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真的『飞』起来

2017-04-22 19:13周红娟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桂花树桂花变化

周红娟

想象作文贯穿于小学的整个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低段的写话目标: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中段的习作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高段的习作目标: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见想象作文在小学阶段的地位。

可是,虽然想象本是没有任何束缚的,但它和胡思乱想又有本质区别。想象一定是依据现实世界的,而胡思乱想则是毫无现实依据,缺乏思维逻辑的。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加强了,如果有现实中暂时实现不了的事,全都可以通过想象得到心灵满足。但是,如果目标偏移,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就会是通篇胡思乱想。怎样才能让想象真正地“飞”起来呢?下面,结合人教版五上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教学实践谈谈想象作文的有效指导。

一、认真解读,给想象找准“飞”的方向

“去哪里”不明确,是想象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致命伤”。找不准方向,会让想象失去目标,从而让本次习作发生空难般的无效结局。相信很多教师在指导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都有痛苦的经历,孩子们往往都会将这篇作文写成科幻故事,畅谈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而认真解读教材,就会发现本次作文的侧重点并不是科幻。那么,这篇文章的目标该怎么定位,学生的想象该“飞”往哪儿呢?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认真解读本课教材,还要居高临下地俯瞰教材,将作文目标与单元目标以及教材体系目标相结合,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准确定位,给想象找准“飞”的方向。

(一)立足本课抓关键

细读教材,你就会发现习作提示向我们发出了“去哪里”的信息,如果准确地解析关键词的指向,想象作文该“去哪里”的定位,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阅读《二十年后回故乡》的习作提示,“变化”“回忆”“感情”这些关键词就会向我们发出指示:大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合理描写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抒发自己的美好心愿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综观单元明重点

再综观整个单元体系,不难发现本单元的目标就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从单元体系出发,本次习作的目标就更加明确,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那么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就应该定位为: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而不是天马行空,甚至是胡编乱造的想象。

(三)纵向比较晓发展

再联系人教版三、四年级的想象作文,进行纵向比较,就不难发现本次习作目标的侧重点和发展点。

纵向比较之后,本次作文的指导重点就不应该停留在三、四年级对科技的想象,而应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学习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如果本着这样的思想认识来指导,本次作文也不至于无疾而终。

二、情境体验,给想象开启“飞”的思路

想象家乡变化绝非易事,对小学生来说,世事变化、岁月沧桑并不容易体会,所以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显得肤浅和稚嫩,情感可能就显得浮华,不能打动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给学生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

(一)改写《桂花雨》,范例引路

在学习了《桂花雨》之后,指导学生改写。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二十年后回到故乡,家乡的桂花树会发生哪些改变?桂花树可能依然立在院子里,树干更加粗壮了,枝叶更加茂盛了,花儿开得更旺了,香味更浓了;桂花树也可能不复存在,因为新农村的建设,儿时记忆中的桂花树被砍了,代替它的是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崭新楼房……引导学生想象在桂花树下引发的美好的回忆。是难忘的摇桂花,还是晒桂花的场景,还是品桂花糕的细节呢?家乡的亲人、同伴与我相见,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此情此景,作者内心又有着怎样的感受?通过改写,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写家乡的变化、往事的回忆、相聚的情景、情感的抒发要在叙述中显得自然。

(二)诵读《回乡偶书》,感悟情境

诵读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让学生体会又回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变化。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以此来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三)采访家乡变化,关注发展

二十年,家乡真的有这么大的变化吗?组织学生对老师、家长进行采访,请他们谈谈记忆中家乡的什么景或什么物印象最深,为什么;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这些景或物二十年前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看到家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心有什么感受;条件的还可以请家长拿出过去的照片或网上搜集二十年前的图片介绍进行比较,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再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家乡哪处景或哪个物,为什么;二十年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回家乡会是怎样的情景,会有哪些美好的回忆。通过采访,学生的想象不再是空中楼阁,而会是脚踏实地的关注,符合情理的想象。并且在采访的过程中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这也是编者的初衷吧。

如此,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开启学生的思路,学生自然有了表达欲望,有了想象的空间。而有了想象的思路,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想象的空间,不就像鸟儿有了翅膀,可以自由飞翔,展翅遨游了吗?

三、迁移写法,给想象增添“飞”的情趣

本次习作,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就如解决了想象之旅中的燃油之急。但这远远不够,还得指导学生迁移写法,学会表达,给想象增添“飞”的情趣。

(一)基于模仿借鉴,迁移情感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主题是“浓浓的乡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本单元课文表达的主题都一样,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但表达方法各异。就如《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是借景抒情,诗人将绵绵不绝的乡愁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秋思》是叙事抒情,诗人把思乡之情寄寓在“写家书”“寄家书”这两个生活画面中;《长相思》是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从边塞独有的风景和戍边将士的无眠思绪中来表达思乡之情。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将这些表达的方法适当地用于自己的习作当中,学习作者将情感寄托在写景、叙事中表达,使情感不再是无病呻吟的空洞,而是由内而外真真实实的表达。

(二)紧扣一景一物,迁移景物描摹方法

思乡怀亲的情怀是一样的,但引发乡愁的事物是不同的: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的;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的;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梅花魂》中的深深眷恋缘于梅花,《桂花雨》中的魂牵梦萦起于桂花,而《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思念由东窗外那条潺潺流动的小溪引发。作文中,也应引导学生紧扣一景或一物,写出二十年后的变化,调动眼、耳、口、鼻各种感官感受景物的外在的外形特点、内在的精神品质,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时空上的对比,突出景物的特点。

(三)聚焦童年生活,迁移插叙回忆方法

生活中,周边的一景一物能成为日后魂牵梦萦的念想,结下思乡怀亲的情节的,必定渗透于主人公的生活中,或发生过有趣的故事,或亲历过难忘的经历。像《桂花雨》中,作者有着桂花树下那有趣的“摇花乐”,经历过那阵阵“桂花雨”,耳闻目睹分花、晒花、泡茶、做糕饼等香甜,所以那香味浸润在“我”的整个童年生活里,印象深刻,挥之不去。因此,指导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围绕一景一物回忆童年趣事,在描写家乡变化之后自然插叙,生动表述“乐”的场景。

目标定位,将想象引向正确的航线;而有了体验,有了表达,就如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想象作文,不再是“大白天说梦话”。《二十年后回故乡》,让老师和学生感受到想象之旅的乐趣。

猜你喜欢
桂花树桂花变化
桂花
一起去闻桂花香
桂花树野哪儿去了
童年的桂花树
这五年的变化
窗前的桂花树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