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7-04-23 00:48
观察与思考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建设

董 建 萍

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董 建 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创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的必由之路,不断总结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方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的新的精辟概括。新时代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基础,远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未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新境界。“新时代”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重要判断,十分鼓舞人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创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成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所以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是以民族复兴、振兴中华为己任,进而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坚持深刻认识和科学分析国情,坚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指导中国实践,经过艰辛探索,开创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完成了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一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及实践载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近代以来不断衰落的命运得到根本扭转。然而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东方大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对仅有28年党龄、刚开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全新的事业:一方面在短期内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建立了初步的国民经济体系;回应土地劳动者千百年来的呼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制度变革,取得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普遍就业、普及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等现代文明成果;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那些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经验,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属于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延伸。但另一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以及历史的局限,1957年后党犯了急于求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等“左”的失误,直至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错误。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开始探索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作了十分正确的决策:首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得失,不因失误而全盘自我否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对国家的领导;同时,通过在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的全面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回溯以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以邓小平提出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根本逻辑起点。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7页。。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成果获得全党认同,列入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②《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之后的二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继续深化拓展,不断实现新跃升。党的十九大首次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怎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以国别命名的,有自身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文化特质以及经验体系的现实社会主义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以及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强大中国的必由之路,不断总结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形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八次代表大会,每次党代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历史坐标,继承性、连续性和创新性、开拓性相统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显著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如前所述,其理论探索是从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开始,其实质是要求认清楚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三大对此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延续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初级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国情”,是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有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发展实际对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判断作出了重要调整,指出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这个新表述准确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报告同时强调,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最显著特色。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必须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经过探索全党认识到,合理运用市场手段,可以加快经济建设,赶上世界现代化步伐。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决策由党的十四大作出。党的十五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概括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4页。,提出“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④《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2页。党的十六大强调“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页。。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并提出 “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的目标。

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史上的重大创新,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国家调控等原则和方向,又从落后国家实际出发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促成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奇迹。

勇于不断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性特点。毋庸置疑,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调整、不断纠错、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新旧体制的交错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以“利益驱动”为深层动机的理想缺失、理念偏颇、资本独大、环境污染、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等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的社会弊病和制度盲点,也以较快的速度在我国出现。2003年 “非典”的爆发,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党中央因势利导提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定义为党的行动纲领,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还首次阐述了 “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①《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03-804页。纠偏GDP崇拜,弥补社会建设短板,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及追求发展的公平性、包容性、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转折意义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夯实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目的。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方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实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历史性变革和“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缩影。

小康社会作为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于舒适生活的描述和追求,大致相当于中国式的“中产”概念。上个世纪末我国如期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又对“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连续做出有力部署,要求在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民民主权利更加完备、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活跃、社会更加和谐、环境和生态更加美丽的,更均衡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次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召,并作出了强有力的新部署。在现代史上,作为一个超大经济体,在实现初步富裕后破解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冲破发展的“天花板”进入高收入阶段,至今没有先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创造性实践,可谓前途命运在此一搏。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举措。但是改革开放本身并不会自动实现社会进步。在当今世界,由于不适当的“改革开放”所导致的社会祸乱和倒退屡见不鲜。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着严格的边界和质的规定。中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改革的核心命题是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人民民主权利、阻碍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得以落实的体制机制;改革的主体是亿万中国人民;衡量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等等。这些原则和界限保障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首次将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为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4页。,制度建设成为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再次强调,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是我们党以法治思维、法治实践替代人治思维、人治传统的结果。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央首次明确将“依法治国”定义为党领导国家的基本方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其重视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和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历史性地提出了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历史性地构建了依法治国的“四梁八柱”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强调不仅是政府要依法执政,成为法治政府;社会各个领域和所有社会组织及公民,都必须强化法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全面依法治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同样被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正因为如此,五年来党以顽强的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部分,高度强调全党一定要不忘初心,坚持奋斗:“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必须继续推进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作为开头和压轴的举措,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在新时代取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作者董建萍,女,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省委党校高端智库专家,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杭州 310011)。

凌 雁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