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文 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与维度分析
丁 文 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发展的新形势,把握时代的大趋势,站在历史和实践的高度,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当前形势下指引我国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维度、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制度维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治国理政 时代价值 维度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坚持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标准、以发展为目标,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回答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我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期我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时代大趋势、顺应人民新期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为指引,以实践为导向,是立足当前发展形势、反映时代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实践哲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当前宏观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从国际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正处在深度变革之中,在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的宏观发展环境下,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凸显,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风险依然存在,中国发展面临着系列挑战。同时,伴随中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依然严峻,部分国家出于各种利己目的,防范甚至纵容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围堵打压,“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也妄图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向我国渗透。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也遇到诸多难题的挑战,民族分裂主义依然企图挑起各种事端,经济下行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压力。
面对新环境、新起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辩证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科学分析判断和把握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并在形势判断中提出“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①《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14日。。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②《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新华网, 2015年1月25日。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合作关系是我国面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战略决策,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是我国对外交流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明确我国在全球发展中担负的责任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当前我国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总体形势向好的情况下,正处在经济增长的换档期、结构升级的阵痛期和动能转换的调整期,如何正确应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我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针对这一主要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转型中力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突破,一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实行供给侧改革,将供给侧主要以提供物质解决温饱转变到“为人的生活品质提高”服务,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市场化改革,使我国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使用性能方向发展;二是推进分配方式转型,从由改革初期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转型升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明确了“共享发展”理念、“精准扶贫”举措等;三是推进区域布局转型,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由非均衡发展逐步向均衡发展转变,区域壁垒逐步消除,经济中心多元化和特色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的全新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切实回答了新时期我国应怎样坚持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立足解决我国不同时代发展需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发展形势、发展阶段进行融合创新,深入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面对新目标、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点时,客观判断当前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才能不断开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奋斗目标,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思路、经济新常态与新发展理念、文化自信与讲好中国故事等一系列立足实践的新战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书写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篇章。如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年版,第2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等领域,创造性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写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崭新篇章。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维度、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制度维度,理清其发展逻辑和基本内涵,明确其价值取向和核心要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既有基于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也有基于实践需求的战略布局,既有基于时代趋势的把握,也有基于发展实践的回应,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路径,是时代与逻辑的双重诉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居于引领地位的总体谋划,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为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最大公约数”,从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归根到底要为中国梦发挥引领作用。围绕这一顶层设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定了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动力,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事关我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中国梦制度保障。在实践中,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在发展时要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实现均衡发展、包容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探索出科学发展的路径。同时,提出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的融合推进,战略谋划与行动纲领的有机结合,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建设、发展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间逻辑的贯通结合,为新形势下我们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作为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沉淀的文明古国,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文化积累与世界各国文明融合之间关系,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出“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4年9月25日。。
在价值导向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中的民本思想、崇礼文化、法治精神、仁爱精神、诚信理念等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伦理要求涵盖了个人、社会、国家层面,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支撑。在理念信仰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中国梦的阐述、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强调、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共享理念的确立均继承了天下为公、共享大同的中国传统理念,并结合当前国情进行了内涵和实践创新及拓展。
在充分体现文化包容并蓄的同时,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意将文化自信作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拓展和完善,强调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特色鲜明和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有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的积累、沉淀、传承与发展,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充分吸收了各国先进的发展理念,但同时与我们当前的发展需求密切相连,这些凸显了广博文明胸怀和宽阔文明视野的现代治国理政的智慧,深刻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着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开篇之作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尊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实强调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将奋斗目标与民生紧密相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并同时造福于人民。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紧密相连,通过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保障,同时通过持续改善民生为发展经济提供内生动力,着力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着手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将改革发展与民生紧密相连,将人民群众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主体力量,同时强调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理念需建立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广泛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51页。。民生问题关乎民心,紧系党运国运,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习近平的民生思想,科学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和价值取向,赋予了为人民服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治国理政的制度核心问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存,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支撑,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高度统一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正如习近平总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治理与规范的角度对治国理政的制度维度进行了界定,深刻回答了国家法治化与党的建设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奠定了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民主法治保障。其中,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制度体系中的价值方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制度,习近平同志曾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配套”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优化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推进各方面工作,并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作出了党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治国理政制度体系中的价值自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当前,党肩负着领导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是确保我们党能够经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消除党内存在的体制、制度弊端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充分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期下推进中国治理现代化和发展法治化的重中之重。
作者丁文珺,女,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情报资料室主任,副研究员(武汉 430017)。
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