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非天生是诗人

2017-04-22 22:39聂闻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趣天生概念

聂闻

“孩子天生是诗人。”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

既然孩子天生是诗人,那后来怎么就不是了呢?如果天生是诗人,难道是我们后天的教育扼杀了一个又一个“仲永”式的天才?如果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写作文这样小儿科的事情,那应该是手到擒来、不在话下的事情。可是,现实的状况并非如此。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被说成是天生的“诗人”?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个新的生命,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未知的,他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之心、探究之情,他以一种非常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来认识这个世界在没有明确概念或认识下,要用自己极其有限的知识储备、词汇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发现。如,在菜市场,看到一排死的鱼放在地上,会说:“别吵!别吵!鱼儿们都在睡觉。”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人们对于他的这种表述,不仅允许,而且还会惊异于孩子表达的独特,于是就给予了极力的赞扬与鼓励。

之所以这样,应当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肯定孩子身上的那股灵气,所说的语言具有诗的纯与真;二是字词与概念使用上移用或错位之后产生了别样的情致。孩子能写出童真、童趣的具有诗意美的语言,那是他们天性使然。成人来写童诗,那是刻意为之的妙手偶得。

除此之外,儿童是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的。这并不是说他们真有第三只眼睛,而是他们能用饱含情感、生命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在孩子的眼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是混为一谈的,所有的一切都同他们一样,是有情感的,都是会有感知感觉的。他们为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事物,都注入情感与生命的活力,而这是艺术创造、特别是文学创作中最为可贵、难得的品质。

孩子身上所有这些可贵的品质,为什么后来渐渐就消失了呢,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把孩子身上的天性与灵气偷走了吗?非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对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趋向于客观与科学,孩子在信息交流、表达自我的时候,因为有现成的说法、精准的答案,遇到问题需要表述时,直接从知识储备或记忆中调取就可以了,几乎用不着再去积极思考、寻找词汇、组织语言了。

就如上面那个例子,一旦孩子有了“死”这样的概念,那不过就是死鱼一排而已,一个“死”字足以说明一切,不必再对这种现象去思索、去努力尝试表达自己的发现。所以,当人对某一信息、知识有了概念后,积极思考往往就变得失去了意义,消极运用就成了主流。长此以往,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知识越多,思维活跃度在一定时期与范围内就可能变得越低,甚至呈现一种惰性: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从已积累、已知的信息里寻求解决方案,只有寻不到或没有合适的,才会重新启用、调动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面对类似“我的同学”这样司空见惯的作文题时,孩子们往往会写出千人一面的作文的原因。只有作文题目是孩子们从来没见过的,或找不到合适的、可以借鉴的内容,学生才会用心来思考这个题目下可写的内容,怎么来写,最终写出异彩纷呈的作文来。知識的增长,让人的思维变得消极,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

因此,除去由说到写本身还有一个复杂的转化过程外,要想让孩子们作文中写出灵性、表达个性,首先要尽可能地要保护孩子身上那份纯与真,这决定着文章的品与质;第二,要想让孩子对语言感兴趣,保持一种积极、敏感的状态,就要让孩子对这个世界继续充满好奇之心,保持一种旺盛的求知欲。放在作文之中,就是我一贯提倡的,要让作文本身充满迷人的智趣性。只有让作文充满智趣性与探究性,孩子面对作文,才能以一种积极的情绪与态度,全情投入其间,想出作文要表达的内容,并让文章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第三,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言语环境,不会因说了什么,特别是和大家认识、观念、说法不一样的内容,而导致指责、批评、嘲笑;让他们敢于言说所有的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我们要正视、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消灭差异、追求完全的统一,对语文、作文的学习,是毁灭性的灾难。如果说提供安全的言语空间是对个性表达的一种认可、一种尊重,认可之后给予欣赏与鼓励,那就是给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也是给予前行的动力。

猜你喜欢
智趣天生概念
智趣游乐园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智趣
古代的时间概念
天生好闺蜜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萌娃天生爱搞怪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王天生书画作品选登