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艳
生态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个体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生态研究范畴的扩大,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自然的、健康的、绿色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写作生态理论最早见于Marilyn Cooper(1986)的文章《写作生态学》(The Ecology of Writing),研究环境(自然的环境、建构的环境,甚至是虚构的环境) 与话语(说、写与思考)之间的相互关系。写作生态理论探讨写作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所说的生态意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有计划、有策略地为学生创造自由绿色的生态意境,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能无拘无束、自由创新的作文,享受习作的快乐感、成就感,自信地畅游习作的殿堂。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终端环节,既是对作文教学效果的检查,也对学生如何写作具有导向作用。“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写作兴趣之火的助燃剂”,合理的作文评价体系能够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目前作文评改主要是简单划一、急功近利的应试性评价,教师们为了迅速完成教学批改任务,大都公式化指出习作的问题,评语简单生硬,对习作指导靶向性不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不能够充分关注,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因而形成了教师发愁改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局面。几年来,我大胆尝试多样化的习作批改方式,推行人文性、鼓励性的阳光评价,搭建多样化的习作秀场,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评价生态机制,取得了很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一、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是教学生产力的解放
(一)教师集中批改——殚精竭虑,收效甚微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最繁重的工作不是上课,而是批改作文。大小作文、同步小练笔、单元测验等,一周至少两篇,一个学期至少要完成32篇作文,每到周三,语文老师就得快马加鞭批改作文。小班额的班级还好,有的班级人数八九十人,一节课只能批改七八篇作文,一次作文。为了完成教学管理部门对作文全批全改的要求,有的老师没办法,不得不把作文带回家批改。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效果如何呢?我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让我不胜唏嘘。下面是我在两个班里所做的调查。
1.发下作文你做的第一件事是:
看评语 70% 看得分 18% 不去管 12%
2.你对评语的看法是:
看不明白 65% 仔细看老师评价了哪些内容 25% 不管内容,只看老师改了没有 10%
3.你想要什么样的作文评价方式?
老师批改 27% 老师面批 33% 同学互评 40%
4.你希望老师当众读你的作文吗?
不,难为情 55% 可以 12% 可以读,但不要说明作者 33%
5.你喜欢作文讲评课吗?为什么?
喜欢,
针对性强 44% 不喜欢,收效不大 16% 无所谓,很少讲到我的作文 40%
这份调查让老师们扼腕,平日的辛苦付出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结果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作为评价的唯一执行人,为了提高批改速度,教师的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化、标准化了,从语句通畅到内容具体,从段落清晰再到书写工整,对孩子们来说显得晦涩难懂,教师生涩的评语,没有关注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对孩子缺少鼓励与认可。而写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行为,类型化的评价不仅否定了个性的存在,还往往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交流。一方面,学生习作的读者只有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又难以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文章曾被教师用心批阅过。面对问题较多甚至不能成篇的作文,教师一个“已阅”就完成了作文的评价,而这些学生往往是最需要得到心理认可,需要老师指导的。而对于个别作品,老师在学生作文上动刀动枪,改得面目全非,容易使学生没了自信。于是很多学生的写,也只是为了应付作业而缺少灵性,对作文往往是敬而远之。
(二)学生互相批改——方法引领,乐而有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中提及: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基于此,我大胆尝试了学生批改的办法。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学生批改主要采取了学生自我修改、同学互评的方式。
学生批改首先需要授之以渔,在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后,教师只需做好组织者就行了,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同学的评价大都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他们会有共同的感受,评语会更亲切温暖,学生容易接受,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学生刘金岩对徐国轩的《和妈妈的战斗》的评价:
哈哈,为了玩游戏你可真是挖空心思,牛人一个!(画了个大牛头)我也曾经和妈妈这样斗智斗勇过,不过没有你精彩。你写的是真心好啊,把你那些小心思可是写活了,为你点赞!有一点我觉得你妈妈说得特对,怎么玩都得以完成作业为前提,对吧?(画了个笑脸)
作文发下后,徐国轩给刘金岩的回复是:怎么样,教你一招,再写一篇你学学?
这样走心的评价孩子们很喜欢,他们不仅仅是学到了作文评价的方法,还影响到了彼此对作文的态度,对学习的思考。
(三)家长参与评改——家校共育,一举多得
教育从来不只是学校的责任,需要家长的通力合作。作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难点,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指导,使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家庭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家长更能积极主动地引导孩子多读书,创建学习型家庭。我一般在周三放学时把作文发给孩子互评,晚上再请家长评阅,周四收上来我再检查一遍孩子们、家长们评价的情况,总结此次作文的优点、出现的问题,在周五作文课的时候反馈给孩子们。
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使学生更直接感受到自己学习的进步,家长能快捷地了解孩子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一般会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班报的排版、印刷工作。孩子們的作文在班报发表,又激发了他们对习作的兴趣,一举多得。不得不说,多样化的评改方式是教学生产力的解放。
生态的评价机制需要多样化的评价主体,也呼唤着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此,我着重推行人文性的、鼓励性的阳光评价。
二、走心的阳光评价,构建习作生态评价园
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模式化、生硬化心存介怀,因此几年来我一直尝试温暖有爱的阳光评价,不只是我使用,要求学生互评必须使用阳光评价,对提升学生的作文信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阳光评价——以肯定欣赏的眼光去阅读,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去肯定,以亲切有爱的态度去鼓励。针对习作中的问题,以理解的、委婉的方式去建议,关注习作体验,关注个性表达,互相鼓励,总结提高,让学生在互相赞赏中享受成功作文的惊喜与乐趣。
阳光评价要遵循以下三原则:
(一)鼓励性——放大小亮点
赞美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欣赏是习作的不竭動力。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很多学生惧怕作文,不是因为他们不愿写,而是因为付出得不到肯定。辛辛苦苦写一篇文章,却被老师评说不知所言,那份失望是沉甸甸的。每次发作文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最着急忙慌的事情就是看老师的评语,每当看到有的孩子那种热切的企盼从目光中黯淡的时候,我总是很自责。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用“放大镜”去发现文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两个句子或一个片段,教师都要毫不吝啬地去赞赏,以此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唯一的听众》讲了毫无音乐天赋的“我”在一个自称是耳聋的老人的鼓励下不懈练琴,最终成为小提琴手的故事,而那个自称耳聋的老人居然是音乐学院最有名的教授,只是为了鼓励“我”,谎称自己听不到,而“我”也就在她善意谎言的鼓励下,逐渐进步。我们的教学中有多少像“我”一样需要鼓励的孩子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欣赏是兴趣的老师。教师的肯定和欣赏会传递给学生无穷的动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生态环境,让学生收获进取的快感,敢动笔,乐表达。由于儿童涉世不深,对社会的认知毕竟肤浅,可能会在表达中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来”,从儿童的角度去感受身边事物、思考问题,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二)阶梯性——化解恐惧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这里的“实际”既指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也指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教学中有些教师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
就一个班来说,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是有差异的,因此作文评价要避免一刀切,坚持多肯定、少批评的原则,尊重学生差异,对超前优秀的学生要指出优点,鼓励个性和创造;对一般学生要重视规范,传授习作的创新方法;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少一些横向比较,多一些纵向分析,降低要求,放大优点,对文中某个段落、某个句子,甚至是某个用得不错的词语,都可给予表扬。这样,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都有了信心,写作积极性就会提高。一口吃个胖子的做法,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丢了兴趣,没了信心。
(三)人文性——抒写真性情
1. 培养健康作文人格。“新课标”要求评价要重视写作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目的是通过对评价的价值取向,倡导学生积极乐观的健康人格,追求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生命个体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没有顾虑地抒写真性情,学生作文可以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也可以载道载情、为时而作,文章才会有巨大的生命力。
2. 关注个性体验。对于学生通过作文流露出来的愉悦、幸福、激动、焦虑、迷惘等特有的生命体验,评价中要给予无限的关爱,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会帮助学生在不断的作文实践与成功体验中,逐步地感悟到写作活动的规律和生活的真谛,是作文评价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基本要义。
3. 省悟中超越。荀子在 《劝学》中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教师的评价应帮助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和“修改意识”,通过自主评价、自主合作学习,很容易创设出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又可以被他人评价,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提高。实现了写作主体的回归,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更让学生在自主的省悟中超越自我。
三、作文秀场——越秀越快乐
(一)卡、章、星梯队激励措施
一个人总是处于某些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之中,群体对个体的评价和看法会对个体产生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够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对于学习作文的孩子来说,这自尊就来自于对他习作的认可。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我的卡、章、星的激励办法。
卡,即亮点卡。习作中有优美的句子,写得较认真或习作中有亮点的即可获亮点卡,就可以请老师或班内的作文高手辅导修改提高,也可以刊登在班报的“妙句集锦”栏目内 。
章,即佳作章。如果一篇文章写得较成功就可获得此章,享有在班报的刊登权。
星,即美文星。班报刊登的文章,每个月同学评比一次,评出若干优秀作品,可向各大作文杂志投稿,也可刊登在校刊《春芽》中。
这样的梯队激励,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极大兴趣,获得了成就感,写作文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二)时尚电子媒介的运用——电子作文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时尚的传播媒介已走进孩子的生活,他们对新事物好奇,接受快,领悟力强,孩子们把建博客,上QQ,聊微信当作时尚的生活方式。可是好些家长担心孩子接受网络会学坏,耽误学习读书的时间,就强制性禁止孩子上网,可是越禁越欢,孩子们更觉得那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于是偷偷上网。以前沉溺于网吧的孩子很多,现在家家有电脑,孩子们倒不会迷恋网吧了,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喜爱依然执着。
学生对作文总有一种相爱相杀的矛盾心理,好不容易写的作文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同学的好评。为了鼓励学生相互自评作文,我为孩子们建立了“妙笔生花”作文群和班级博客,每期评一位“博客新星”,这样就把网络和作文联系起来,既是学生作文的秀场,也是他们互相交流的平台。孩子们把自己的作文发到群里、空间上,让同学在空间里互相评价批改,同龄人的建议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孩子们在群里也可互相交流写作的困惑与收获,用他们的视角,解读生活;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對于写得好的作文,教师给予一定的称号等级认可;甚至可以邀请一些家长也来参与评价,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会欣喜万分,这份欣喜定会传递给孩子,给予他们写作的动力。这些措施无疑给学生建造了一座习作生态园,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就更浓烈了。
(三)出版班报、校刊、班级日志、个人专刊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发表出来,可是这不是一步之遥的事,每当我宣布作品发表的消息时,其他孩子羡慕的眼神,激发了我办班报的想法,孩子们也非常支持,盼望着自己的作品能在班报发表。班报两周一期,由我和班报小组负责。几年下来,班报也由手抄版发展到了电子打印版。学生毕业了,就把班报的优秀作品以及在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整理成册,学生们自己编辑、打印、设计、写序、做封面、画插图,就这样《成长的足迹》《小脚丫》《我的第一本书》就诞生了。对于作文非常突出的同学,我还会为他们出个人专刊,这样就有了《史明谦专刊》《王瑶的心事》。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集,那种自豪是满满地写在脸上的,每每此时,我都会感觉到我所做出的这些探索是多么有意义,相信这些小成绩会激发孩子创造出人生路上的大成就。
班级日志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我曾经让孩子们每周写一篇周记,然后我选择那些精彩的文章打印、整理、编辑,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法子增加了很多孩子的负担,一周的辛苦后,没多少人愿意再从单调的生活中硬挤出一两点水润的文字,与其为了完成作业而绞尽脑汁,不如算了吧。其实从众很简单,掏空思想,随波逐流便可。但是,明明有很多很好的小念头,随笔一记就是一朵灿烂的小花;明明是一个绝好的故事,匆匆记下就是一段温暖的历史。成长就该是一条串珠般的长线,没有故事,没有我坚持的那股韧劲,所有的回忆,就会像落入沙地的莹白珍珠,了无踪迹。
我不甘心让每一个过去的日子都倏忽淡去,我不愿意我那些最最美好可爱的孩子被历史遗忘,变成没有故事的孩子。于是,在放下半年之后,班级日志重新上路。我制定了选稿原则:周末写,每个小组周一推荐最好的一篇比赛,以此篇为标准,奖励组内的每一位同学。为了“名垂班史”,每个孩子平时都会好好地看,用心地观察记录,这可不就是最好的作文训练过程吗?于是,一本本飘着墨香的班级日志就陆续诞生了。
我把我的做法推而广之,吸引了全校的语文教师参加到生态作文教学的探索中来。上面的一件件作品照片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学校的《春芽》也出了一期又一期,培养了大批的孩子徜徉在文学梦中。
几年来,我们不只对构建习作评价机制的生态进行探索,还对习作环境的生态、习作过程的生态进行了尝试与研究,我希望为孩子们构建绿色、阳光的生态习作意境,让孩子们不再害怕作文,爱上作文。我希望能有一支魔法棒,轻轻一点孩子们就能文思泉涌,滔滔不绝,畅所欲言,一挥而就。我一直在寻找这支魔法棒,几年的生态作文实践让我明白,这支魔法棒就握在我和孩子们的手里。这样的作文课堂是快乐的,这样的创作是自然的,这样的评价是温情的,希望更多的教师走进生态意境的教学体验中,期待更多的孩子拥有这支魔法棒,为他们创建花香满径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