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东
摘要:现代中职教育中,会计类专业发展面临困境,需要适当调整,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我们对会计类专业需要科学分析、合理定位,给其确立适当的专业地位,老师要更新观念,学校要增加设备,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充分发展协调作用。
关键词:中职;会计类专业;教学对策;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59-02
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中,素质教育理论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思想的主导,“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的思想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逐步变成教育界乃致全社会的主流。随着社会“大教育理论”以及全民素质教育理论等观念越来越为深入人心,职业教育作为一支突起的异军,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成为现代教育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中职学校往往随着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德育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社会实际,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力争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尽快变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中职会计类专业的前世今生
在中职学校发展的初期,正是中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社会急需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这时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是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会计类专业对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整个中国职业教育是做出过大贡献的,在社会民众心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尽管各级政府、各个学校出于产业转化升级的考虑,想尽办法限制会计类专业的发展,但學生、家长选择的热情却有升无减,于是会计类专成为中职学校的传统、骨干专业,但往往不是重点专业。同时,经过十多年的大发展,各种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大增,加上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使中职学校的会计类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归纳起来,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发展思路单一,缺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化的意识。由于学校决策者的眼光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发展思路单一,整天转送考证转的做法长期不变,极大地束缚了广大老师的手脚。从而使专业发展缓慢,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课程陈旧,缺乏适应学生、顺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发展的时间不长,且教育理论界对其研究不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尚处在边摸索边成长的阶段,许多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3.管理呆板,缺乏调动教师主动变革、创造思维的激励机制。目前,我们许多职业学校往往是由普通中学改制而成,所以其管理思想和方法一般也沿袭下来,于是,对内压制打击不同意见、对外掩盖校园矛盾粉饰太平等成为一些学校领导管理学校的主要方法。然而,职业学校的教师中,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往往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异创新的欲望强,这正是他们专业所必备的思维方式。对他们而言,呆板的管理、一味的批评、长期的压制只会扼杀其灵感,或者成为听话的机器在学校艰难求生,或者离开学校另谋出路,根本不能保护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更不用说激励了。
4.教法单调,设备原始,缺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办法。呆板的管理扼杀了教师灵感,统一的模式淹没了教师个性,于是学校形成了令领导满意的标准教育思想,造就出单一的教育方法;同时不少学校在会计类专业教学中,基本保持着十余年不变的“账本”、“算盘”、“笔”的原始状态,造成学生所学与所用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中职学校及会计类教师的对策
1.分析社会,了解需求,增强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的适应性。在现代教育面向社会的今天,它要求中职学校的各专业教师首先要深入社会进行广泛调查,认真了解社会需求,根据社会的需要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求教师深入社会实践,熟悉实践环节,根据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安排教学进度,组织重点、难点的突破;再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循序渐近地组织教学;最后,教师还应对学生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认真研究,准确定位,合理选择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初中毕业的,一般文化知识的基础较差、素质较低,虽然学校教育可以低起点高要求,但是从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上应该切合实际,不要让学生盲目乐观。否则,在他们毕业之后就会因现实与期望的反差太大而心理失衡,迷失自己的生活之路。对学生,学校则应该教育他们不要好高骛远,帮助他们树立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凭能力获得升职的思想,使他们在毕业后能脚踏实地地寻求各自的发展之路。因为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是从低起点开始的。
3.拓宽知识,扩大专业适应面,提高职业教育的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职业结构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和变化。社会现实为职业学校所描绘的是一幅困难与希望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的蓝图,它给职业学校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因循守旧、默守成规,则会因传统专业的人员饱和甚至过剩使学校的发展之路越来越窄;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则会因学校新的专业人才源源毕业而使学校的办学市场越来越大,从而促进学校健康成长。
4.钻研实务,实践教学,加强职业教学的针对性。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往往都是些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学科,所以对学生而言学好这门课的最重要的标志,并不是仅仅能熟记一些基础理论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熟练运用,并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进行实践操作的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用职业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5.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培养职中学生的高素质。学校对于所开设的每个专业的课程,都应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配置,精心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上也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6.增加对会计类专业的投入,合理配置实践、训练设备,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2013年7月1日起将采用财政部修订的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确了会计从业资格将实行无纸化考试,并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明确规定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实行三科连考,各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三科总时长为180分钟,连续三个小时的考试,不仅是对考生学习成绩的考验,也是对考生体力和应变能力的测试。为此学校需要适时配置专业的计算机房,购置专业教学、考试软件。这将改变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模式,对会计类专业的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教育管理部门促进会计类专业发展的对策
中职学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基于人才结构和就业需求的实际。出发点是良好的,也是对学生将来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但市场、家长和学生并不领情,用人单位往往会在行政管理、办公室文员、车间统计、跟单等许多岗位的选择上会对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所偏爱,学生、家长有强烈的报读需求,他们看重的是会计专业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结果,看重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的“遵守规范”、“恪守诚信”、“精打细算”的职业素养和做事“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基于上述实际,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调整思路、整合资源、组织力量、合力开发,适当促进会计类专业发展。日前,我市在教育局高教职教科及市教研室的引领下,集中了中职学校会计类专业的骨干教师,成立了财经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协同攻关就是一种好的做法。我觉得:财经专业委员会的使命与责任就是:(1)研究人才市场的需求,深入分析会计及其相关岗位的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科学确立会计类专业发展的方向。(2)研究新形势下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标准,深入解读全国统一的大纲、教材、考纲、题库,从而正确制定会计类专业教学对策。(3)建立规范统一的验收制度,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确保人才质量。
总之,在职业学校的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应注重逐步树立或倡导形成如下几个观念:作为职业学校领导,应建立为社会服务、对学生负责的办学思想,以自己的言行来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养成面向学生,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以自己高质量的教学来促进职业教育的深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学校则应帮助他们树立劳动光荣、职业平等的观念,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和信心,使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必不可缺环节;同时,我们还应该呼吁社会达成劳动者人人平等的共识。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