央紧接着用这次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基本考虑”,并强调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①《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从这个战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战略目标和整个战略布局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有机统一,并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境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将改革和法治直接关联,是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党的执政思路的一大重要特征。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讲话中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依靠法治引领改革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尊法守法、法律至上的法治思维,以及善于把法治思维运用于各项重大工作之中,注重用法治的方式来认识分析和处理解决问题的主政风格。
价值思维是指在现实实践活动中,思维者依照主体自身的尺度,选择和评价客体,使客体主体化从而产生价值的思维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最鲜明的价值追求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习近平奉行的最高价值准则。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会见记者时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造福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鲜明价值立场。实施“八八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八八战略”的要义是追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生活富裕、社会平安、生态优美、人民和谐的小康社会。“八八战略”在经济上强化市场化改革的先发优势,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努力使城乡人民能更充分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政治上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鼓励与支持基层民主创新,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的权利,着力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建设“平安浙江”,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人民安居乐业;积极推进科教兴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积极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和各项举措,依靠人民推动改革,通过创新制度安排,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说到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人民造福的战略布局,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价值思维。
作者余华,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杭州 310007)。
周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