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孝 志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习近平医疗卫生思想探析
瞿 孝 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医疗卫生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即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更为科学的医疗卫生体系,大力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保障农民工医疗卫生“同城同待遇”,不断扩大智慧医疗覆盖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合作层次。
医疗卫生 健康中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宣言书。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医疗卫生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医疗卫生思想,将此作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医疗卫生实际工作的全过程。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社会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共同追求。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强调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党中央将继续推动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习近平医疗卫生思想,为促进全民健康,为保障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卫生需求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②《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年8月21日。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人民健康权益,更加深入探索医改这一重大难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③《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为了巩固提升医疗改革成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提出医疗卫生等重大民生问题可以采取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从而依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世界性难题,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紧锣密鼓地推出医改新方案。对健康的无限需求和有限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根本矛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长期核心问题,也是全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所在。这一矛盾在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中尤为突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也在结合当前的国情,立足于医疗卫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与探索,为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目前,较为成功的模式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改联动”。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强调要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提出卫生行政机构和医院进行管办分离,进一步对医疗机构性质进行分类,实现以低廉费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又提出要深入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医疗机构的竞争机制和药品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
“政策试点”,是中国国家治理实践中所特有的一种政策测试与创新机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兹事体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5日。虽然习近平同志没有直接提出“双下沉、两提升”这一口号,但是从他的讲话中可以归纳出这层思想。对于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商业性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对特殊困难人群实施社会救助,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②习近平:《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努力提升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例如,他认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厦门、莆田两市试点的基础上,可以在漳州、龙岩、南平等部分地市进行推广。社会医疗救助体制是一种兜底政策,能最大范围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医疗救助体制的完善,他多次强调对尚未纳入基本医保范围的,实施社会医疗救助。
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对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实现和建立健全民生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习近平同志认为要建立和完善以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将医疗制度延伸到中心城镇,要建立适应中心城镇发展要求的医疗制度等,把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中心城镇。其次,要建立起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出台并实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点抓好参保率、基金到位率,加快医疗单位配套改革,建立医患双方监督制约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覆盖全国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已经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再次,要构建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扶持中医药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要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送医院、健康进家庭”的医疗保健体系。二是农村卫生诊所,要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对各类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不断提高城乡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在加快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制度。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强调:“要乡有公办卫生院、村有卫生室;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以上的标准,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支出;按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用于每两年一次的农民免费健康体检。”③习近平:《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1月21日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领导讲话》,2000年第2期。最后,要加强医疗卫生一体化工作的规范化,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职工权益,切实减轻个人费用负担为重点。可以看出,通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取得了较大成效,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争创卫生城市活动广泛开展,打造健康城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农民工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既是农民的一部分,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可以说农民工的医疗卫生保障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习近平同志认为包括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农民工到城市务工,城市人口增多,因此需要城市管理者考虑好与人口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医疗卫生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农民工的同城同待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在就医看病方面,各地想方设法降低务工人员的看病费用,向民工发放‘爱心卡’,为民工提供医疗救助,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其中”①习近平:《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有效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对浙江省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政策瞭望》,2005年第10期。。
因此,在解决农民工医疗卫生“同城同待遇”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要广开言路,深入听取农民工和城市新居民的意见,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把改革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要加强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管理,保证基金收支平衡,特别要加强参保人员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情况的监管,更加方便农民工就医;三要加强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参保人员负担,特别是想办法解决好农民工的医疗负担;四是要关注农民工健康问题,将农民工定期体检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治已病”转变为以提高健康水平为重点的“治未病”;五是将大病保险纳入农民工医疗卫生“同城同待遇”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农民工医疗救助作为重要补充,努力解决农民工中突出存在的因病致贫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确保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通过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习近平同志认为,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此,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政府要构建医疗信息应用系统。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就要求“建设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网,重点在医疗等领域开发建设信息应用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政策信息和交互式办公的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办公”②习近平:《正确把握发展大势,加快福建经济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5期。。二是要推进社会化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叫如虎添翼。要利用好这套系统,更好为群众服务。”③《习近平:信息化可以“如虎添翼”》,新华网,2017年8月29日。三是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业发展的必备手段,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大数据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此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支撑。如借助大数据管理技术,开展电子病历本运用,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云端,便于各个医院进行数据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减少胶片等材料费用。如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远程治疗,解决患者奔波之苦,也大大减轻专家名医工作量。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流行疾病和重大疾病进行预测预判,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医疗卫生问题是个全球性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提高中国医疗卫生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优质医疗资源需求,除了苦练内功之外,还需要不断借助外力,需要不断加强境内外合作层次,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的同时,也要大力实施医疗卫生走出去工程。一是要大力引进来,要积极实施医疗卫生领域“三名工程”,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院、名诊所,着力打造国际化的医疗中心。早在2002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指出,“两岸医疗领域合作开始起步”①习近平:《正确把握发展大势加快福建经济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5期。。在浙江工作期间,他认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多形式吸引跨国公司,积极推进证券化融资和跨国并购”②习近平:《200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浙江政报》,2003年第4期。。因此,今后我们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建立医管信息化创新平台、旅游医疗照护平台、紧急医疗合作机制、医疗项目投融资平台、医院管理培训、开展医院管理咨询与合作、组织医院考察交流等等,提高我国医疗卫生的国际化水平。二是要积极走出去,习近平同志在会见世卫组织官员时称,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方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在亚非拉一些国家长期驻有医疗援助团队,对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后,我们要在医疗援助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医疗合作项目的开发,在药品共研、医院共建、疾病共治、人才共育、产业共兴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同时推动中医药在其他国家的发展,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医药的特殊功效,更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习近平同志也多次提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联动,他强调要“推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巩固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控制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③习近平:《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1月21日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领导讲话》,2000年第3期。。
总之,习近平医疗卫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历经多地实践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具有一贯性和延续性。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瞿孝志,男,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改革研究和促进中心副主任,浙江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杭州 310025)。
孙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